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人的聚會都在玩什麼?KTV、密室逃脫、劇本殺……當這些潮流一個個沉寂,各大品牌都在拼命捕捉新風向、用力揣摩消費者的心思時,年輕人卻選擇回到家中,尋找「生活」的實感。
你可能想不到,如今最受年輕人歡迎的聚會方式之一,是「家宴」。
從早起去逛菜市場開始,到一起備菜、顛勺、擺盤,再伴著飯菜香氣一起看劇看綜藝,成了當下許多年輕人聚會的標準流程。
“一起做飯”,
年輕人的精神馬殺雞
電影《飲食男女》開頭就是這樣一段畫面:生魚刮鱗剖肚,裹生粉過油;牛肚切絲,加辣椒爆炒;五花肉油潤、白蘿蔔脆生,依次在男主老朱的刀下現出真容。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電影裡,老朱和女兒們總會週末聚在同一張餐桌上吃飯,兩代人的悲歡離合,也在觥籌交錯間悄然發生。
無論餐飲行業多麼發達,家宴都是中國人骨子裡難以捨棄的情懷,對新一代人也是如此。
如今,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家宴的廚房裡,甚至成為“掌勺人”:2024年春節期間,小紅書上 “年夜飯” 相關筆記釋出總數近 500 萬篇,同比去年增長了 140%[1]。什麼菜快手、好看且“撐檯面”,成為年輕人熱衷交流的話題。
等到離開老家孤身在外,年輕人又把對家的懷想,寄託於朋友身上:週末在家一起做飯、吃火鍋,成為忙碌日常中重要的自我療愈,不亞於一場「精神馬殺雞」。


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旁,身處異鄉的年輕人似乎又找到了家的感覺 / 圖蟲創意
前段時間熱映的電影《好東西》中,鐵梅和小葉的友情就在餐桌上迅速升溫。當鐵梅端出山西老家的手擀麵,小葉也找到了介於母親、姐姐與同盟之間的一種情感歸屬,那是女性之間的“友誼烏托邦”。
為什麼外賣、餐飲如此發達,大家依然會選擇“一起做飯”?
面對當代青年人的焦慮,人類學家項飈曾提出“重建附近”的概念——當生活讓人感到焦慮、勞累、恐懼和無意義時,年輕人自然而然希望能重新找到一個“立足點”,和線下的真實生活產生連線[2]。
而“一起做飯”,提供的就是這樣的連線感。


在年輕家庭中,孩子會和父母一起包餃子,在這樣迴歸“傳統”的互動中,彼此之間的距離被不斷拉近 / 圖蟲創意
此前一項團體實驗中,78%的參與者表示,做飯能讓他們與他人重新產生社會聯結,由此帶來的積極心理效能,可以持續六個月[3]。
菜市場帶來的“儀式感”,廚房裡的共同勞動,還有勞作間無意的八卦閒談……正是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支撐起搖搖欲墜的生活。
掌廚的新一代
打開了鬆弛感社交
當年輕人開始接管廚房重地,他們對廚房的改造也就提上日程。“做飯”從必需的家務勞動轉變為社交場景,廚房也從封閉轉變為開放、舒適的共享空間。
這既是“家宴社交”下的大勢所趨,也是現實需要:能留給廚房的空間,實在太小了。
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後,我國房屋的廚房面積只有大約6~8平米。隨著小戶型政策的推行,這一數字又有所下降[4][5]。
可支配空間不大,又需要承載多種功能,開放式廚房成為新一代裝修優選。《中國廚居發展趨勢報告(2024)》顯示,如果換房或裝修,年輕人傾向於選擇開放式廚房的比例達到65.08%[6]。


對小戶型家庭而言,開放式廚房不僅能夠節省空間,還可以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互動
空間的問題解決了。但仿照歐美的傳統開放式廚房,功能無法適應中餐的要求,在“家宴”時刻就更顯捉襟見肘:宴會菜式比“白人飯”工序多、動線多、用火多,一次家宴堪比一場“闖關遊戲”,燉肉的時候可以開始切青菜,羊腿進了烤箱,蛋糕麵糊就得兩小時後再調……一步出了疏漏,後面就只剩手忙腳亂,一不小心,“下廚房”就成了“炸廚房”。
不同於上一代傳統菜式,年輕人熱衷於新鮮菜式和多元烹飪方式,這注定了年輕一代的廚房必然要進行一場效率革新。首先烹飪效率要倍速提升,不同菜式最好能多執行緒自動執行,這樣才能時而與好友插科打諢地閒聊,時而邀請好友對菜品點評一二……
隨著廚房的整合化和智慧化發展,這種鬆弛感下廚不再是奢望:這幾年,中國廚房出現了一個新面孔——“整合烹飪中心”,首創該品類的方太整合烹飪中心,則面向年輕人下廚場景給出了一整套烹飪解決方案。
比如其在一平米空間內,集煙、灶、蒸、烤、空氣炸等36種功能於一體,擁有27種烹飪科技,年輕人想要的功能可謂一應俱全,無論是五湖四海的家鄉味,還是中西餐的異域風味,它都能高效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方太整合烹飪中心是業內唯一一款實現蒸烤同時烹飪的產品,所以煎炒烹炸蒸燉烤可以多執行緒同步,當多人就餐時,能保證30分鐘6菜1湯上桌,這樣就將更多時間留給了歡聚時刻,而不是下廚。
以智慧控制、智慧協同為基礎,方太整合烹飪中心透過煙烹聯動、蒸烤同烹,還有智慧菜譜、自動烹飪等“新手友好”功能,讓烹飪效率大大提升。
整合多種功能除了烹飪效率翻倍外,還解決了開放式廚房空間檯面不足、視覺不美的問題,讓廚房“上得廳堂”。


