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葩新聞聯想到的一些事

前幾天看了一條新聞,因為太過奇葩,這幾天常常會在腦海裡又咀嚼一遍。
新聞講有一對男女去跑馬拉松,一邊跑一邊把休息站提供的能量補給全部打包帶走。兩人還拍了個影片,講述揹著四五十斤零食,怎麼吭哧吭哧一路跑回來。那些東西也沒什麼稀奇,都是小包裝的糖果,巧克力,麵包餅乾之類。
雖說有便宜不佔王八蛋,但佔個沒完佔走所有便宜,讓人忍不住有一句肺腑之言:什麼人啊?
我也佔過這種小零食的便宜。
十幾年我去大理旅居,落腳第一站選在古城洱海門外一家新開的民宿,名叫退避一舍。它還有很文藝,但是有點觸黴頭的英文名字,to be ash。老闆夫婦是一對新加坡人,做戲劇創作的,當時讓我這個文藝女青年很是慚愧,看看人家這種大無畏的氣質。
老闆娘素懷,有一張小小的收銀臺,那個臺子前面放了個果盤,裡面堆滿大白兔奶糖。我在那裡出出進進,每天都要拿走兩顆糖。這糖鎮上也有賣,一大包十塊錢,但是多吃糖不是好事,拼命控制著自己不去買。一不留神,又多拿兩顆大白兔。
每次我都很難為情,直到有一天過意不去,買了一包糖,給她放到果盤裡,算是一次償還這些人情。
十幾年後,我在新加坡又遇到素懷,我們在一起吃了兩頓飯,她看起來幾乎跟以前沒什麼差,繼續跟先生兩個人過著瀟灑不羈的藝術家生活。一起聊起往事的時候,我總想問她,記不記得那時我老是拿你買的大白兔……
她跟我聊了一件更古怪的事,關於她在大理認識的一個奇人。當時他們把店轉賣後,準備去西藏旅行。店裡一個經常來免費蹭飯的人說,你們要去西藏啊?都去哪些地方,報我的名字,可以免費住。
兩人走滇藏線,一路從香格里拉到林芝再到拉薩,果然每到一個地方,就能找到那人說的地方,不是多好的民宿,但真的免費。十幾年過去了,素懷睜大眼睛說:真的,我們那次去西藏,住上面就沒花什麼錢。
那時的大理就是這樣,經常會有不可思議的奇遇發生。今天請別人吃頓飯,明天就會被拉到某個村裡的流水席上。要錢嗎?當然不要錢。
因為大理是個小地方,這些人每天在人民路上抬頭不見低頭見。當然,現在的大理全然不是這副模樣,太商業了,沒有那種熟人社會的人情味。
我後來去小陳龍巖老家,過春節的時候,他經常帶著我一起挨家挨戶竄門。有時候碰到某家辦喜酒,門口常常堆著兩個大麻袋,開啟裡面都是一小包紅塑膠袋包的花生糖果。路過時,可能因為我是遠方來客,總要被多塞幾包花生。
一圈走下來,手裡拿著七八包龍巖花生。
問小陳:你們龍巖人是不是都不用自己買花生吃?他點點頭,說,幾乎不用,肯定有人送。
有時還不止是花生,也有被摁著坐下來,吃頓飯的。
我甚至覺得,人有時愛去這種小地方小鄉村旅行,是因為骨子裡還是喜歡這種熟人社會的溫情。好早以前了,有次去婺源油菜花,在村裡閒逛,看到有大爺大媽擺出來一隻竹篾做的圓形簸箕,上面擺明一顆顆飽滿可愛的綠色橄欖形糰子,又慢悠悠放上鍋蒸。那一幕總讓我想起我爺爺奶奶。
在龍巖過春節,有一年去小陳朋友家玩,聽說我愛吃他們那的鬼糕,朋友說他舅媽剛剛新做出來,帶著我們一起去。本來只想嘗一個,沒想到老人家拿過一隻紅色塑膠袋,裝了十來個進去。“拿去拿去,鄉下不值錢的,拿去吃呀。”
朋友舅媽的鬼糕做得真好吃,好幾年了我一直惦記著這個口味。
當然,這種人情在大城市半點沒用。大城市人來人往,都講人情,怎麼做生意?
上海餐館裡收銀處也會放果盤,有時結賬的時候拿個薄荷糖,挺好的。我最害怕帶小孩一起去,我兒子小時候怕他蛀牙,很注意控制糖果零食。結果每次他去餐廳吃飯,到收銀處都要偷偷去抓幾粒糖。
說了好多次,才改了。
還有一次在餐廳吃飯,兒子說,你們不要點飲料,門口有免費發的,我去給你們拿。我們將信將疑,發現他從外面拿了三個一次性杯子進來,是門口免費發的八寶茶。那時候他還小,一心都在節省二字上。
現在長大了,不好意思這麼做了。
略略佔一點不過分的便宜,拿一顆糖,喝一口茶,很有人情味。佔便宜沒個夠,就變成了一件極其討厭的事。
因為這個人打破了社會的規則,還要讓一群人費腦筋,下次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事?
我想好了,下一次開籤售會的時候,要買很多很多的大白兔,重溫一次熟人社會的溫情。
毛利,作家,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代表作《全職爸爸》,都市情感小說《結婚練習生》《卵子的吶喊》(點選作品名即可閱讀)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