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因子”重塑中國太保價值版圖,“五力”牽引可持續發展

在年報與可持續發展報告兩份材料的勾勒下,中國太保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正漸漸清晰。

近日,中國太保交出董事會換屆後首個完整財年“成績單”,披露2024年錄得營收、歸母淨利4040.89億元、449.60億元,增幅分別為24.7%、64.9%;同期釋出其第四份可持續發展報告,對公司在ESG治理方面的成果做出披露。
2024年國際權威指數機構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以下簡稱“明晟”)公佈的最新ESG評級結果顯示,中國太保評級已“AA”級,為中國境內保險機構獲得的最高評級。
這也說明,中國太保營收、淨利兩大關鍵指標的雙位數增長,絕不只是量的變化,而是其以“新”攀高、強化高質量發展核心的長期堅持,在財報數字上的最終兌現。
回望2024年,不少險企在“股債雙牛”下收穫了豐厚的投資回報。但利率中樞下移趨勢不改、結構性“資產荒”持續,如今的利潤大漲,仍難以幫助保險公司擺脫長期盤踞在資產負債表上空的利差損陰影。
站在關鍵的歷史時點,如何找準業績支點,以新質生產力撬動價值創造,成為險企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中國太保就此提出大康養、AI+、國際化三大戰略。中國太保董事長傅帆表示,三大戰略是公司在新階段、新形勢、新要求下對市場機遇的敏銳捕捉,亦是公司面向未來,走穩、走深、走實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綜合成果與方向可以看出,2024年正是中國太保以“新”攀高的一年:
一是質效之“新”:淨利與內含價值再創新高,淨利已突破400億大關;
二是方向之“新”:大康養、AI+、國際化三大戰略初定,凸顯對價值與長期的堅守;
三是生產力之“新”:“數智太保”頂層設計完善,佈局多年的科技稟賦持續兌現。
負債、投資雙雙大漲,驅動淨利新高
2024年,中國太保業績增速、質效同步向好:營收、淨利分別增長24.7%、64.9%;剔除短期投資波動和一次性重大專案調整後的歸母營運利潤同比增長2.5%,代表經濟價值的內含價值較上年末增長6.2%。
拆分來看,負債、投資兩端同步增長,是中國太保淨利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的關鍵所在。
中國太保壽險縱深推進“長航行動”後,子公司錄得淨利358.21億元、同比高增83.4%。各項趨勢性指標穩健向好,內含價值、新業務價值增幅為4.9%、20.9%;個人壽險客戶13個月保單繼續率為97.4%,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
堅實的渠道基礎是質效突破的前提。報告期內中國太保壽險代理人“三化五最”轉型成效出現,規模保費、新業務價值增長3.6%、37.1%;銀保渠道貢獻率提升,規模保費增長7.4%。
中國太保壽險總經理李勁松指出,公司正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經濟價值、客戶價值、社會價值,帶動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共同增長。
中國太保產險則穩住行業領先身位,錄得淨利潤73.76億元,同比增長12.2%。倍受關注的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下降4個百分點,保費佔車險保費比例達17.0%。
中國太保產險總經理陳輝表示,公司將展開夯實工作基礎,積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民生保障,同時提升專業經營能力、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投資端受益於“924新政”與債市走高,中國太保2024年總投資收益達1203.94億元,增幅為130.5%;淨投資收益達827.99億元,增幅為6.5%。
中國太保副總裁、首席投資官、財務負責人蘇罡表示,公司將繼續加強長期利率債的配置,以有效延展固收資產久期,控制資產負債久期差;積極有效增加權益資產的配置和未上市股權等另類投資配置,提高長期投資的風險回報。
目前,太保資產已執行DDS(投資決策系統),強化數字化決策體系建設,藉助多種量化模型對資產配置、行業景氣度及上市公司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動態監測,提升投資決策系統性、科學性和紀律性。
科技因子刻入戰略,推動轉型創新
傳統業務地基進一步築牢的同時,從電梯“風控官”、AI太主播、到數字員工的創新產品,更體現出中國太保如今“保險+科技”的雙輪驅動屬性,愈發清晰。
早在2022年,中國太保已啟動並實施資料治理三年規劃,次年釋出數智太保(DiTP)規劃,聚焦破除資料壁壘的關鍵性問題,建立內部資料流通機制,暢通集團資料要素迴圈共享。
如今,科技基因已作為“AI+”的基礎,被刻入中國太保頂層設計“三大戰略”。全方位滲入的科技因子,成為中國太保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勢能。
數智賦能下,中國太保的服務能力、風控能力均持續提升。
中國太保方面表示,如今數智太保規劃全面落地,公司已構建“保險+服務+科技”新模式,打造大模型,數字勞動力覆蓋員工數和生產率提升;加快產品和模式創新,聚焦科技發展卡點堵點和綠色產業需要,已落地多個行業首發科技保險產品。
如今“AI+”是中國太保新規劃的三大戰略之一。
傅帆指出,不應將人工智慧輕視為“簡單的技術進步”,更應將之視做與第一次工業革命具有同等重要性的生產力革命。“這將會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將產生顛覆性影響。”
同時表示,對客戶隱私保護、網路和資料的安全等AI應用伴生風險,保險公司亦有廣闊前景,“例如網路安全險在全球已有180億美元的業務體量,我們未來將加快研究AI伴生風險的保障產品。”
中國太保副總裁俞斌則表示,未來AI將深刻影響未來的客戶行為、商業邏輯與競爭態勢:一是運營形態及組織的新商業模式探索、二是伴生風險的研究、三是企業本身的數字金融層面。
並表示短期內,將提高AI普惠性、加快全員AI素養的培養,形成AI的創新組織和治理體系。
五大關鍵詞,清晰可持續ESG航線
保險生態之外,強大的科技稟賦亦使中國太保可持續生態更進一步,在不確定性與變化挑戰中用拼搏和韌勁走出了一條可持續航線。
中國太保已將ESG上升至戰略高度,提出建立健全ESG管理體系,發揮保險專業優勢,持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助力綠色低碳轉型。
2024年明晟公佈的最新ESG評級結果顯示,中國太保評級已連升兩級至“AA”級,為中國境內保險機構獲得的最高評級。
根據評級報告,中國太保在負責任投資、金融可及性、人力資本發展、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公司治理等方面,均表現出優於行業平均的較高水平。
連續第4年釋出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立體地勾勒出了中國太保ESG發展的脈絡。

