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
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4年公佈的資料,2022年全球高等教育階段國際學生的規模已達690萬人,比上年增長了8%,相較於2000年的211萬人實現了大幅增長。法國仍是重要的留學目的國,接收的國際學生人數位列全球第六。
文丨劉敏 排版 | 李嘉祺

其實,法國很早就開始舉辦留學生教育,只不過,相較於以美國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國家,以及德國等同類母語非英語的國家,一直以來,法國國際學生的結構層次和留存率都較低。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全球科技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在人才競爭中搶佔先機,近些年,法國政府積極利用政策槓桿吸引國際學生。在這裡,筆者重點關注其中的一些重要做法。
01

推進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建設

戴高樂曾說過,歐洲是法國的“阿基米德槓桿”,是法國發揮大國作用的重要平臺。作為歐盟創始國之一,法國一直致力於推進歐洲“戰略自主”,在諸多領域將歐洲作為本國的戰略重心。推進歐洲高等教育區的建設,是法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1998年,法、德、英、意簽署《索邦宣言》。次年,法國參與了博洛尼亞程序。2006年,法國完成了本國學制改革,全面推行歐洲學分轉換和累積系統(ECTS)。同時,法國主動利用歐盟伊拉斯謨、蘇格拉底等專案,促進高校師生、研究人員及學徒的流動,發展更為廣闊且開放的教育和培訓系統。
根據法國高等教育署(Campus France)釋出的最新一期工作報告,法國是參與伊拉斯謨專案人數最多的國家。2017年,法國又率先提出建設“歐洲大學”的倡議,並得到了歐盟理事會的支援。後者在2022年1月透過的一項關於加強歐盟區域內高等教育合作的檔案中指出,歐洲大學將增強歐洲高等教育與研究的實力,為歐洲生活方式提供學術支援。
截至2022年12月,首批41所“歐洲大學”成功創立,包含來自歐盟、英國、塞爾維亞、土耳其、冰島和挪威的280多所不同規模和不同型別的高等教育機構,涵蓋 690萬名學生,佔整個歐洲學生總數的18%。法國有32個高等教育機構參與到28個歐洲大學聯盟中。比如: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參與了“歐洲工程學習創新與科學聯盟”(EELISA),巴黎薩克雷大學參與了“歐洲大學全球健康聯盟”(EUGLOH),巴黎西岱大學參與了“Circle U 歐洲大學”(L’université européenne Circle U),巴黎政治學院參與了“歐洲社會科學大學聯盟”(CIVICA),等等。

歐盟是法國地緣政治的優先訴求。作為歐盟創始國之一,法國力圖保持自己在歐盟中的話語權和絕對影響力,同時塑造一個“團結的歐洲”,讓歐盟成為國際格局中的重要一極,實現平衡大國的目標。
教育在歐盟一體化建設中發揮著特殊作用:教育不僅為歐盟統一市場建設提供了各類規格的人才,而且極大地促進了歐盟內部的文化認同和凝聚力。法國政府投入大量經費支援歐盟境內學生交換專案、倡導建立“歐洲大學”等做法,有效地推進了歐洲教育區的建設,並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法國的影響力。
02

提高高等教育的國際能見度

21世紀以來,大學排行榜在學術圈中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些排行榜的建立時間、主辦單位和排行指標有較大差異,但其定期釋出的結果總能引起多國政府、教育媒體、高校和社會的關注。傳統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體系結構複雜,大學、大學校與研究機構三足鼎立,難成規模且單位之間壁壘橫亙,國際化能見度低,進而影響了國際學生招生。
2006年,法國議會通過了《高等教育與研究法》,決定按照地理區域建立“高等教育與研究叢集”(PRES),以打破過去不同型別機構間的壁壘。
2007年,法國頒佈《大學自由與責任法》,賦予大學更多自主權並鼓勵高校與研究機構合併重組。2010年起,法國政府開始推行“卓越大學計劃”,入選高校將與法國國家研究署(ANR)、高等教育與研究部簽署三方協議,約定高校發展規劃、學科發展及創新科研的預期目標等,其中包含培養國際學生的指標。政府按照協議為高校撥款。

一時間,入選“卓越大學計劃”成為法國高校競相爭取的目標,不少高校和研究機構透過合併重組極大增強了實力,順利掛牌。從結果上看,法國高校的國際能見度因此得以提升。
比如在QS 2025排行榜上名列法國第1位、全球第9位的巴黎文理研究大學(PSL),就是合併了巴黎九大、巴黎高師、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國立巴黎高等化學學院、巴黎天文臺、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等9家成員單位以及法蘭西公學院、法國遠東學院、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等10家關聯單位共建的高校。學校共有學生17000人,其中2/3為研究生,國際學生佔比20%(其中40%為博士生),另有2900名研究人員、140個實驗室。學校還擁有33位諾貝爾獎得主、14位菲爾茲獎得主等。

