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的“大廚”人設要倒了嗎?

人設是成名利器,也是反噬契機。


這兩天,黃磊被瘋狂審判。
“大廚”人設岌岌可危。
除了山楂鍋包肉,還有宋丹丹吃豆角中毒、紅燒肉放冰糖等事件,讓大家對黃小廚的廚藝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連帶著何老師也因為節目裡的超絕誇讚,也擁有了“異食癖”的詭異熱搜。
黃磊的廚藝水平到底如何,已然成為了娛樂圈最新未解之謎。
黃小廚烹飪技能評定
客觀審判一下黃小廚的水平吧。
按照《嚮往的生活》設定,客人們通常人在途上,才打電話給黃小廚點餐。
黃磊基本都是換著花樣給大家做好吃的。
尤其蘑菇屋建成初期,基本一天到晚都在圍繞做飯進行。
黃磊還帶著何炅、劉憲 華用鐵板、錫紙和磚塊搭了個土法烤箱,然後做出了烤串、漢堡包和義大利麵。
單純透過畫面評定,黃小廚敢想敢做,烹飪手法嫻熟,菜式賣相也不錯,確實是有點東西的。
但黃小廚在節目裡也有過不少翻車的時候。
第一次出餐事故,就是宋丹丹豆角中毒事件。
那次宋丹丹和兒子巴圖去蘑菇屋做客,黃小廚做了一道豆角燉肉宴客。
煮豆角的過程中,黃小廚和宋丹丹為了判斷熟沒熟直接上嘴試吃,結果晚上兩人都出現了嘔吐的現象,yue得此起彼伏,而巴圖和何炅是徹底煮熟後才放進嘴的,所以沒中招。

這很明顯就是因為豆角沒煮熟引發的食物中毒,可黃小廚當時竟然以為是因為豆角長太老,長出毒來了……只能說廚房知識確實有點不夠用。

類似的還有給海清炒雜錦素菜,炒完才發現裡面的筍是苦的,只能讓海清把筍絲一根根挑出來倒掉……
而熟手的廚師通常會用漂洗、浸泡、焯水等方法去除苦味。
黃小廚當然也有自己的拿手菜,只是觀眾沒有辦法隔空品嚐菜式的實際味道,只能參考客人反應判斷了,但客人們的反應,又總是不太一致。
比如孫紅雷大誇特誇的“賽螃蟹”,又稱姜醋炒雞蛋,旁邊的謝娜和趙麗穎就不太捧場。
用兩斤黃酒燉的豬肘子,鹿晗邊吃邊皺眉,吃貨屬性的陳赫也是笑笑不說話,何炅卻在旁邊吃出特效,還源源不斷輸出小作文誇黃磊做飯的時候從容又快樂……
還是一道燉雞爪,何炅又是啃得如痴如醉,旁邊的那英就實誠提問了:這是不是有點不入味啊?
雖然黃磊和何炅解釋這是清湯,要蘸醬吃,但燉軟的雞爪,和濃湯的味道應該能相得益彰才對。
另外還有一些崇尚“飲食原教旨主義”的網友,則表示無法接受黃磊的各種獨家秘方,比如在辣椒炒肉里加酸蘿蔔。
以及在鍋包肉里加鮮山楂。旁邊自稱“吃鍋包肉長大”的魏大勳沒說啥,倒是網友坐不住了,認為這簡直“倒反天罡”。
可惜本南方人領悟不到鍋包肉裡放山楂是怎樣的罪大惡極,覺得跟咕嚕肉裡放菠蘿應該差不多……而根據微博裡有讀者科普,這對標的應該是幹炒牛河裡加西瓜?
綜上,我覺得黃小廚的廚藝,應該屬於啥都能來一下、不拘一格的家常菜廚師水平。
由於不是專業廚師,偶爾也會失手,比如烤雞會烤成黑皮,炒肝會齁鹹,炒糖會發苦等等……
現在這陣勢,確實被審判得有點過火了,但也不怪網友,畢竟大廚師的高帽子,還是他自己給自己壘出來的。

離開綜藝之後
人設是會過期的
娛樂圈藝人的身份標籤,很多時候,都是透過綜藝形象塑造起來的。
在一段時間裡也確實很容易受到群眾的喜愛,藝人本人也往往能在流量和經濟上都受益匪淺。
可透過綜藝樹立起來的人設或多或少經過了演繹,它們的存在是有條件的,比如真人秀裡的好爸爸、神運算元形象,實際上都是在特定情境下存在的。
娛樂圈的問題是,藝人們非但沒有在綜藝宣傳停止以後逐漸從人設中走出來,反而在刻意加固這些人設,試圖將它們固化為自己優秀的內涵。
比如黃磊在“廚子”人設之後,就接演了國產版《深夜食堂》裡的寶藏老闆角色,出版了“黃小廚”菜譜,開設美食自媒體賬號……這些都在加深他的“黃大廚”屬性。
或者我們說得更直白一些,沒有了綜藝的整體造勢,人設是會過期的。
有些藝人在真人秀綜藝裡是神運算元,有些藝人在戀綜觀察室裡是嗑學家,這些梗在綜藝裡用就可以了,它難道意味著你在生活中、在日後的舞臺上都能是個智多星、情感專家嗎?

