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玲編輯:袁野來源:蔚然先聲Lite
全文1511字,預計閱讀需2分鐘。
融創中國再次陷入清盤危機。
1月10日晚間,融創中國公告披露,公司收到中國信達(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盤呈請。
該呈請的背後,涉及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Shining Delight Investment Limited作為借款人、融創中國作為擔保人未能償還的貸款,本金總額3000萬美元及應計利息。
香港高等法院已將首次聆訊日期定為2025年3月19日上午9:30。
這已是融創中國第二次面臨清盤風險。此前在2022年,持有本金2200萬美元及應計利息的優先票據債權人陳淮軍曾提出清盤呈請,但該呈請已於2023年6月被香港高等法院撤銷。
對於最新的清盤呈請,融創方面表示將採取法律措施堅決反對,並強調這一事件不會對公司營運造成實質性影響,同時正在積極與呈請人溝通,爭取儘快達成解決方案。
1
根據國泰君安證券最新披露的債券受託管理事務報告,融創房地產的債務狀況在2024年底進一步惡化。
資料顯示,2024年11月,融創新增到期未償付借款本金32.36億元。截至2024年11月底,融創房地產到期未償付借款本金累計達1155億元,其中銀行貸款逾期234.15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逾期金額最大,達741.09億元,其他有息債務逾期178.60億元。
在銷售業績方面,融創2024年的表現顯著低於預期。根據公司2024年12月釋出的未經稽核營運資料,2024年累計合同銷售金額僅為471.4億元,同比下降44%。
這與融創此前公佈的近三年累計交付66.8萬套的成績形成反差,反映出企業當前面臨的巨大經營壓力。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大環境,更是加劇了融創的經營困境。
市場對此次清盤呈請訊息反應強烈。1月10日,融創中國股價在早盤開市後持續下行,盤中最大跌幅達28.57%,收盤報1.30港元/股,跌幅25.71%,總市值縮水至約120.98億港元。
融創在公告中承認,此次清盤呈請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其他債權人要求加速償還相關債務或採取強制措施,預計公司將無法在到期時或相關寬限期內履行其他境外付款義務。
2
在債務重組方面,融創正在同步推進境內外兩條戰線的工作,但進展明顯不一。
其中,境內債務重組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融創設計了一套全新的重組方案,包括現金要約收購、股票或股票經濟收益權兌付、以資抵債和全額展期四種方式,較首次重組的單一展期方式更為多元。
這一方案涉及"H6融地01"、"H融創05"、"H融創07"、"PR融創01"、"20融創02"等在內的10筆債券,總面值154億元,預計降債比例將超過50%。
目前,10筆境內債券中已有8筆獲得持有人會議透過,其中"H1融創03"(餘額19.26億元)的重組方案近期剛獲表決透過。僅剩"H融創05"和"H融創07"兩筆債券尚未形成有效決議。
相比之下,境外債務重組面臨更大挑戰。
據媒體報道,融創中國計劃開展境外債務的二次重組,預計最快將於2025年3月提出初步方案。有債權人透露,公司已表示可能無法按期兌付2025年9月到期的美元債,目前正在研究替代方案,但尚未形成具體方案。
融創在最新公告中坦承,考慮到當前市況遠不及此前境外債務重組時的預期,不排除將進一步尋求更全面的境外債務綜合解決方案。同時,融創表示目前無意就本公司股份轉讓向高等法院申請認可令,將在稍後階段結合境外債務綜合解決方案的進度,考慮是否有必要申請。
面對當前困境,融創呼籲債權人保持耐心,繼續支援公司,給予適當時間評估當前情況,以制定最務實和最佳的債務解決方案。
然而,在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的大背景下,融創的債務重組之路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清盤呈請事件的最終結果、境內債務二次重組方案的落地情況、以及境外債務的解決方案,都將是決定融創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