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發的貼子:6歲女孩被確診為性早熟!
不止要一直打針吃藥,更是被醫生預測,以後身高只有150cm!



看到帖子中的媽媽無比的自責和難過,我一方面很心疼這位媽媽,一方面又覺得很痛心。
因為,只要日常生活注意,性早熟的風險是可以降低的。
平時,在網上也看到很多媽媽關於娃性早熟的留言。


媽媽們的擔心,是完全有道理的。
據報道,目前我國性早熟的發病率可能已達1%,也就是說:100個孩子中就有1個性早熟。
性早熟已經成為僅次於肥胖的第二大兒童內分泌疾病。
而且性早熟一旦發生,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長不高、過早發育帶來自卑感等等。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來給姐妹們答疑解惑,到底什麼是性早熟?有什麼症狀?應該怎樣預防?

性早熟,是什麼?
孩子會有什麼表現?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7.5歲前呈現第二性徵。
而且在醫學上,性早熟又有“真假”之分
假性性早熟:醫學上稱外周性早熟,只有區域性性徵(如乳腺、外生殖器發育)而沒有整個身體的生長。
雖說名稱上有真假,但這兩類性早熟,都會對孩子的身體有很大的影響,我們都應該重視起來。
那我們日常有什麼可靠的判斷方式嗎?
根據2022年《中樞性性早熟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的內容:


女孩在7.5歲前
開始乳房發育,長出陰毛等或者10歲前出現月經初潮。

男孩在9歲前
出現睪丸增大,長出陰毛、變聲、喉結突出、遺精等。

除了第二器官的發育,孩子短時間內突然長高,也要引起重視。
一般情況,3歲以後,孩子每年大概長高5~7釐米。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性早熟還有性別差異,女孩患病的機率約為男孩的5~10倍!
我們也給大家做了張對照表,大家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判斷一下。


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類似情況,自己拿捏不準,建議去兒童內分泌科諮詢一下醫生。

性早熟,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傷害?
性早熟,可不止發育早那麼簡單,嚴重的可能給孩子造成終身不可逆轉的傷害。

性早熟的孩子,會提前進入發育期,性激素大量分泌,生長速度加快,身高增長。
但同時骨骼提前閉合。這就意味,孩子的生長空間被縮小了,導致成年後很難再長高。


提前發育的孩子,身體出現第二特徵,和身邊的小夥伴看起來不太一樣。
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指指點點,被排斥、嘲笑,都是很有可能的。
另外,身體的成熟,也會讓孩子好奇、探索,甚至提前接觸性行為!
有資料表示,性早熟的孩子遭受性侵的風險較高。

兒童性早熟,對孩子的健康也有著長遠的影響。
長期隨訪發現,15%的性早熟女童成年後月經稀少,28%存在臨床高雄激素表現,48%存在血雄激素增高,37%存在多囊卵巢樣症狀,32% 符合多囊卵巢綜合徵的診斷。
另外,也有一部分孩子性早熟,是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如卵巢腫瘤、睪丸腫瘤、顱內腫瘤等。
也就是說,性早熟會引發成年疾病,有腫瘤的徵兆。
所以,姐妹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一旦發現孩子有性早熟的徵兆,及時就醫才是正確的選擇。

預防性早熟,家長應該怎麼做?
性早熟的發生非常複雜,原因也多種多樣。

目前除了疾病等原因,比較常見的因素有:肥胖營養過剩、激素汙染、不良的生活習慣等。
那在日常生活中預防性早熟,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咱們經常聽到別人的勸告:XX不能吃,會讓孩子性早熟。

但其實,食物並不是孩子性早熟的罪魁禍首,沒有哪一樣食物,是性早熟的直接誘因。
咱們不應該糾結:孩子不能吃什麼。而是要注意,怎麼才能讓孩子健康飲食,避免過度肥胖。

因為,肥胖,是性早熟的高危因素,人體內的脂肪一旦累積過多,就會促進雌性激素的形成。
另外,除了健康飲食,也不要盲目給孩子進補。
很多營養品,為了達到某種功效,可能會新增一些東西,胡亂給孩子補營養,反倒有可能「催熟」孩子。

很多姐妹不知道,日常生活中某些常見物品,也對孩子有潛在的危害。


可能對大人來說,劑量較小,但對小朋友來說,這些化學物質進入身體,不僅會引起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嚴重的還會損傷器官。
另外,還要提醒媽媽們,注意網路環境,過早接觸光怪陸離的網路世界,無法甄別的性暗示,也有可能讓孩子的性意識提前萌動。

保證充足的睡眠,儘量不開夜燈
早睡早起不熬夜,相信大家都聽膩了,這裡就不和大家嘮叨了。
但目前,醫學上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開夜燈,也會引起性早熟。
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 但有研究發現:開夜燈會影響松果體,進一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水平的下降,可能和性早熟有關。

咱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咱們還是儘量不要開夜燈睡覺。
End
最後,想和大家說,對於性早熟,咱們不用過分焦慮、敏感。
平時注意觀察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養成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儘量避開誘因。
一旦發現異常,儘快就醫!
目前絕大多數的性早熟是可以干預治療的。早發現早治療,千萬不要等到孩子已經明顯發育跟不上了,才著急。
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花樣年華徐徐綻放,健康成長。





關注我,跟包媽一起輕鬆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