正常人的答案都是否,但娛樂圈裡的人顯然認為可以。
在《嚮往》裡,我們甚至能看見黃磊充滿智慧的爹味發言,比如告訴劉國樑乒乓球打到一定水平,比的不是技巧,而是信仰、 心態以及對世界的理解等等。
藝人們試圖將本應“月拋”、“年拋”的人設固化成永久人設來使用,這顯然是不行的。
一個演員如果把10年前的角色濾鏡拿到現在來整活,往往會塌房,黃磊的“志摩”濾鏡,就因為在綜藝上用徐志摩造型讀《再別康橋》卻讀錯了好幾處碎掉的。
假的東西,就應該當假的用,長期以假亂真肯定露餡兒,這個道理娛樂圈的人未必不懂,只是以假亂真實在賺得太多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黃磊老師在身上疊了一堆過期的Buff,不但沒有使自己獲得屬性加成,反而“走火入魔”,令觀眾嫌棄了。
今日露一點棉絮,明日又露一點棉絮,整個的金身就會顯得浮誇、刻意、不真誠。
類似的還有他的好爸爸和育兒模範人設,黃多多讀錯了多少常用字,按說真不能算什麼大事兒。
大多數群眾反感的也不是黃多多,而是那種“造星”式的營銷,有段時間真是一早起來又看到她上熱搜,花樣翻新說有萬千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黃多多。
普通家長哪兒敢這麼想呢,黃多多是資源堆出來的,普通家長拿命都堆不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黃多多的熱搜很早就控不住評了。
本質上,是普通人反感這種得了便宜賣乖,還逼著我們反覆觀看“明星一家如何從優秀到卓越”的紀錄片。

時代變了
大眾已學會拆解套路
對於黃磊的翻車,有的評論說:“時代變了,大人!”——這話對也不對。
當然應該肯定的是,大眾對自上而下的人設塑造開始有質疑和批判態度了。
過去,攝像機就等於話語權,觀眾天然接受攝像機的引導和剪輯語言,是被塑造的一方,《嚮往的生活》開頭的幾季,也完全沒有人質疑過黃小廚的水平。
後來隨著“被騙”的次數多了,觀眾們久病成醫,已經拆解了各種套路,知道從場外資訊交叉驗證了。
檢驗黃小廚的做菜水平,網友會跟著節目裡的菜譜復刻一次,試試是不是真的像何炅誇的這麼絕;檢驗張姐的“戀愛戰神”屬性,網友也不光看她在脫口秀裡手撕渣男,而是結合她的真實戰績衡量。
可另一方面呢,我們大多數人畢竟是“業餘上網”,屬於上網吃瓜圖個樂的烏合之眾。
面對專業營銷,實際上不可能做到完全拆解套路。

你的業餘愛好和別人的飯碗之間,大機率還是飯碗比較強。

這次大家“衝了黃磊”,本質上還是發洩情緒爽了一把,我知道總有人會為了肉夾饃裡的青椒、煎餅果子裡的生菜怒髮衝冠,但黃磊翻車,和這事兒沒多大關係,換賈冰來做,多半評論就沒那麼暴戾了,可能只會哈哈兩句冰哥真敢煮,騰哥真敢吃。
等到賈冰某天也因為其它事情“翻車”,他用山楂做鍋包肉的的黑歷史,也會成為他的罪證。
翻車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是在藝人之間不停地流轉。眼看他做出人設,眼看他大宴賓客,眼看他人設塌了……迴圈往復,流轉不息。

“人設”不是黃磊一個人的問題。
所有娛樂圈被捧上導師和大明白位置的藝人,都難逃這種價值的重估和審視。
他宣揚的東西是不是符合當下的價值觀?
他人設的細節有哪些誇張和矯飾的部分?
黃磊當然並不無辜,從人設中獲益,就要承擔人設帶來的一切。
雖然現在被“打倒”的過程中其實也很多摻雜了情緒發洩,但當初起高樓的時候也並不理性啊,因果迴圈,很是公平。
相信之後隨著情緒的冷卻,客觀評論會有更多的空間,從這種意義上看,時間會所有藝人一個相對真實的評價。
只不過在此之前,人們或許該思考一下,這種“造神—塌房”的流量迴圈,真的是貴圈的必由之路嗎?
有沒有一種可能,藝人擺脫這種淺顯直白的人設,以相對真實的形象面對公眾,會讓彼此都舒服很多呢?
PS:
如果你也認同,歡迎給我們點一個【贊】+【在看】,同時歡迎轉發此文。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問題請聯絡後臺。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