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巨震衝上熱搜,外匯儲備連續3個月增長|財經日日評

點選上圖▲立即報名
3月外匯儲備增加134.41億美元
4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406.65億美元,較上月的32272.24億美元增加134.41億美元,升幅為0.42%,外匯儲備餘額連續3個月增長。外匯局表示,2025年3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資料、財政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下跌。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同時,中國央行連續5個月增持黃金。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資料顯示,3月末黃金儲備為7370萬盎司,較2月末的7361萬盎司增加9萬盎司。在連續18個月增持黃金後,中國央行從去年5月後一直按兵不動,去年11月則重新增持黃金。(澎湃新聞)
|點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震盪之際,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整體穩中有升,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市場恐慌。面對超預期的突發事件,雄厚的外匯儲備就像緩衝墊,可以較好抵禦外部不確定性對匯率的衝擊。同時,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上升,金價也不斷攀高。考慮到成本,3月我國繼續增持黃金,但節奏已逐步放緩。當前我國黃金儲備佔比不高,長期來看,要進一步最佳化儲備結構,未來還有較大的擇機增持空間。
和特朗普在第一任期主要對華加徵關稅的影響相比,此次其對全球加徵關稅後,人民幣匯率雖然短期波動劇烈,但整體表現出了更強韌性。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美國經濟衰退擔憂,美元指數的表現同樣承壓,這也部分緩衝了人民幣匯率的外部壓力。雖然目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但其孤立主義傾向,可能會推動各國加快擺脫對美元的依賴。
2025年地方債發行已超2.8萬億
4月7日訊息,專項債券資訊網公佈資料顯示,截至4月6日,2025年地方債已發行28486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券發行9602億元。從發行地區來看,江蘇地區政府債券發行規模超4000億元;廣東、山東、四川等7個地區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均已超1000億元。根據今年的預算報告,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44000億元,首次突破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
截至4月6日,全國26個發行主體已披露二季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計劃,計劃發行規模19138億元。其中,專項債券13834億元,一般債券5304億元;其中,新增債券9915億元(含專項債券8891億元);再融資債券9223億元。國聯證券固定收益團隊在研報中預計,二季度預計政府債供給壓力或將進一步積聚,財政政策“前置發力”的特徵與債務結構最佳化的需求共同推升發行規模。(介面新聞)
|點評|一季度地方發債規模增長顯著,發行的債券大部分用於“借新還舊”,將此前的存量隱性債務置換為利息更低的再融資債券,減輕地方的償債壓力。化債之外,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的規模也比較大。一季度地方財政收入整體承壓,要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以重大專案建設穩投資穩經濟,也需要依賴發債籌集資金。
地方發債規模創下新高後,二季度地方發債有望進一步提速。要讓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拉動內需,大部分地方債供給都會集中在上半年。伴隨各地化債工作推進,未來新增專項債的發行將得到更多空間。同時,“自審自發”的簡化流程已經在多地試點,也會加快地方債的落地速度。多重因素作用下,二季度可能會迎來地方債發行高峰。
歐盟擬反擊特朗普關稅
4月7日訊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颶風衝擊全球市場和經濟前景之際,歐盟國家將在未來幾天尋求形成統一戰線,對美國關稅確定首輪反制措施。歐盟可能會在本週三批准對價值高達28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這將是歐盟對美的首輪有針對性的報復性關稅。