03

改進留學服務,調整移民政策

為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法國不斷改進留學服務,包括最佳化留學諮詢、提供多元獎學金、評估高校國際化校園建設情況、最佳化簽證政策等。
在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框架下,歐盟學生申請就讀法國大學的程式與法國本土學生一致,都是透過“高校通路”(Parcoursup)這一系統完成錄取。非歐盟國家的留學申請人則需登入“赴法學習”(Étude en France)平臺。目前平臺已面向包括中國在內的72個非歐盟國家和地區開放。申請人一次可以填報7個不同的志願,全程無紙化操作,包括線上獲得法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另外,申請人還可以透過留言系統獲得一對一的留學諮詢服務。
赴法留學可以申請法國政府獎學金、企業獎學金、歐盟獎學金等。由於法國高校普遍學費低廉,綜合性大學目前仍免收學費,因此,獎學金的設定可以吸引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優秀學生,或者引導學生就讀一些急需人才的學科或專業。
比如法國外交部於1999年設立了“埃菲爾獎學金”(Boursesd’Excellence Eiffel),目的就是吸納優秀的國際學生,為法國培養未來的決策家以及國家優先發展領域的人才。獎學金只面向下列學科領域的碩博研究生開放:生物與醫學、生態轉型、數學與數字化、工程科學、法律與政治科學、經濟管理以及歷史、語言與法國文明。

截至2023年底,已經有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人獲得過這一獎學金。這些人除了每月的生活費(碩士1181歐元、博士1700歐元)之外,還可以獲得往返法國的旅費、社保費用和文化活動津貼。透過獎學金的設定可以看出,法國政府更多想要爭奪的是STEM領域的創新型人才。
通常,法國高校對國際學生採取“趨同化”的管理模式,鼓勵國際學生融入當地。2019年,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部啟動“法國歡迎你”(Bienvenue en France)認證機制,對高校的國際化友好度進行評估認定。評估指標包括獲取留學資訊的準確度和便利度、接待服務、課程、住宿條件、校園生活、畢業生追蹤服務6項。高校需要提交自評材料,並接受專家組的實地調查評估。在6項指標均達標的情況下,高校可獲得有效期為4年的認證。

這一措施旨在保障法國高校接待和管理國際學生的質量,較為有效地推動了高校積極行動,提高接收國際學生的能力和服務水平。僅以入學這一環節為例,獲得認證的巴黎薩克雷大學專門為國際學生準備了詳盡的入學手冊、在線上組織入學答疑、建設了專門的入學手續數字服務平臺(GATE)、為國際學生舉辦隆重的歡迎日等。
此外,法國還透過改進簽證程式、微調移民政策吸引優秀人才赴法交流或就業。2013年,法國把在法獲得碩士學位後的簽證停留時間從半年延長至一年,以擴大國際學生在法國找工作或移民的機會。2016年起,法國推出“人才護照”(Passport Talent),受益人群包括在法承擔科研專案或從事高等教育相關工作的人員(具有碩士學位/合同不超過4年)。2017年,法國推出“科技簽證”。2019年,法國政府允許高等教育與研究部授權高等教育機構、研究機構、公共和私立研究組織、基金會或公司與國外研究人員簽署協議,用於申請人才護照,同時國外研究人員的近親也可以陪同到法。
2007年和2023年,法國兩次修訂移民法,逐步放寬了面向高技術人才的移民政策,從側面增強了留學法國的吸引力。

04

海外辦學,
推廣法國語言與文化

法國政府在鼓勵高校以英文授課的同時,也注重透過“語言文化先行”策略提升教育的吸引力。1990年,法國成立了海外教育署(AEFE),旨在確保法籍學生在境外接受連貫的法國公立教育,同時在海外推廣法語和法國文化。法國海外教育署舉辦的海外學校、法語聯盟(Alliance Française)、法國文化中心(Institut Français)等機構都是致力於推廣法國語言與文化、開展人文交流的重要平臺。
截至2023年,法國海外教育署管理著位於全球139個國家的580所法國海外學校、超過39萬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法國海外學校65%的學生為國際學生,他們學習法國本土課程。因此,法國海外學校可以被視作傳播法國文化、語言和價值觀的重要渠道。
法國海外教育署還建立了海外學校校友會,其60多萬名校友成為支援和傳播法國文化與教育的重要力量。法語聯盟,簡稱“法盟”,成立於1883年,其性質為推廣法國語言及文化的非營利性組織。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法盟在全球133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834個機構。2007年,法語聯盟成立基金會,以更好地支援法盟完成其使命。法盟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是法國外交部——外交部允許各駐外使館將語言與文化合作的部分職能委託給當地法盟。

法語聯盟基金會成立之後,與外交部簽署三年一輪的協議,協商確定其投資方向和規劃。法國教育部、高等教育與研究部也是法盟的合作伙伴。學生完成法盟的語言培訓後,可以獲頒法國政府認可的語言文憑DELF和DALF。
法國文化中心創立於2010年,是外交部和文化部共同監管的對外文化行動公共機構,主要負責促進藝術交流、傳播法國電影和視聽文化、鼓勵法語學習、組織各類“文化年”和“文化節”。近年來,為配合法國強化歐洲影響力的戰略,法國文化中心也被賦予增強歐洲境內顯現度、拓展歐洲境內合作伙伴的使命。
2019年,時任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提出了“2027年法國接收50萬名國際學生”的目標,並表示將持續發力、調整政策,提升本國高等教育與研究的吸引力,擴大國際學生的規模。
總體來說,法國憑藉自身在歐洲和法語區非洲的影響力,在吸引國際學生方面具有自己的優勢,但目前尚未形成人才“育聚留用”的頂層設計。更為核心的問題是,法國政府當前面臨著充滿不確定性的政治走向和緊張的歐洲局勢,這使其國際教育政策充滿變數。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聯絡我們
後臺私信聯絡留學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707154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