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周永亮
比亞年揮起鐮刀,這次砍向的是自己一直以來的「短板」——智慧駕駛。
2 月 6 日,比亞迪釋出的一張海報,在 A 股市場激起千層浪,股價罕見漲停,並在短短 3 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 16.74%,市值飆升 1332 億元。市場的狂熱反應,映射出資本對比亞迪智慧化戰略的極高期待。
而這一切,在 2 月 10 日晚的比亞迪智慧化戰略釋出會上得到了印證。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釋出會上,比亞迪正式推出「天神之眼」高階智慧駕駛系統。與以往分批次推出新車型不同,此次比亞迪一次性上市了 21 款新車,覆蓋王朝網和海洋網兩大系列,包括秦 PLUS DM-i、海豚、宋 L EV、漢 EV 等暢銷車型,甚至還有價格親民的 7.88 萬元海鷗,實現高階智駕全覆蓋。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會上回應外界質疑,「比亞迪不是不重視智駕,我們是做得多、說得少」,並正式宣告全民智駕時代到來。
更關鍵的是,王傳福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行業視角:「過去,我們用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衡量行業發展速度。但從今年起,我們應該用高階智駕的滲透率來衡量。」
這一次,比亞迪用 21 款新車和高階智駕向行業宣告了它的野心。這場智慧化戰役,是否會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拐點?
01
春節後「搞事」,似乎已成為比亞迪的固定戲碼。
2023 年,比亞迪以「油電同權」為口號,推出了 998 的冠軍版車型,掀起了一波市場熱潮;2024 年,比亞迪再度出擊,打出「油比電低」的旗號,推出了 798 的榮耀版,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新能源市場的地位。
然而,今年春節後的市場卻有些不同尋常。蛇年開工第一天,特斯拉率先宣佈降價,部分車企緊隨其後,但比亞迪卻遲遲沒有動作,引發了外界諸多猜測。如今,謎底終於揭曉——比亞迪的「大招」並非價格戰,而是聚焦智慧化,推出了全新的「智駕版」車型。

7.98 萬的海鷗,也搭載了高階智駕 | 圖片來源:比亞迪
比亞迪此次的舉措堪稱「誇張」:不僅 20 萬、10 萬級別的車型搭載了高階智駕系統,甚至連 10 萬元以下的車型也多數配備了智駕功能。更令人驚訝的是,起售價僅 6.98 萬元的海鷗,其中配版本(7.88 萬元)也加入了智駕功能。這是汽車行業首次將高階智駕下放到 7 萬元級別,徹底顛覆了「智駕=高價」的傳統認知。
此前,市場上搭載高階智駕的車型價格普遍在 20 萬元以上,導致 2024 年中國售出的車輛中,只有不到 10% 配備了高階智駕功能。然而,中國 70% 的汽車消費集中在 20 萬元以下市場,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消費者根本無法接觸到智駕技術。
此外,比亞迪還為海鷗裝上了冰箱,也讓它擁有了「冰箱、彩電、大沙發」等舒適性配置,進一步提升了入門級車型的競爭力。一輛 7 萬元的小車,不僅擁有很好配置,還有高階智駕,這在過去幾乎不可想象。
針對智駕版,比亞迪採取了「增配平價」策略:多數車型的價格保持不變,例如秦 PLUS 仍為 7.98 萬元起,秦 L 仍為 9.98 萬元起,但在配置上大幅升級,尤其是加入了智駕功能。

