美打壓中國高科技:從錢入手

受限制的投資包括股權投資、可轉股的債務融資、綠地投資,以及作為有限合夥人的出資等
文|《財經》特約撰稿人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編輯| 蘇琦
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等高科技行業是中美緊張關係的燃爆點。當地時間6月21日,美國財政部發布了一項《擬議規則制定通知》(NPRM)。 這份165頁的草案,旨在限制美國實體在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資訊科技、人工智慧三個高科技領域對華投資,並列出了詳細的規定。
美國財政部表示,其提議的新規將限制對“下一代軍事、情報、監視或網路能力”至關重要技術的境外投資。針對美財政部21日釋出對華投資限制擬議規則,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4日回應稱,中方注意到美方釋出相關檔案。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堅決反對,將保留採取相應措施的權利。
這位發言人說,美方反覆強調無意對華“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但卻執意釋出擬議規則,限制美方企業對華投資,打壓中國產業正常發展。這是典型的泛化國家安全做法,違背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影響中美兩國企業正常經貿合作,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美方應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取消對華投資限制,為中美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環境。
多位美中關係專家對《財經》表示,美國政府這一舉措進一步證實,美國政府利用各種手段在科技生態系統中與中國脫鉤。如果說過去,美國政府可能還侷限於關注中國的尖端技術,現在為了保持美國在全球相對的技術優勢,他們會把新興技術和產品納入其中,繫結各種模糊的保護國家安全的目標。標準也降低了,制裁措施早已不再僅僅是出口管制,而是包括了從投資限制、金融制裁,到關稅、經營許可、市場準入限制等多種制裁手段的全盤策略。
在公開場合,拜登政府的官員都堅稱,他們無意與中國“脫鉤”,而是管理與中國的競爭關係,並採用“小院高牆”方式,既促進經貿投資,也維護國家安全。美國財政部在宣告中說:“美國致力於促進一個開放的投資環境,這個新專案不會改變這點。正如《擬議規則制定通知》中所描述的,這將是一個範圍狹窄而目標明確的國家安全專案,聚焦於為關注國家人員從事涉及某些敏感技術和產品的活動提供資本以及切實益處的某些美國境外投資,這些敏感技術和產品有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選擇美國”投資峰會(SelectUSA Investment Summit)是美國政府吸引全球對美直接投資的平臺。不過在針對在美中資企業的調查發現,與 2022 年的調研結果相比,2023 年結果的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多個評價維度中的“非常滿意”這種最積極反饋的徹底消失,這種反差反映受訪企業對大環境的整體感受出現下行。具體來看, “非常滿意”消失的維度包括“美國整體投資和營商環境”、“基礎設施(供應鏈、物流等)”以及“融資效率和靈活度”。攝/金焱
這項擬議中的規則源自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8月釋出的行政命令,該項行政命令旨在限制“關注國家”獲取用於先進技術的美國資金。美國表示,這些資金將增強這些國家的軍事、情報、監控和網路能力。行政命令把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列為“關注國家”。拜登行政當局試圖遏制能夠使中國掌握軍事優勢的技術發展。美國財政部一名高階官員在相關會議上宣稱,美國政府希望阻止中國開發人工智慧應用程式,規則明文禁止美國投資者向可能用於武器定位、作戰和位置追蹤等的軍事用途的人工智慧系統提供資金。
白宮醞釀了一年,出臺了更為詳細的提案以使用行政命令限制所謂“關注國家”獲取用於先進技術的美國資金。攝/金焱
美國財政部負責投資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羅森(Paul Rosen)說,“這項擬議的規定有助於促進國家安全,因為它可以防止某些美國投資所帶來的諸多好處——不僅僅是資本——被用於支援那些可能利用敏感技術來威脅我們國家安全的國家的敏感技術開發。”該條例將直接禁止某些投資,並要求美國個人和公司向政府通報其他交易。它還包括可能的例外情況,包括對公開交易證券或基金的投資。
美國財政部就這項擬議中的規則尋求公眾評論,直到今年8月4日。在此之後,財政部預計將釋出最終實施細則和生效日期。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規定,受限制的投資包括股權投資、可轉股的債務融資、綠地投資,以及作為有限合夥人的出資等。違反規定的人可能受到刑事和民事處罰。
擬議中的規則列出了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在從事該領域交易時必須提供的資訊以及什麼將被視為違反限制措施,主要內容包括:有關受管轄交易的美國人員的義務;受管轄交易和例外交易的類別;基於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資訊科技與人工智慧領域某些技術和產品,說明受管轄交易範圍的技術引數;美國人員通知財政部時必須提供的資訊。美國人員在從事一項交易之前進行合理與盡職調查的知識標準與預期;以及將被視為違反擬議中的規則的行為和適用於該行為的處罰。按照美國法律,“美國人員”(US person)指美國公民、美國永久居民和依據美國法律組建的公司或組織。
美國國會兩黨為限制境外投資所做的立法努力在去年年底破裂。國會山的主要共和黨人在是將拜登政府基於領域的方法編纂成法律,還是依靠對個別公司的制裁上存在分歧。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就此召集了一個工作組,目標是在3月底前達成共識。他們尚未釋出新的法案。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日前釋出的最新《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3 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2%,至1.3 萬億美元。報告同時顯示,全球外資(包括直接和間接投資)連續第二年降幅超過 10%。造成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放緩,以及貿易和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報告顯示,2023年,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下降 7%,至 8670 億美元。
在外國直接投資的前景仍然充滿挑戰的大背景下,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已在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變成昨日黃花。美國政府的最新舉措也進一步激化了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在打壓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的同時,美國大力吸引全球對美直接投資。美國一年一度的高規格招商引資峰會、2024年“選擇美國”投資峰會(Select USA Investment Summit)6月24日正式開幕,這一在馬里蘭州國家港灣(National Harbor)舉辦的峰會由美國政府出面聯絡全球數千名投資者、企業和經濟發展組織來美投資。
當地時間6月24日,美國中國總商會(CGCC)選擇在峰會期間舉行釋出會,釋出了《2024在美中資企業年度商業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在美中關係處於低谷等“逆風”條件下,中資企業對美國投資與營商環境的負面感受增加,投資意願有所收縮,但深耕美國市場的目標依然明確。在美中資企業2023年度業績出現與疫情初年(2020 年)相似的重挫,利潤率出現下降的企業增多。在美中資企業對未來中美雙邊關係和經濟貿易關係的負面情緒持續上升。
在調查的總樣本中,16%的受訪企業反映市場環境出現大幅惡化;另有 45% 的受訪企業感受到了小幅惡化。也即總計超過60% 的企業認為投資與商 業環境在惡化。同時有27%的企業沒有感覺到顯著變化;只有 13% 的企業認為市場環境有小幅的改善。持負面感受的企業與持中性以及正面 感受的企業的總體比例約為 3:2。
責編 | 王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