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中考分流,為什麼淘汰的大多是男孩,真相殘酷又無奈…

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反響很熱烈,很多朋友讓我再聊聊,那咱這就接著嘮。
01
我當年讀的是我們縣城的最好的高中,同樣也是省重點。
那時候學生多,一個班六七十個孩子。
那個年代,高中還在搞文理分科,我學的文科,班上大半都是女生。
當年的中考政策,雖然還沒有嚴格的“55分流”。
但在課堂上,一場“隱形分流”,早已從班級座位分佈就開始顯現。
小學一、二年級,不考慮升學,很多班級都是一張課桌,男女生搭夥坐。
從三年級開始,就起了變化,尤其是小升初之後。
教室的黃金位置,也就是學霸區乃至普通學生聚集地,都是女生多。
她們早熟,思想和行為比同齡男孩更成熟,天生性格文靜,細心,責任心強,會把學習當作任務。
並且她們“向師感”更強些,願意聽老師指令,所以課代表,小組長這些班幹,女生多。
再看擾亂課堂紀律的,多是男生。
馬太效應從那時候就開始了。
還有,初高中學校門口的奶茶店。
支幾張小木桌,從早到晚不缺染著黃毛,叼著香菸的不良學生圍坐。
這裡面,十有八九也是男生。
藏在巷子裡的網咖和遊戲廳,也是男生消費得多。
這些其實已經說明了問題,但是大家當時沒把這種現象當成問題。
家長們只覺得是個別男孩不服管,接送孩子不忘吐槽一句“這樣孩子早晚被淘汰”,然後叮囑自家娃遠離他們。
但是前些年分流一搞起來,我們突然發現:
面臨淘汰的不只是那幫混混孩子,還有家裡看起來並不出格的兒子。
我覺得,家有男孩的父母需要直面這個問題:
和同齡女孩相比,小學初中階段的男孩,有天然上的性格劣勢。
用美國心理學大師菲利普·津巴多的話來說——養了一個男孩,更容易抽到“爛牌”。
別罵我,我也在這之列。
來看津巴多憑什麼這麼講。
02
男孩智力有一個“高方差”。
通俗點理解,我們玩射擊遊戲,你開著一架直升飛機,目標是殲滅地面敵軍。
十梭子彈打下去,子彈都和抗日劇裡的八路軍一樣,十發九中,一兩顆射偏,這就是低方差。
十梭子彈打下去,打死了一部分敵軍,但也打到了周圍不少的花花草草,子彈不集中,這就是高方差。
女孩的智力水平分佈是低方差。
回憶一下,班上成績處在中等和中上等的女孩居多,特別高或者特別低的都比較少。
男孩的智力水平分佈更趨於高方差。
成績位於中等的比較少,要麼特別拔尖,要麼特別吊車尾。
所以男孩中出超級天才的機率更大。
看這兩天爆火的2024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決賽入圍名單,神仙混戰,確實是男孩多。
但這是後話,咱回到靠成績說話的中考分流。
這時候高方差男孩們的劣勢就顯現出來了,成績靠後直接被刷下去,成績中不溜的還要和女孩們競爭,處境能不危險嗎?
當然也有學習好的男孩,但他們性格更加安靜,認同、配合老師,這一點看,他們的性格其實更像女孩。
初中我班有個很牛的男同學,我記得很清楚,我們磕磕巴巴讀《陋室銘》時,他看的是《增廣賢文》。
他家境很好,頭髮總梳得一絲不苟,書包課本永遠打理得乾乾淨淨,平時不見他說話,存在感很低,但氣場很強,次次考試,毫不費力就拿第一。
但也是因為“有點娘”,他沒有什麼朋友,總是獨來獨往。
男孩和女孩學習方式還有一個大不同,男孩教育專家邁克爾·古裡安強調:
“相對於女孩,男孩的大腦更依賴空間、操作性的刺激,所以天生就更容易受到圖表、圖片和移動物體的啟發,而不易受到單調語言的啟發。”
咱這應試教育,很類似“單調語言”。
老師天天在講臺上拿著書本一頓輸出,女孩更容易聽進去,男孩聽著聽著就思緒神遊慢慢發展成聽天書。
不是他們不想學,而是這個年齡階段的男孩,天生在語言和文字閱讀上比女孩子要遲鈍些。
他們吃的是發育遲的虧。
03
以前很流行一個說法:“女孩發力早,後勁差;男孩發力晚,後勁足。初二是個分水嶺,到時候女孩就不如男孩了。”
但問題是,男孩家長,真能穩下心來守著這個說法等著自家兒子逆襲嗎?
中考根本不給你等待的時間。
而且這個說法,也不是鐵律。
男孩開竅了懂事了,這有道理,但開竅不等於主動愛上學習。
大多數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的畢業班,學校的慣例是提前2、3個月甚至是半學期、一學期來結束新課,進行強化複習。
一直認真對待學業的女生,基礎已經打牢了,在初三鞏固加強學習階段,更能得心應手,成績倒退是少數。
而一直以來心猿意馬的男生,就算有了衝勁想要追趕學習,在如今的學習強度和競爭力度下,課本內容都沒吃透,他的能力是否匹配得上這股幹勁?

