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描上方二維碼到小宇宙收聽👆
-1-
相比一千多萬粉絲,父母更想讓我上清華
大家好,我是安秋金,一個會提醒你記得按時吃飯的美食博主。
2017 年我還沒畢業,就受一個師兄之邀加入了他的 MCN 公司,開始拍攝美食影片。畢業後的工資也不高,每個月 3500 塊,房租就要 1500,在廈門那樣物價高的地方,還要滿足我的大飯量,根本不夠花。
一開始我父母並不知道我在做美食博主,我只是跟他們說我在拍短影片。我爸媽都是 1963 年生人,年紀比較大,為了給我上大學轉生活費才學會微信,更別說懂短影片了。一直到我粉絲漲到 1000 萬,幾乎所有親戚都刷到我的賬號,他們才知道我幹這行,還特意下載抖音關注了我。

我爸媽一直都很支援我,他們是那種不掃興的父母。我小學三年級有一次數學考了 98 分,我媽到去年過年的時候還在誇我,那是真的發自內心的驕傲。我剛開始工作,他們也沒有因為我沒給過家裡錢而抱怨,反而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援我。
隨著我的影片越來越受歡迎,我也收穫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一次,有一筆收入,是當時的我想都不敢想的數字。我其實沒太激動,下樓買了根烤腸,就給我爸打電話,問打給他們多少錢合適。我爸說全打給他,哈哈。我現在逢年過節回家,會非常嫻熟地給家人做一桌很好吃的飯菜,他們覺得這很棒,他們能理解我是在做一件非常正經的事情。
他們不太在乎我掙多少錢、有多少粉絲。記得有一次,字節跳動有個和清華大學聯動的專案,我打電話問我爸:「爸,如果清華大學讓我去上課,但我會丟了現在的工作,你讓我選清華,還是繼續工作?」沒想到,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讓我去清華。在他們眼裡,清華的學歷是他們看得懂的成就,哪怕我現在收入不錯,他們還是覺得清華更重要。我 24 歲的時候粉絲就 1000 多萬了,我媽還跟我說,明年你就 25 歲了,要不要去當兵,別幹這個了。

-2-
二十多歲成為抖音頂流,我覺得是我運氣好
我一直覺得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是自己運氣好。但同時我也熱愛這個行業,花了大量時間投入其中,希望這份運氣流逝得慢一點。
因為我年輕,可能心性還不夠成熟,我希望我身上沒錢,所以我把自己 90% 的收入都打給父母。他們把錢存了定期,我還給他們買保險,給我爸買車,給我媽換手機,前兩年買了房子,去年裝修好他們就住進去了。我覺得人有錢和沒錢的狀態是不一樣的,我想保持那種 「飢餓感」,不想因為錢而迷失自己。
在工作中,我也一直保持著勤勉的態度。每天早上 9 點半,我都會到公司,和同事們一起工作,我不覺得因為自己粉絲多就可以搞特殊。我喜歡和大家待在一起,這種陪伴式的工作氛圍很好,有什麼問題能及時溝通解決,團隊也更有凝聚力。就像我做影片,早年做完飯都是我自己洗碗,近一兩年同事們照顧我,也會幫我洗,但他們累的時候,我還是會自己動手。
我也會給自己找點放鬆的方式,打遊戲和健身是我的最愛。小時候沒錢沒時間玩遊戲,爸爸還不讓我玩,現在長大了,有錢有時間,偶爾也會體驗一把人民幣玩家的快樂。像大話西遊裡的神獸,小時候買不起,長大了才終於把它拿下。但我還是不太習慣一下子花很多錢,擔心萬一哪天收入沒這麼高了,是否還能回到以前的生活狀態。這可能就是大家說的居安思危吧,我也一直在為失去這份工作做準備。
未來如果有一天我不幹美食博主了,我可能會去開飯店、咖啡店,或者去創業。我從來不給自己定義人生軌跡,從上初中、高中到大學,都是我自己做決定,爸媽從不干涉。我報大學志願,報完了才告訴媽媽我要去福建讀書,我媽當時就哭了,捨不得我去那麼遠,我爸卻在旁邊說,即使你去了國外,砸鍋賣鐵也供你。
如果有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問我,想當網紅該怎麼辦,我會說,想做就去做唄,但不要太沉迷,管理好自己的期待。剛開始做這行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能賺多少錢,就憑著熱愛堅持下來了。如果目的性太強,反而很難成功。而且,美食賽道競爭特別激烈,想做好就要不斷改變、創新,一點點積累。我每天都會把在網上、生活中看到的梗、有趣的故事,還有吃到的好吃的菜,都記錄下來。不是說一個成功套路火了以後就可以一直重複,觀眾會審美疲勞的。

