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車禍後的冷思考:是時候醒醒了…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投行圈子有補充
這幾天,小米su7 在高速上發生碰撞導致3個女大學生死亡的新聞引爆熱搜,並且受到持續關注和討論。
事件背後,是關乎每個駕駛員和乘客生命安全的關注。
事情發生在3月29日晚。三個女大學生開著一輛小米su7 ,結伴出發前往安徽池州參加第二天的事業編考試。
因為高速道路施工,智慧駕駛系統好像沒有及時監測到障礙物並減速,兩秒後切換為人駕狀態,但車主沒來得及變道,直接撞上了隔離帶的水泥樁,車輛瞬間發生爆燃。
等到救援人員趕到時,兩個女孩已經燒沒了,屍體基本炭化。
另一個坐在後排的女孩,被救出來後也經搶救無效死亡。
隨後曝光出來的事故車輛照片,觸目驚心。
前半部分已經沒了,車基本也被燒的就剩了個架子。
難以想象,當時在車內的幾個女孩,經歷著怎樣的痛苦和絕望。
真的很惋惜,活生生的三個年輕人,就這麼沒了。
二十出頭的年紀,原本,她們即將奔向更好的前程。
車主小羅,已經和男友訂婚了,馬上就要開啟人生的下一篇章。
誰能想到,這段旅途的終點,卻是死亡。
慘烈的事故,在網上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死者家屬也出來發聲,質疑小米汽車安全效能存在問題才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質疑點主要有三:
為何車門是鎖死狀態導致死者無法逃生?
為何智駕從預警到人接管中間只有兩秒的時間?正常人誰能來得及反應?
為何車輛發生碰撞後會起火?
小米方面也迅速給出了回應。
雷軍本人也在微博上表示,將全力配合事故調查,回應家屬和社會所關心的問題。
其實,從目前的資訊來看,這起事故並非偶然。
所謂意外,可能只是技術缺陷和人性僥倖的疊加。
首先,能引發事故的幾個重大因素在這裡面集中出現了。
高速行駛,深夜視線不良,又遇到道路施工被迫改道,駕駛人雙手離開方向盤……
簡直是buff疊滿。
出現緊急情況後,只給你2秒時間來反應,就算是老司機都來不及反應,更不用說三個沒幾年駕齡的女孩了。
其次,根據小米給出的資料來看:
撞車前17分鐘,車輛NOA系統啟用,行駛速度為116km/h。
而撞車時的車速為97km/h。
這個速度是什麼概念?
目前,在很多汽車碰撞實驗裡,最高時速也只有64公里。
到了80公里,基本就是所有汽車的安全臨界值。
陝西大客車80公里的速度撞到隧道口,造成36人死亡的慘劇仍然歷歷在目。
在碰撞物體為靜態的實驗環境下,車輛撞上基本就是報廢,車裡的人很難生還。
讓智駕開到116公里,一旦發生碰撞,人的生命會脆弱到超乎你的想象。
事後,網易汽車重走了事故發生的路線。
其實,在這一路上,都設定了警示標誌。
離事發地三公里時,就出現了前方施工的警示字幕。
兩公里處,出現施工警示牌。
600米時,再次出現警示牌,此時若車主謹慎駕駛,注意觀察,就應該開始減速。
再往前開,就出現了60公里的梯次限速牌。
這個時候,車輛的速度就應該降到60以下了。
智慧駕駛沒有識別並減速,駕駛員竟然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她本有足夠的時間變道,但資料顯示,碰撞前16分鐘和前8分鐘,車主就被監測到了分心和雙手脫離方向盤的情況。
直到最後約100米的距離,才反應過來,還要在兩秒的時間內完成操作。
我想就是f1賽車手來了,也很難做到。
完全用智駕取代了人駕,而忽視了實際路況,是這起悲劇主要的原因之一。
死者小羅的媽媽說:自己一直提醒女兒,現在的智駕技術還不成熟。
不能過度依賴智慧駕駛。
但女兒一直沒往心裡去,說沒事的。
沒想到,一語成讖。
技術的進步,不應該成為放鬆警惕的藉口。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小米的汽車就沒有任何問題。
宣傳的時候不是有“施工避讓”的場景,為何又出這樣的事情?