上回說了,從2002年到2022年這20年間,大學本科女生數量從66.9萬漲到294萬,男生則從91.8萬隻漲到了176萬。
也就是說,2022年,大學本科女生數量佔到了63%,遠遠超過男生。

我們肉眼可見的是,晨鐘暮鼓,十年寒窗,女孩們有多努力。
當女孩們不斷前進的時候,男孩們就顯得“不進則退”了。
過不了中考這一關,你連高考的資格都沒有,何談大學。
並且,相比女孩,男孩們的“坎”實在也是太多,說個沒人能躲得過的:
遊戲。
上面說了,男孩大腦更依賴空間和操作性的刺激,光線+聲響+移動影像,遊戲的成癮性對男孩學業來說,是致命的。
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艾倫·賴斯的一項研究證明,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遊戲中獲得快感,上癮的機率要高2-3倍。
其實不看這項研究,看看我堂姐家裡倆孩子,就應驗了。
每次回老家,小侄女會叫我給她念繪本,她願意聽,願意看。
到我侄子那,我要跟他講故事,他會覺得我有毛病,直接岔開話題吐槽王者榮耀大喬被削弱了他好氣。
我能說什麼呢,我也很氣,氣他怎麼就不能把心放在學習上。
我姐跟我吐苦水,說他玩起遊戲來比誰都聰明,拿起書本來比誰都費勁。
是,男孩不是不聰明,但他們的聰明和機靈是“外顯”的。
學東西很快,也能舉一反三,但叫他們沉下心來學習時,就是各種屎尿屁。
津巴安做了個研究,收集了超過50萬男孩和60萬女孩的學習成績,結果發現女生的成績就要比男生好。
就連麻省理工,世界一流名校,如今也被投訴“重女輕男”了。
2022年2.1萬男性和1.2萬女性申請MIT,男女錄取數量分別是661和676,女性錄取率是男性的1.8倍。
理科名校都“陰盛陽衰”了,但不難解釋,因為:
學習是理性的,“想要學習”卻是感性的。
04
中考已經成為最難的一道考試。
家有男孩,如何面對分流難關?
這個問題關乎一個人的一生,我不敢隨意回答。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用心理學教授葉斌的話說,養男孩,要扛得住“虐”。
他們晚熟,毛躁,愛惹事,愛冒險……家長無時無刻要給他們收拾爛攤子。
但這絕對不意味著男孩不如女孩,養女方知世道險,女孩爸媽頭疼的問題一點不比男孩少。
是改變孩子,還是改變家庭教育?
這是所有父母都要學習、探索的課程。
還有就是,從決策層來說,中考分流,是不是過早了?
初中畢業還是未成年,孩子們還沒長明白,就面臨上高中還是學技術的抉擇。
尤其晚熟的男孩,潛能還沒被開發,世界觀還沒形成,懵懵懂懂地就被拋到一邊,然後被知會了一聲:
“你讀不了高中了,學技術去吧。”
這不太公平。
但我們普通人,沒有改天換地的本事,只能順應時代。
所以還得勸勸孩子們,在該讀書的時候,老老實實把書讀好。
現在回頭看我來時的路,就是透過唸書,一步一步做題,擠進重點學校,再擠進大城市。
以前寫小鎮做題家,其實我自己就是。
人生的分岔點,已經越來越早,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候,不努力,你連橋都看不到。
就算中考普職比能從原來的50%調整回70%~80%,誰願意主動給別人挪位置?
人生的關鍵關卡就那麼幾次,每一次都不能大意。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往期好文 
點選藍字即可跳轉

|北京全女團爬山遇險那天,這50多個姑娘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王思聰“私生女”事件裡,所有人都在欺負她不會說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