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折扣收緊,但抽身 “價格戰” 不會那麼容易
在上週有關寶馬中國打算退出價格戰的話題衝上熱搜第一後,寶馬中國 7 月 12 日說 “下半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支援經銷商穩紮穩打”。
現在,寶馬北京朝陽區一家 4S 店的銷售說,“全系車型都漲價了,從這周開始漲的。”
不排除這位銷售說這話是為了吸引人去線下談,但同時有多個北京經銷商表示寶馬已從本週開始回收終端(即 4S 店)折扣,不同車型、配置價格上浮程度不一。
當前寶馬純電動 i3 35L 裸車價 20 萬元,寶馬全新一代 530 Li 領先型裸車價約 37.6 萬元,均較上月貴約一萬元。海淀區一家門店銷售稱,“漲價不是一下子完成的,這周漲一點兒、下週再漲一點兒,慢慢漲上去。”
懂車帝社群也有來自成都、蘇州等地的車主分享最近一個月 4S 店上浮報價的見聞。寶馬已明確退出價格戰,奧迪、賓士也在悄悄收緊。上海寶馬中環的一位銷售表示,7 月以來豪華品牌的終端折扣都在陸續收緊,“只不過寶馬公開說了”。
北京朝陽、房山的奧迪經銷商證實,奧迪已從 7 月 5 日開始執行新的價格政策。奧迪 A6L 45TFSI 四驅落地價約 38 萬元,比上個月的終端價格貴約一萬元。“我們的漲幅比寶馬低,只漲一個百分點(在指導價的基礎上),價格會慢慢上去。”
賓士在朝陽的一家門店銷售則表示:“現在還沒有漲價,但有接到後期要收價的通知,具體的時間和漲幅還沒有說。” 目前賓士優惠最大的轎車車型是 C 260 L,落地價約 29 萬,比指導價低約 6.5 萬元。賓士 E 300L 豪華款的價格則相對穩定,落地價與指導價相當,約 52 萬元。
當犧牲品牌價值也換不來銷量的增長,退出價格戰成了一種必然。上半年寶馬和賓士在中國零售銷量分別同比減少 5.3% 和 10.1%。其中寶馬 5 系因為換代等因素今年前 5 個月銷量累計下滑 40%,而 3 系實現增長;同期賓士 E 增長、C 級下跌近 3 成。
跟著 “BBA” 退出價格戰的下一個豪華品牌應該就是保時捷了。今年初,永達汽車在年報裡提到其代理經銷的保時捷已主動調減銷售計劃。但經銷商仍舊承擔較大壓力,5 月保時捷經銷商集體抗議壓庫,壓力之下,保時捷中國 5 月 27 日釋出宣告,表示將與經銷商一同尋求 “有效的方式” 來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在挑戰中發現新機遇。一個月後,“保時捷降價” 的話題衝上熱搜。
當時保時捷在華南地區的經銷商表示,燃油 SUV Macan 和純電跑車 Taycan 4 等車型最高打七折。其中,Taycan 的經銷商報價 62.9 萬元起,比指導價低了約 27 萬元。此外部分保時捷門店還有 99999 元、88888 元等大額優惠券,以捆綁分期貸款等方式給予優惠。
儘管折扣率高於往年多數時候,今年上半年保時捷在中國共賣出 26650 輛車、同比下滑近四成。Taycan 是主要拖累。新車價格戰也影響了保時捷二手保值率,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發布的資料,6 月保時捷的保值率為 74.5%,環比下滑 2 個百分點。作為最保值的豪華品牌之一,去年保時捷的保值率超過 80%。
正如產能爬坡不會一蹴而就,品牌抽身 “價格戰” 也沒那麼容易。
今年是寶馬入華第 30 年。不同於華晨寶馬成立之初租用生產線的輕資產模式,2010 年以來,寶馬在華已累計投資 1050 億元,瀋陽也成為寶馬在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曾說,“中國是寶馬的第二個家,如果沒有中國,寶馬的發展戰略將無法實現。” 去年寶馬在中國交付超過 82 萬輛車,佔總銷量的三成。
還有更多專案在路上。今年 4 月,寶馬增資 200 億元升級華晨寶馬瀋陽大東工廠,擴產後產能翻倍。為了實現 2026 年起在瀋陽投產純電動 BMW 新世代車型的目標,與之配套的 BMW 第六代動力電池專案已全面動工,總投資 100 億元,規劃面積 24 萬平方米,是現有動力電池生產面積的 5 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