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AI加持下的科研新正規化。”
“支援高科技小微科創公司的創立與發展。”
“科學管理無人機,讓低空安全有序。”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部分海歸學長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履職。圍繞民生關切、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等問題,海歸代表委員們四處走訪,足跡遍佈高校、企業和科研一線。今年,海歸代表委員關注了哪些話題,發出了哪些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常務理事金力表示,要培養大批不墨守成規的年輕人才。金力認為,高校綜合改革的核心是人,因此學校把人的改革特別是教育教學改革作為綜合改革的樞紐和基座。何為創新之才、強國之才?在金力看來,即思考大問題的人、建構大視野的人和砥礪大情懷的人。如何培養思考大問題的人?“思考大問題,不是天才和權威的特權。”金力表示,年輕人從踏上學習和創新之路開始,就應樹立並葆有推動人類進步、開拓未知之境、打破既有正規化、造福國家人民的雄心,開啟成才的“天花板”。
“無人機技術正在不斷發展和創新,它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無人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便利,但侵入機場淨空的黑飛無人機會給航空安全帶來嚴重隱患。”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連續第18年參加全國兩會。機場無人機的探測與反制技術是今年全國兩會他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他認為,機場電磁環境比一般應用場景更為複雜,民航對安全性和持續不間斷工作的要求更高,許多無人機探測與反制技術未必適用於機場環境。機場使用無人機反制裝置時應嚴謹科學評估,因為無人機對於民航只是潛在威脅,但無人機反制裝置的干擾卻是現實威脅。吳仁彪表示,無人機探測與反制裝置需要與現有的機場系統、流程、程式和技術協同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無人機技術的迭代更新快,探測與反制技術的有效性要與時俱進進行評估和更新,才能夠充分保障航空安全。
“我國人工智慧發展進入新階段,但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人工智慧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也亟須進行規範管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歐美同學會原副會長、銳科雷射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在今年兩會上為“AI+雷射技術”顛覆傳統工藝賦能實體經濟提出建議。閆大鵬表示,要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開展‘人工智慧+’行動、培育未來產業”任務落到實處,就必須主動謀劃、把握方向、搶佔先機,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應從政策支援、人才培養、產業生態等層面共同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升級,加快人工智慧創新發展。

深耕心血管內科臨床、科研、教學等工作三十餘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歐美同學會會長、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院長王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帶來了關於加快醫療器械創新的建議。王焱表示,科技創新正加速推動全球醫療產業的變革,進一步加強醫工結合,促進心血管醫療器械的研發和臨床轉化,加快心血管醫療器械領域的技術突破和應用創新,推動國際醫療合作和國產器械的全球推廣,不僅有助於促進我國醫療產業的國際化,也將為全球老齡化社會帶來更多創新的“中國方案”。
科技成果如何賦能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理事司徒國海長期關注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話題。司徒國海認為,各高校、科研院所對專利產業化潛力進行初步判斷之後,在後續推進工作中,還需要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配備專業的成果轉化人才和資源。“因為成果轉化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相關成果是否具有轉化可能性?將來產業化規模有多大?有哪些轉化路徑?大部分老師不一定具備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希望後續有一系列的舉措能推動成果轉化落地。”

“支援高科技小微科創公司的創立與發展,是培育未來產業和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良渚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浙江理工大學副校長歐陽宏偉認為,目前中國大部分博士聚集於科研領域,僅有少量進入產業界,導致“科研冗餘”與“產業飢渴”並存。在科技創新的鏈條上,常以“死亡之谷”比喻這一困境,即橫亙於基礎研究(0到1)與產業化(10到100)之間的1到10階段。歐陽宏偉用“軟殼蛋”比喻此時的科創專案:“沒有初始資金支援,技術原型無法成熟,就像雞蛋沒有硬殼,隨時可能破碎。”今年全國兩會上,他想繼續為博士創業的“第一桶金”爭取更多關注。“我主要從設立科技轉化研究基金、建立完整科創資助體系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比如,可以透過設立政府轉化基金與‘撥投結合’財政支援模式,既支援人才啟動專案,又引導社會資本跟進。”歐陽宏偉說。
“探索AI加持下的科研新正規化。”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歐美同學會會員丁奎嶺解釋,依託與企業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學鯤鵬昇騰科教創新卓越中心,將推動DeepSeek系列模型與課程教學、科研創新等方面深度融合。在丁奎嶺看來,未來人才培養尤其要強調底層創新和交叉創新能力。對高校來說,這意味著理、工、農、醫、文等各學科都要積極擁抱人工智慧。“相信下一個DeepSeek級的創新突破,就在我們身邊。”丁奎嶺充滿期待。
來源 :《留學生》雜誌

今日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