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法做無糖的”,這句話被星巴克殺死了

控糖星人等來了一個好訊息。
這幾年市面上花式咖啡風頭正旺,大多數做法是在黑咖或奶咖的基礎上加風味糖漿,比如焦糖味糖漿、香草味糖漿、水果味糖漿等等,總之要風味就得要糖,要風味濃就要多加糖,導致許多人只敢看不敢喝。
對有控糖需求或不愛甜的人來說,這些年的花式咖啡就是“熱鬧都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丨瑞幸微信小程式,庫迪微信小程式
最近星巴克搞了個大動作,推出了“真味無糖”的創新體系,簡單來說就是把以前的“風味糖漿”拆成了只有風味的“風味濃漿”和只有糖的“原味糖漿”兩個部分,顧客可以自己選擇飲品中風味濃漿和原味糖漿的比例
圖丨微信公眾號星巴克中國
根據線上點單小程式,星巴克現有的風味濃漿有莓莓風味、斑斕風味、榛果風味、海鹽焦糖風味、香草風味、大溪地香草風味6種,能直接加到黑咖啡裡變成無糖風味美式,也能搭配奶類做成無糖風味拿鐵
可以選擇的幾種風味濃漿丨星巴克微信小程式
所以這個造福控糖人的風味濃漿是啥呀?它真能造福有控糖需求的人嗎?
風味濃漿,從風味糖漿單飛
剛才簡單說了風味濃漿是啥,現在我們展開說說。
咖啡、奶茶中使用的風味糖漿,是有多種成分的複雜混合物。比如榛果拿鐵會用到的榛果風味糖漿,基礎味道就是糖帶來的甜味,其餘味道則是榛子提取物或香精帶來的香味。
如果把風味糖漿配方中的糖拿掉,剩下的就是主要由香精或提取物組成的、純榛子味的、完全不甜的“風味漿”
星巴克門店裡的風味濃漿丨小紅書/💙
這種改動有點像交響樂。
傳統的交響樂是各種樂器的精心組合,其中小提琴負責貢獻最基礎、最主要的聲音。傳統風味糖漿也是各種原料的混合,糖是最基礎的味道。
現在,有聽眾不想聽交響樂裡的小提琴了,於是樂團把自己拆成了“小提琴”和“小提琴之外的樂器”,聽眾可以選擇聽“無小提琴純享版”,也可以自己選擇加多少把小提琴進去。
新面世的風味濃漿,就像是剔除了小提琴的樂團,可以只加風味濃漿,也可以選擇多風味濃漿少糖漿、少風味濃漿多糖漿等。
只加風味濃漿的飲品是不甜的,但你可以選擇加糖,線下點單應該也可以請店員做多濃漿或少濃漿的配方丨星巴克微信小程式
風味和甜味分家,好喝嗎?
已嚐鮮的網友們給出了各種反饋。
有人說少了糖的干擾,風味更加明顯了,愛這口風味的人越喝越上頭。
圖丨小紅書/Chelsea%,週週不上班(開朗版
也有人用豐富的詞彙量表達了牴觸。
圖丨小紅書/????????????,Mio.
好喝不好喝這個問題太主觀了,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拿掉了糖的風味濃漿,和原來的風味糖漿喝起來肯定不一樣,有人喜歡就有人不喜歡——怪不得這個技術上不難的東西到了2025年才出現。
風味濃漿是控糖減肥的神仙嗎?
讓風味和甜味分家,主打的肯定不是全民愛喝,而是迎合消費者減糖控糖的健康需求,在這一點上風味濃漿無疑做到了。
那把風味糖漿調的咖啡,換成風味濃漿來做,能減肥嗎?正確操作的話,可以!
以不另外加糖的莓莓風味美式為例,主要原料是濃縮咖啡、莓莓風味飲料濃漿、水。
按照星巴克對濃漿“0糖”“0脂”的宣傳,這款飲品應該就是一杯加了香精/提取物的黑咖啡,熱量很低,比起傳統糖漿調的咖啡肯定更有助於減肥
圖丨星巴克微信小程式
再以不另外加糖的莓莓風味拿鐵為例,主要原料是濃縮咖啡、莓莓風味飲料濃漿、全脂奶/脫脂奶/巴旦木奶/燕麥奶。
雖然拿鐵裡的風味濃漿可以按0卡或低卡來算,但這些佔飲料主體的奶類的熱量分別是每百毫升66千卡/35千卡/40千卡/45千卡左右,不算很低,偶爾喝沒問題,但要是當水喝也會無意間喝下不少熱量,自然談不上有助減肥了
圖丨星巴克微信小程式
在飲品定製選項中,還可以選擇加經典糖漿、椰漿、奶油、淋醬等,對於有控糖和減肥需求的朋友很不友好,就算把風味糖漿換成了這種無糖風味濃漿也沒有健康很多。
可以額外給飲品加的配料丨星巴克微信小程式
星巴克終於有代糖了
在推出風味濃漿的同時,星巴克終於終於推出0熱量代糖了,在這個無糖賽道要被卷爛的時代實屬太晚
星巴克的大多數咖啡都可以選擇用0熱量代糖了丨星巴克微信小程式
代糖的種類多種多樣,迄今為止的科研證據顯示,相比於相同甜度的糖,各種代糖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不能說完全沒有,但還是要小一些的
大家關注代糖對健康的影響,也關心代糖是不是真的吃了不長胖。其實代糖並不都是“0卡”,除了赤蘚糖醇之外的其他糖醇熱量每克約2千卡,比每克熱量約4千卡的蔗糖低不了多少,因此透過它們代替蔗糖來減少熱量攝入作用也是有限的(它們升糖指數比蔗糖低,這點還是有些優勢的)。
一款使用代糖的無糖薄荷糖,熱量其實和蔗糖差不多丨電商截圖
星巴克姍姍來遲的代糖,用的是目前食品行業最流行的、比較新的兩種天然代糖,來自甜葉菊的甜菊糖苷和來自羅漢果的羅漢果甜苷
星巴克新增的0熱量代糖成分為甜菊糖苷和羅漢果糖苷丨微信公眾號星巴克中國資訊中心
相較於蔗糖,這兩種代糖甜度很高、熱量很低,用於調製飲品時熱量可以忽略不計對血糖水平也幾乎沒有影響;相較於早些年的人工代糖,它們的味道更自然天然來源也讓顧客的接受程度更高
怎麼說呢,晚幾步推出代糖,也有後發制人的好處吧。
控糖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無糖風味濃漿、0熱量代糖,能有效減少飲品中的糖含量,是很好的產品,但這不是全部。
一方面來說,受消費者喜歡的飲品還會加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小料,黑糖波波、糖漬果粒、桂花酒釀、芝士奶蓋等,把剋扣出來的糖又塞了進去,最終得到的依然是一杯糖量可觀的甜水,畢竟誰去飲品店就是為了喝白水喝清茶?
另一方面來說,糖不是我們的死對頭,它在當下可能不太具有健康價值,但能提供價效比很高的情緒價值。始終喝不慣減糖、無糖飲料的你,在面對傳統糖漿和風味濃漿/0卡糖這兩種選擇時,依然可以偶爾選擇前者,並告訴自己,“我在為身體補充多巴胺呢”。

 一個AI 

風味濃漿為星巴克扳回一局,超過30元一杯的價格又把消費者勸了回去。

作者:雲無心
編輯:李小葵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