比亞迪的天眼之眼智駕完整方案 | 圖片來源:比亞迪
比亞迪的智駕方案命名為「天神之眼」,共包含三套技術方案,並以獨特的尾標區別。
-
天神之眼 A(金色尾標):搭載 3 顆雷射雷達,雙 Orin X 晶片,算力 508 TOPS,主要應用於仰望品牌,瞄準高階市場。
-
天神之眼 B(紅色尾標):搭載 1 顆雷射雷達,1 顆 Orin X 晶片,算力 254 TOPS,支援城區 NOA,主要搭載於騰勢及比亞迪品牌。
-
天神之眼 C(藍色尾標):5R12V(5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攝像頭),1 顆 Orin N /J6M 晶片,算力 84/128TOPS ,主要搭載在比亞迪品牌。
比亞迪此次智慧化戰略的重頭戲,無疑是「天神之眼 C」。這套基於純視覺方案的智駕系統,雖然沒有搭載雷射雷達,目前只支援高快領航(也叫高速 NOA),卻以高性價比和實用性為核心,將高階智駕功能帶入了更廣闊的市場。
在釋出會上,比亞迪還透露了一個重要資訊:2025 年底前,將為搭載「天神之眼 C」的車型 OTA 升級「城市記憶領航」功能。這一功能與其他車企推出的「通勤 NOA」類似,允許車輛透過不斷學習使用者經常行駛的城市道路,最終實現特定路線上的智慧駕駛。簡單來說,使用者可以選擇一條日常通勤路線,車輛會透過多次行駛積累資料,逐漸掌握這條路的駕駛邏輯,最終實現從 A 點到 B 點的自動駕駛。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集團高階副總裁、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在釋出會上宣佈,比亞迪的整車智慧「璇璣架構」將接入 Deepseek-R1 大模型,以快速提升車端和雲端的 AI 能力。
此前,東風汽車、吉利汽車、嵐圖汽車等相繼宣佈,已經完成了與 DeepSeek 模型的深度融合。
比亞迪的這一步,不僅是一次技術突破,更是一場行業變革的開端。透過將高階智駕下放到 7 萬元級別,比亞迪正在推動智駕技術從「高階專屬」向「全民普及」轉變。
02
2025 年,比亞迪全面開打智駕戰,不僅宣告自身進入智慧化新階段,也迫使整個市場進入新一輪洗牌週期。對於尚未完成智慧化轉型的車企而言,這不僅是技術升級的考驗,更是一場生存之戰。
比亞迪的市場地位,決定了這場競爭的烈度。
2024 年,比亞迪全球銷量 427 萬輛,同比增長 41%,穩居全球第五、中國第一,在市場上的強勢地位讓它具備了重塑行業格局的能力。當比亞迪將智慧駕駛推向前臺,整個行業都無法再回避這一趨勢。競爭對手們若不能迅速跟進,原有的市場份額很可能會被不斷蠶食。

搭載比亞迪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的車型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其實,就在比亞迪釋出會前夕,長安汽車剛剛釋出「北斗天樞 2.0 計劃」,宣佈從 2025 年起不再開發非智慧化新產品,未來 3 年將推出 35 款智慧汽車,並計劃在 2026 年實現全場景 L3 級自動駕駛,2028 年進一步突破 L4 級能力。
與此同時,小鵬汽車董事長兼 CEO 何小鵬表示,2025 年年中將推出 V6 全新大版,即準 L3 能力高階自駕;年底將推出真 L3 級別軟體(需要車端硬體數倍提高晶片算力和儲存)和硬體冗餘能力的自動駕駛。
然而,在這一場智慧化競賽中,合資品牌或許將成為最大失意者。雖然歐美車企在新能源賽道佈局很早,但錯過了中國新能源市場轉型的關鍵節點,導致它們依然沒有有競爭力的新能源產品。目前來看,它們電動化的程序才剛剛開始,智慧化的能力更沒有完全體現,所以很可能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同時,比亞迪開打智駕戰,智慧駕駛產業鏈也終於熬出頭。相比電動化,智慧化一般要被認為落後兩三年。雖然電動化的滲透率已經接近 50% 左右,但搭載高階智駕系統的車型佔比只有不到 10%。作為行業巨頭的比亞迪,開始大力推進智慧駕駛,規模化將拉低雷射雷達、域控制器、高算力晶片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
同時,智慧駕駛的商業模式也將逐漸清晰。之前,車企在智慧駕駛上糾結於標配和訂閱之間,這主要是因為高階智駕的 BOM(物料清單)比較高。車企主要有兩種策略:一種是買斷或訂閱,但在上市初期會提供顯示免費,降低使用者體驗成本;另一種是把智慧駕駛作為標配,增加產品的競爭力。
不過,隨著比亞迪這種「大玩家」的入場,將高階智駕價格拉低至 7 萬元,必然會影響使用者對智慧駕駛的心智,天平向免費和標配傾斜。這種情況已經在遊戲行業和軟體行業都上演過。
比亞迪這次出手,已經不是簡單的產品升級,而是一場對行業格局的徹底改寫。比亞迪用 7 萬元的價格,打破了「智駕=高價」的刻板印象,讓智慧駕駛真正走向全民時代。而在這場智慧化競速中,誰能跟上節奏,誰就有資格留在牌桌上。


熱點影片

更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