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作為一個投資人,如何讓所投專案涵蓋國家鼓勵的方向,又如何跟上這個時代週期性的變化,成了投資人必須要面對的重要選擇。這不僅是一個經濟週期的擺動,更是一次核心邏輯的變化。
2024年6月27-28日,由FOFWEEKLY主辦的“2024母基金年度論壇暨五屆鷺江創投論壇”在廈門召開。會上,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發表主旨演講,用自己的實踐經歷,告訴了我們這種深層邏輯正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以下為主旨演講環節吳世春的發言實錄,經FOFWEEKLY精編整理,有刪減
在一片躺平聲中,我們的答定卻是堅定向前走,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很多人說你是不是已經轉型做脫口秀了?是不是已經不做投資了?我說其實脫口秀和投資是相輔相成的,投資這麼難給脫口秀帶來了段子,段子又為我們的投資生活帶來了笑聲。所以以後我會一直把投資和脫口秀這兩個看起來不相干的事情一直堅持做下去。
我的願景是“Long China”,有兩個身份是投資人和創業導師,第三個標籤也是投小鎮青年的投資人,因為我本身就是小鎮青年和脫口秀演員,也是短影片的瘋狂輸出者。
創業的品質
我們總結了四項創業品質,在標的裡有很硬的科技,包括理想汽車、機器人,也有非常生活化的東西,比如小牛電動。我們投資的關鍵還是看人,對我們來說資本耐不耐心不重要,我們對創業者一直是很有耐心的。
此外,我們希望投新質生產力。在我們看來,好的消費者就是新質生產力,比如爆火的萊芬。還有第一性原理,看專案一定要找到最核心的本質,就是創造增量,在這麼卷的時代如果沒有增量實際上很容易被平臺卡住。
對於硬科技,我們認為都是在搶概念。現在很多大模型實際上很難掙錢,ToC基本上免費,ToB被巨頭打下價格,幾乎等於白送。
我們還要堅定雙原則,堅定長期主義,堅定以人為本。還有六個投資邏輯,事為先,人為基,時為契機,估值合理,統一圓融,找到獨角獸。
我們是全行業佈局,對於早期投資機構來說不存在專注在一個領域,對我們來說就是全行業的佈局。我們投的各個科技領域的專案,基本上涵蓋所有國家鼓勵的方向,不管是國產替代還是解決卡脖子科技,我們都在投。
我們認為現在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上次有一個企業家說這不是一個週期的變化,這是一個時代的變化。時代變化說明底層邏輯發生巨大的變化,它不只是一個經濟週期的擺動而已,而是核心邏輯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時候,大家就要思考我們的深層邏輯是什麼樣,怎麼活下來,而不是考慮企業怎麼活下來。
全球創投的大桌
全球創投隨著脫鉤斷鏈變成兩張大桌,只有中美才值得算是大桌,其他像歐洲、日本,包括以色列都不算是很大的桌子,現在重要的科技創新和VC活動都發生在中國和美國。
美國基金基本上的主菜就是AI,與AI相關的股票都在漲,甚至特斯拉都說自己就是一個AI公司,還有英偉達,我前段時間打賭說英偉達的股票可能會是個泡沫,全世界都在挖AI這個金礦,但是所有的錢都被一個賣鏟子的給賺走了,還沒有挖金礦的人到現在為止賺到錢。所以賣鏟子這麼賺錢一定有它的不可持續性。
中國這桌的主菜就是新質生產力,當然我們把很多領域綜合在一起解釋成新質生產力,比如低空經濟、AI應用等等都可以算是新質生產力。
其他的桌要麼是沒菜,要麼是桌子都不穩了,比如以色列整個國家要創新的創業者都去打仗去了。中美兩個國家各有各的難題,有點像低血糖大戰高血壓,中國這邊產能過剩,內需不足,卷得特別厲害;美國這邊高利率,高通脹,高股價,看起來紅光滿面,但其實裡面發展最好的也就兩個產業:晶片和AI領域,其他傳統行業在這種高利率下生存比較困難。各有各的難處,就看誰能熬得住誰。
對中國的VC來說下一個機會還是中國,因為你去美國那邊也上不了主桌,其他的桌又太小,就堅定在中國這個桌上,坐到主桌上去,要相信中國的長期發展潛力。