-3-
做公益:安秋金是大家愛心的搬運工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被大家照顧的人,直到有機會去幫助別人,才發現原來我也有這樣的能力。最開始是 2019 年,平臺找我做助農短影片,推廣農產品。後來又參加了愛加餐專案,為學校籌集善款翻新廚房。當我知道能為一所學校的孩子們改善就餐環境,讓他們吃上更好的飯菜時,我特別激動。
我們現在的愛心廚房專案,是透過發短影片,號召粉絲捐款籌集善款,為一所學校翻新廚房,換上現代化的裝置,比如電磁灶、冰櫃、消毒櫃等。學校有需要的話,我也會額外捐款。有了這些裝置,學校做飯可以更高效、安全,讓孩子們能吃上熱乎、營養的飯菜,從以前的一兩個菜變成三四個菜。現在我們已經建了 10 所愛心廚房,7000 多名師生受益。每次去學校,我都會自己買食材,自己給孩子們做飯,看到他們吃得開心,我特別有成就感。
有人可能會問,我自己有收入,為什麼還要號召粉絲捐款。其實我覺得號召粉絲一起,能讓大家更有參與感,也能讓孩子們知道,這份愛心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是很多人共同的心意。
所以我這個愛心廚房的專案叫「安秋金和大家的愛心廚房」,就是告訴大家這個廚房不單單只是我一個人去做的,其實是安秋金和背後很多人的力量把這個廚房落地到每一所小學當中。每次我在拍入校做愛心午餐影片的時候,我都會讓小朋友們看鏡頭,因為鏡頭面前是真真實實,非常關心大家的一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

在做公益的過程中,有很多讓我難忘的瞬間。每次去小學,孩子們都會圍著我,跟我分享他們的心裡話。我記得第一次去學校,有個小胖子叫濤哥,跟我小時候長得特別像。他說他的夢想是當廚師,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
還有一次,我去孤獨症康復中心,看到那些孩子和家長,我心裡特別難受。跟鄉村小學的孩子們比起來,孤獨症的孩子們更多的是絕望,他們的父母一直在硬撐。我去的時候,看到義工們,尤其是那些年輕的女孩子,照顧孩子們的吃喝拉撒,面對孩子們不穩定的情緒,她們依然堅守著,真的特別讓我敬佩。我們也會為他們募款,透過拍短影片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個群體。
但其實孤獨症很難透過短影片或者一些媒體的記錄讓大家共情到真正的困境。很多絕望的東西其實是短影片拍不了的,不太容易表達出來。
我覺得做公益能讓我更清楚地看到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也能讓我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4-
中華美食的信徒
除了公益,我對中華美食的探索也從未停止。我的廚藝一開始是自己摸索,後來認識了很多廚師朋友,跟他們學到了不少技巧。我覺得中華美食博大精深,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它的魅力,我會去拜訪一些名廚,把他們的拿手菜轉化成家常版本教給大家。
比如,我跟上海的帥廚學做外婆紅燒肉,他有個撇油的步驟特別厲害。先加蘋果醋焯肉,加水燉的時候醋酸能讓脂肪吸出,燉到一定時間,把肉撈出來放冰塊裡,讓湯汁降溫,油水分離,撇掉上面的油,最後大火收汁,這樣做出來的紅燒肉一點都不膩。
還有宮保雞丁,川菜大廚教我用鹽炒花生米,比油炸的更脆,沒有苦味,和宮保雞丁搭配起來更好吃。這些小細節,不在後廚真的很難發現。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自己是中華美食的信徒,想把它傳承下去。我發現,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很多傳統菜餚被標準化、固定化了,但其實每道菜都有多種做法。比如回鍋肉,不一定非要用蒜苗炒,春天放筍子更好吃;山西過油肉,早年菜譜裡配菜是應季蔬菜,現在卻有了固定搭配,完全沒有必要。還有宮保雞丁,北方和南方做法也不一樣,北方會放黃瓜和胡蘿蔔。
我覺得廚師這個職業特別有魅力,現在很多廚師都是半商半廚,徒弟也能自己開餐廳。雖然底層廚師很辛苦,但這個年代還選擇做廚師的人,大多是因為熱愛。而且,廚師很難被 AI 替代,因為大家吃東西是帶情緒化的,如果每天這一道菜永遠都是一個味兒的話,很快就會吃膩的。
做公益對我來說,是一個治癒自己的過程。在社會上打拼,難免會遇到各種不開心的事,勾心鬥角、工作爭吵,那些規則讓我覺得不純粹。但回到學校,孩子們的真誠能把我沾染的一些 「泥濘」 清洗掉。他們毫無芥蒂地跟我交流,誇我帥,說我胖,說菜好吃,謝謝我,這些簡單而真誠的話語,洗禮了我,而他們給我的正反饋也激勵著我接著做公益。
我現在有個目標,就是希望能建成 100 所 「安秋金和大家的愛心廚房」。

來自故事君的溫馨提示
微信公眾號最近改版了,如果你沒有給 故事FM 加星標,將有可能無法收到 故事FM 的大封面推送,我們可能因此在資訊流裡錯過。
為防止走失,我們邀請你做一個小小的動作,給 故事FM 微信公眾號加個星標,方便你及時「捕捉」到 故事FM 的每期故事。

↑ 歡迎「關注」故事FM 並設為星標
圖片來源:講述者

Staff
嘉賓 | 安秋金
主播 | @寇愛哲 羅海嶽
剪輯 |陳思宇
影片製作人 | 王家貓
攝影 | 安康
剪輯 | 汪靈子
片頭曲設計 | 趙力傑
運營 | 鳴鳴
BGM List
1.一件好事 – 趙力傑
2.迎著光 – 桑泉
3.精氣神 – 桑泉
4.Ashes In My Memory – 彭寒
5.A Room – 彭寒
6.比閃爍更遙遠 – 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