此舉將意味著歐盟加入加拿大等國家的行列,參與對美國進行反擊。需要注意的是,這主要是為了回應特朗普的鋼鋁關稅,而不是為了回應更廣泛的“對等關稅”。歐盟的首輪反制關稅將於本週三進行投票,並預計大機率獲得批准——除非代表歐盟65%人口的15個歐盟成員國投出反對票。(財聯社)
|點評|美國計劃對全球徵收“對等關稅”後,多國都在籌劃反制措施。歐盟成員國對美國關稅反制措施的態度存在分歧,少數國家認為,不應該用關稅反制關稅,繼續加大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過,越南釋放出對美進口商品採取零關稅的訊號,但美國相關官員仍維持對越南加稅的態度。
各國之間貿易摩擦升級,這是所有國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包括美國在內,沒有國家會在貿易摩擦中成為贏家。如果美國一意孤行,很可能推動全球貿易格局發生新的變化。過去幾十年中,全球化為世界各國帶來的好處有目共睹,美國自絕於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之外,最終只能自食其果。
全球股市巨震衝上熱搜第一
4月7日,特朗普關稅政策引起全球金融海嘯。“全球股市巨震”衝上熱搜第一,閱讀量超過3億次。截至週一收盤,日經225指數下跌7.83%,盤中一度跌破31000點大關,創下2023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亞太其他市場同樣大幅下挫,韓國綜合指數下跌5.57%,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下跌4.12%,印度孟買Sensex指數下跌3.79%。
上週五,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231.07點,至38314.86點,跌幅5.5%,這是自2020年6月新冠疫情以來的最大跌幅。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5.8%,至15587.79點。這使得該指數較去年12月的紀錄高位累計下跌了22%,進入技術性熊市。(財聯社)
|點評|特朗普全面超預期的關稅政策宣佈後,全球股市大幅下挫。隨後,加拿大等國家對美股採取反制措施,美聯儲明確表示觀望態度,不會降息,一系列訊息繼續刺激著全球投資者脆弱的神經,市場風險偏好迅速下降,恐慌情緒蔓延,引發連鎖反應。
市場擔心美國與貿易伙伴們開啟廣泛的貿易衝突,關稅加徵幅度螺旋式上升,嚴重阻礙正常的國際貿易往來。並且,美元世界貨幣地位遭到挑戰,美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若沒有緩和跡象,全球貿易體系很可能迎來巨大改變。在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下,投資者選擇拋售股票也在情理之中。
中央匯金再次增持ETF
4月7日,中央匯金公司公告稱,中央匯金公司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充分認可當前A股配置價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執行。截至週一收盤,上證指數下跌7.34%,香港恒生指數下跌13.22%。
有首席策略分析師受訪時稱,匯金持續入場傳遞出市場底線存在的訊號,政策意圖防止系統性風險,為市場自我調節爭取時間。此外,在貿易衝突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政策託底將成為市場的重要支撐。綜合近年來的監管運作邏輯,不排除進一步出臺穩定市場的政策措施。多位市場人士表示,若市場波動持續,市場期待政策工具箱仍有充足儲備,並且有所動作。(綜合華爾街見聞)
|點評|上週四特朗普宣佈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後,中國市場對此反應並不算特別強烈,在全球市場中較為抗跌。然而,上週五中國市場清明節假期休市期間,相關訊息再次引發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外盤連續兩個交易日大幅下挫,週一亞太股市早盤繼續走低,恐慌情緒傳導至中國市場,AH兩市大幅下跌,和進出口完全無關的企業也受到拖累,出現大面積跌停。
面對市場大幅度的非理性波動,中央匯金再次出手。與去年後半年呵護市場的方式一樣,中央匯金還是選擇在ETF市場“默默發力”。短期內,這種方式對市場的提振效果或許並不明顯,但會在市場中形成一股買入力量,起到一定的託底效果。
山姆超市550萬元大額採購被冒領
