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在某個階段的時候,突然很煩自己身邊的所有人所有事。他們其實也沒幹什麼,但就是不想和他們接觸,不想和他們產生交流。如果你有這樣的情況的話,也許你有“間接性厭人症”。
間接性厭人症是一種讓人對社交活動和與他人接觸感到特別厭煩的心理狀態。得這種症狀的人通常不想開啟手機或社交軟體,看到訊息會感到很煩,只想一個人安靜待著,不願被打擾。他們也不喜歡參加戶外活動,更願意宅在家裡。此外,他們比較容易感到煩躁,即使對方沒做什麼,只是在旁邊待著也會讓他們感到難受。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間接性厭人症呢?
間接性厭人症的出現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長期的工作和學業壓力、人際關係問題等會讓人對社交活動感到厭煩和恐懼;抑鬱症患者常失去對社交的興趣,感到疲憊和無力;頻繁的社交活動尤其讓內向的人感到疲勞;過去的負面經歷可能使人產生自我保護機制,避免再次受到傷害;對自己不自信的人在社交中感到壓力,擔心被評價,從而避開社交;缺乏新鮮感和變化的生活也讓人對社交失去興趣,變得宅在家裡。
間接性厭人症並沒什麼什麼太大的問題,不愛和別人打交道,自己獨處也挺好的。如果它沒有影響你的日常生活的話,沒有必要去改變它,等它自己過去了就好了。如果你發現了並想要改變現狀,以下是一些小建議~
你可以試著自我反思,瞭解自己為何產生這種情緒,找出觸發因素,然後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感受和行為。設定合理的社交邊界也是重要的一步,不必強迫自己參與所有的社交活動,給自己留出足夠的獨處時間,以幫助恢復精力和緩解疲憊感。
你也可以與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分享你的感受,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援也是有幫助的。有時,僅僅透過傾訴,就能緩解內心的壓力和焦慮。如果你對社交活動感到焦慮,可以嘗試逐步增加社交活動的頻率,從小規模的社交開始,比如與一兩個朋友短暫聚會,逐漸適應更多的社交場景。
同時,你可以試試調整生活方式——嘗試新的興趣愛好和活動,帶來生活的多樣性和新鮮感。學習一些情緒管理技巧,比如深呼吸、冥想和正念練習,能夠幫助你平穩情緒,減少容易煩躁的情況。
間接性厭人症並不意味著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它只是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反應,可能與壓力、焦慮或生活變化等因素有關。真正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對待這些情緒,哪怕它們帶給你的體驗並不好。
文字|範蕊工作室
編輯|範蕊工作室
圖源網路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