對此,小米的回應是自家的AEB目前不響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可為什麼在事故發生之後才開始強調這點?
在之前的宣傳中,沒有重點提醒車主這部分的缺陷,這是對他們安全負責的做法嗎?
不能吃流量紅利的時候高調營銷,一齣現問題就推脫給智駕,這個事件,小米公司必須要有一個說法。
當然,目前事故的根本原因,還在調查當中,我們還需要靜待相關部門給大家一個公正公平的調查結果。
但,這起慘劇給所有人提了一個醒:
現階段的智慧駕駛技術水平真的沒有做到可以完全依賴的地步,更不能代替人駕。
無論什麼時候,方向盤只有緊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安心。
這些年,關於智駕已經不是第一次出事了。
前有小鵬汽車車主開啟LCC輔助駕駛功能後分神,與前方檢查車輛故障人員發生碰撞,造成一人死亡;
後有特斯拉在Autopilot狀態下未識別彎道,衝出路外撞樹起火,導致2人死亡。
這些悲劇,無一例外都是駕駛人過度信任智駕的結果。
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已經開始充分相信智慧駕駛了。
有小米車主讓智駕開車自己在車上睡覺的;
有車主遮擋住前擋風玻璃,自己不看路讓智駕開的;
很多人覺得,智慧駕駛已經是新能源汽車的標配,都這麼普及了,還能有什麼問題?
然而,現在的智駕技術,還遠沒有達到能夠代替人駕的程度。
別看很多車企把自家的智駕技術宣傳的五花八門。
營銷的時候,又是NOA又是FSD這些高大上的詞彙。
但智駕這個詞,本身就是個被過度營銷的概念。
它被營銷放大了功能性,可實際上現階段所謂的智駕就是輔助駕駛。
從技術上來說,智駕就分為L1到L5這幾個等級。
只有達到L3級,駕駛員才能在高速公路雙手離開方向盤。
而現在,沒有任何一家車企的車,達到了這個標準。
注意,是全部。
可在營銷宣傳的時候,他們不會告訴你自己不達標。
各種暗示你可以自動駕駛,作為賣點。
等到出了事,一句輔助駕駛就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消費者有苦說不出,等到後悔的時候,往往已經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而且更雞賊的是,有的車企一開始是智駕,等到遇到特殊情況後,馬上退出智駕模式甩鍋給車主,而車主反應的時間往往只有短短的幾秒鐘,根本來不及反應。
這樣出了事故就是車主的責任,不是智駕的責任。
簡直是太無恥了!
以上說的是車的問題,下面我要重點講講路的問題。
不能依賴智駕更關鍵的問題在於,資料是死的,但路是活的。
你永遠也不知道,今天這一條路是這樣的車況,明天又是什麼樣的車況。
中國的路況十分複雜,很多路常年四季都在修。
可能是突然冒出的路障,可能是前方出現一個大坑,又可能是施工圍擋突然倒在路上。
誰敢保證智駕能夠識別所有突發情況?
誰能保證智駕系統能提前規避所有危險?
所以,根據現在的法規,自動駕駛不握方向盤仍屬於違法行為。
其實很多智駕系統預設的場景,都是在非常完美的路況下,但真正開車的時候,會發生很多難以預料的變數,需要車主靈活變通。
科技再進步,人命關天的事情都應該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依賴冰冷的資料。
別忘了,機器只能計算風險,而承擔後果的卻都是人類。
資料的錯誤可以修復,但你的生命卻只有一次。
真正的安全,不是資料堆砌的銅牆鐵壁,而是對生命的敬畏和永不停歇的警惕。
再完美的系統,也抵不過一雙專注的手和一顆敬畏的心。
對此,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理性發布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獲得投行圈子商務揹包一個

 ↓點選關注投行精英,對話視窗回覆“乾貨”,獲得投行乾貨大禮包

商務合作、投稿、約稿以及金融同仁資源對接、入群請新增管理員投行-滌生微信。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起來吧?點選閱讀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