4月7日訊息,山姆會員店深圳某分店發生的一起消費糾紛近日引起廣泛關注。投訴人楊先生反映,他此前透過山姆會員店採購了大量茅臺、五糧液等商品,並向山姆對公賬戶累計轉賬651.36萬元。然而,楊先生在轉賬後卻發現,有價值約550萬元的貨物被他人冒領,至今沒能拿回錢款。據悉,楊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除了楊先生,還有多名採購商在山姆會員店遭遇了類似的事件,均涉及大額轉賬後未收到貨物的情況。
投訴人楊先生表示,他在2023年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張某。2023年9月至10月期間,楊先生和張某溝通以後,陸續在山姆會員店深圳龍崗店採購了大量茅臺、五糧液等高階商品。據楊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整個採購過程中,張某始終以山姆大單經理的身份與其對接業務。在楊先生提供的與山姆工作人員交涉錄音,以及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出示的《民事裁定書》中,山姆方面表示,張某已於2021年2月離職,對其後續行為概不負責。(21經濟網)
|點評|根據投訴人反映的細節,其向所謂的“山姆大單經理”採購時,是向山姆的對公賬戶轉賬。一個已經離職的員工,卻可以使用原單位的渠道和銀行賬戶繼續和消費者接觸,聽起來著實有點不靠譜。如果投訴人提供的資訊是真的話,山姆的內部管理能力確實需要被打上一個問號。從操作上來看,是否僅靠一個離職員工就能完成全過程,也讓人心生疑惑。此外,山姆在貨物交付情況上也沒有作詳細說明,糾紛的疑點還是頗多。
在類似糾紛中,如果企業僅因涉事員工已離職就能擺脫責任,顯然有失公平。為了保護消費者等資訊弱勢方的利益,法律上存在“表見代理”情況,如果員工在離職後,透過隱瞞等各種方式,使消費者仍然有理由相信自己具有履職許可權,造成消費者損失的,企業可能也需要承擔責任。如果此次糾紛屬於這樣的情況,那麼山姆或也難辭其咎。
一季度新股數量與融資額雙雙下滑
4月6日訊息,據Wind資料統計,一季度A股共計發行27只新股,融資金額合計為164.76億元,上年同期新股數量與融資總額分別為30只、236.2億元,發行數量同比減少10%,融資金額同比下降30.24%。
供給稀缺性下,27只新股無一破發,首日平均收盤漲幅達243.34%,部分個股上市首日收盤漲逾三倍甚至六倍,打新賺錢效應不菲。與此同時,“募不足”現象仍在延續,一季度有六成新股的實際募集資金低於預計,其中6只新股的少募金額超過1億元。分上市板塊來看,創業板是今年新股的主要上市板塊,有12只新股發行上市,佔總數的比重為44.4%,上年同期約為26.5%。(第一財經)
|點評|IPO門檻抬高,除了讓二級市場“休養生息”外,更重要的是提升A股市場內優質上市公司數量,更好地培養長期投資生態。“募不足”主要是前期排隊的IPO企業為公司制定了過高的估值。去年上市規則不斷完善,企業只能重新執行更加合理的上市價格,導致募資額低於預期。
從一季度上市的新股情況來看,科技含量明顯提升,科創板甚至上市了首家未盈利的企業。科技行業具有較大特殊性,企業發展前期研發投入高,技術前景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此時投資的風險與回報都很高。不過,公司的研發方向是真正有前景,還是僅停留在PPT層面,需要監管部門從嚴考核。
週一兩市低開低走創指大跌12.5%
4月7日,市場全天低開低走,三大指數集體下挫,創業板指跌12.5%,創史上最大單日跌幅,滬指失守3100點,全市場超5200只個股下跌,逾2900只個股跌停。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59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4502億。從板塊來看,農業股逆勢大漲,養雞概念股一度衝高。下跌方面,蘋果概念股持續重挫,多股連續跌停;AI硬體股集體走弱,電池、消費電子、計算機裝置、智譜AI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096.58點,跌7.34%,成交額為7354億元;深成指報9364.5點,跌9.66%,成交額為8524億元;創指報1807.21點,跌12.5%,成交額為4647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一外盤大幅下挫帶來的恐慌情緒蔓延在A股市場內,兩市大幅下挫,僅有農業板塊逆勢上漲。週一早盤兩市低開後,市場中一度出現做多力量,卻沒能得到市場積極響應。午盤休市期間,訊息面上沒有任何利好出現,市場悲觀情緒逐漸蔓延,午後跌停個股數量不斷增多。臨近尾盤,中央匯金購買ETF的訊息傳出,兩市跌幅略有收窄。
週一兩市跌幅受情緒面影響較深,這種氛圍下難以用尋常邏輯判斷,只能等待情緒徹底釋放或政策面出現逆轉市場情緒的利好。在此期間,極為考驗投資者的倉位管理技巧。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主編 |何夢飛
企業出海如何突破從0到1
企業出海五大必修戰略班
助你看清方向、看穿風險、看懂落地
點選報名▼科學出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