從油煙順勢上排,清新下廚,到多種烹飪方式高效協同,多方位激發烹飪的自由想象。真正的“整合烹飪中心”,兼顧「多能」與「專業」,讓三餐不止於溫飽,給家人更多的陪伴和愛
避免備菜時手忙腳亂,另一個常常被忽視的細節是:簡化動線。
比如,當你正在炒菜,身後的烤箱“叮”一聲定時結束,於是你要繞過操作檯前往烤箱裝盤上桌,再繞到另一側的水槽清洗烤盤,最後回到中心位的灶臺時,鍋可能已經糊了。
而整合烹飪中心能高效簡化烹飪動線,在操作面板上選擇烹飪模式後,就可以在同一個位置進行多執行緒操作,無需到處走動。


一站式烹飪平臺,科學規劃空間結構,既可滿足單人烹飪時動線簡單高效,又能實現多人同時烹飪的場景
親朋好友齊聚開放式廚房一起下廚,聚會成員的參與感更強,即使不會做飯,也可以坐在客廳看看電視打打遊戲,彼此共享一個空間,交流不會被阻斷,也沒有了主客各忙各的尷尬。
這樣的廚房,是開放、共享的勞動空間。而透過煙烹聯動、蒸汽後排和降噪技術,也不再有油煙、噪音帶來的“隱形屏障”,開放式廚房開啟廚房物理邊界,方太整合烹飪中心打通了社交邊界,勞動場景也被無聲地融入社交過程中,人人可以分擔、人人都能參與。
以這種思路打造出的廚房產品,不僅社交聚會“一時爽”,也充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讓人從家務中解放,把時間更多地留給家庭和自己;蒸汽後排、蒸烤箱低溫門體等各種安全設定也讓廚房也不再是親子互動的禁區,家長們在廚房勞作的場景,成為下一代的成長記憶。
傳統廚房是家庭生活中的“後臺”,裝修時的實用性、功能性常常大於美觀性;而現在,當廚房與待客空間聯通,我們擁有了以“平等、共享、互聯”為核心的空間觀念,打開了年輕人鬆弛感社交的天花板。
選擇方太,
選擇一種「共享」的線下生活
外賣剛興起時,很多人甚至擔心,“廚房”在未來裝修中會被淘汰,預製菜將會霸佔年輕人的餐桌。
但現在,顯然我們多慮了。
“迴歸廚房”,是當下年輕人希望掌控生活主動權的努力。迴歸線下生活、擁抱真實的附近,這是人類社會化的自然需要,也是每個人的自我治癒良方。
在大眾還沒有覺察的時刻,年輕人想要的理想廚居生活,方太就已經替他們想到了。
方太整合烹飪中心,不僅是將廚房的功能簡單整合,更是以系統化思路,打破原來廚房只為滿足烹飪功能的傳統,充分考慮新一代人的多樣化需求。
廚房是“家中之家”。它承載著上一代對生活的期待,和下一代人對童年的回憶。洪愛珠在《老派少女購物路線》裡寫:“人都要經過不止一個廚房的,因為遷徙、改建或者婚嫁,從一個廚房離開,到另一個。”
她童年的廚房,是當時不多見的西式廚房:“有淺灰色美耐板門片,和日本進口的爐連烤灶臺,寄存著年輕媽媽的願景。”
方太整合烹飪中心打破了“整合=一體”的傳統思路,實現了空間與功能的高效整合,讓“廚房”與客餐廳無聲地融合一體。這是新一代人所憧憬的生活,而對下一代來說,和家人朋友圍在廚房中臺一起勞作,就是記憶中的童年。


家庭成員歡聚廚房,共享烹飪樂趣,盡顯現代家居的溫馨與便捷,讓愛與美食同在
方太的設計理念,也反映出現代生活方式、家庭觀念的變遷。
其實,我們之所以喜歡做飯,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因為:下廚是一種最小單位的創造。一個小時、兩菜一湯,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涉及策劃、採購、專案管理乃至視覺最佳化的方方面面。生活其它部分帶來的“價值感”可能很虛無,但飯菜的色香味不會騙你。
舌尖上的味道,在日後某一天,會成為具身的記憶;而下廚帶來的價值感和親密感,讓人重新成為平等的、完整的人。
當“家”不僅限於傳統親緣關係,也可以容納愛人和朋友,我們需要方太整合烹飪中心這樣的創新廚電單品,提供共享、輕鬆、高效、健康的勞作空間。
而這,也是新一代人正在都市中尋找的歸屬感。

[1] 小紅書. (2024). 2024 春節煙火氣生活報告.
[2] 澎湃研究所. (2023). 項飆專訪(上)︱重建附近:年輕人如何從現實中獲得力量?
[3] Herbert, J., Flego, A., Gibbs, L., Waters, E., Swinburn, B., Reynolds, J., & Moodie, M. (2014). Wider impacts of a 10-week community cooking skills program—Jamie’s Ministry of Food, Australia. BMC Public Health, 14.
[4] 周燕珉, & 林婧怡. (2010). 我國城市住宅廚房的演進歷程與未來發展趨勢. 裝飾, (11), 20-25.
[5] 王天立 & 於遨坤.(2021).198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集合住宅廚房和衛生間的變遷.住區(03),106-112.
[6] 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資料研究中心,方太集團. (2024). 家庭中心:中國廚居發展趨勢報告(2024).
[7] DT財經. 2023. 2023年輕人加班報告.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十 四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