現科技創新的段子也正在發生變化。原來叫做歐洲人發明它,美國人把它做出來,日本人做精,中國人做成白菜價;現在是美國人發明它,中國人把它做到白菜價,所以美國在創新上有先發優勢,但是中國在追趕上有後卷優勢。中國光伏面板賣到歐洲太便宜了。中國大模型又進入卷價格上,又進入中國創業者熟悉的領域了,這我就放心了。
創業是打破目前困境的唯一一把鑰匙
我認為對於現在各種各樣的危機,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是要用創業去解決,創業是打破目前困境的唯一一把鑰匙。創業能帶來就業,創業能帶來更多的創新和生產力的提高。所以國家還是要大力呼籲創業,甚至哪怕再來一次當年的萬眾創新都不為過,最怕這個市場變冷,有些泡沫還是需要的。
投資有點像察舉制,優秀的人身邊推薦來的專案,我們都高看一眼,好苗子都要靠靠譜的推薦,我們統計過梅花投過的專案百分之八九十都有人推薦,所以如果一個好的專案得不到身邊的人推薦的話,就很難進入了創投這個主圈子。
現在創投領域確實進入了相對比較困難的時期,在這種時候同時也是一個洗牌期,上臺階的機會。對於弱者來說困難是深淵,對於強者來說困難可能是一個臺階,是一個走上更高舞臺的臺階。
我上次寫了一本書叫《支援力》,我認為一定是最適應的物種才能活下來,而不是最強大的。我們看到很多大公司,如恒大,科技領域的摩托羅拉這種都是因為不適應新的環境最後倒下,倒下的時候體溫還是溫的,所以每個投資機構要學會把自己變成適應性的物種。
GP要穿越這個週期就要學習熊貓。熊貓一開始是肉食性的動物,隨著環境變化,食物變少後進化成雜食性的食物,連竹子也可以吃,熊貓才能成為國寶。投資也一樣,過去美元VC只募美元、市場化的錢,現在為了生存也需要募國資,完成返投。之前是喝洋酒,現在是打慣蛋、喝茅臺。要避免像恐龍一樣,看起來很強大,但食物減少後就走向滅絕。
低流量生存法則
還要學會低流量生存法則,對每個企業來說,對每個投資機構來說都是一樣,你必須在食物減少的時候甚至在倍數降低的時候,預期降低的時候還能夠活下來。以前我們給LP基金回報都是十倍,這個時候不能說我們的投資預期回報是10倍了,現在都要降低預期。這種環境下已經很難給出很高的預期回報,所以降低預期才能勝者為王。
在大時代浪潮,順著浪向前是最好的一種方式,在大的浪潮中不要做逃兵,不要掉隊就已經是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一種品質了。如果你天天抱怨,天天在外面晃盪,反而耽誤了你在國內紮根下來的恆心和決心。所以強者不抱怨大環境,弱者抱怨強者破壞大環境。
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有受害者心理,我們都是時代的倖存者,要保持時代的鐘擺週期時候的鈍感力,不要那麼敏感。中國20年前的創投行業還是很小的,一桌就能夠坐下整個中國的風險投資行業,現在完全不一樣。
很多人問我現在是什麼看法,我說我也是短期非常謹慎甚至有點悲觀,但是對5到8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上的長週期來看是非常樂觀的。我認為君子迴歸是最強大的曲線,最終會回到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關係和合理的回報去。所以這個時候不要掉隊,活下來就可能會坐到下一個十年的主桌上去。
我們同時也要保持對國運的信仰和創新的夢想,我們這代人是經歷過中國最繁榮的VC20年,因此獲益。我相信國運,當然還要相信創新是我們可以投資的最重要的東西,我們還是要為科技的創新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做更大的貢獻。
日拱一卒,久久為功
日拱一卒,久久為功,不期速成。不需要大步邁進,能保持前進的姿態可能就已經比同行好很多了,所以我們也比口罩前那個時候減少了投資的數量,但是已經比同行90%要投得多。所以堅定向前走是一句普通很有分量的話,堅定是一種信仰,向前是一種方向一種姿態。
現在是整個行業的低谷,我相信怎麼走都是向上走,所以在這個時候從來沒有放棄過,只是不斷增強自己及時糾偏的能力和止損的能力。
向前走,路就在那裡,我們希望跟各位同行一起樹立信心,走向未來的中國創投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