當前,中國太保已透過深化可持續發展“五力”(牽引力、價值力、責任力、協同力、內驅力)模型,系統呈現出了公司對於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實踐行動與工作成效。
例如,以“牽引力”擘畫藍圖,推動ESG管理體系形成閉環;以“價值力”驅動綠色轉型,創新產品、服務供給;以“責任力”服務國家戰略,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以“協同力”凝聚新生態,提升客戶滿意度;以“內驅力”鍛造關鍵能力,夯實長期發展根基。
在走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中國太保同樣取得諸多成果:
做優科技金融,為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科技活動及主體,提供保額超110萬億元。做強綠色金融,綠色保險保額突破147萬億元。做實普惠金融,大病保險參保人群超2億人次,長護險覆蓋超9000萬人次。做大養老金融,太保家園已在全國13個城市落地15個專案。做深數字金融,“數智太保”科技規劃全面落地,數智化服務客戶6814萬人次。
可以看出,普惠、養老等重點領域的產品創新,亦為中國太保帶來了存量競爭時代的業務增量。由此可見中國太保經營目標與國家戰略始終高度統一,唯有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發展之路,才能實現多項價值的最終閉環。
傅帆強調,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中國太保將繼續以可持續發展“五力”為綱,持續完善ESG治理體系,走好太保特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刊登平臺之觀點。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