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比亞迪在全球汽車市場大放異彩,以超 427 萬輛的銷量榮獲中國汽車市場車企銷量冠軍、品牌銷量冠軍以及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冠軍三項殊榮,海外銷量更是同比增長 71.9%,達 417,204 輛,盡顯其強勁的全球競爭力。
然而,在智慧駕駛領域,比亞迪此前的表現相對 “低調”,被視作其 “短板”,在眾多車企紛紛推出自動輔助導航駕駛(NOA)、自動泊車等高階智駕功能時,比亞迪似乎仍在 “蓄力”。
電車只是新能源的上半場,智慧化則是下半場,少了智駕相當於少了新能源車的靈魂。
比亞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2月10日,比亞迪智慧化釋出會,力推“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第二天同行們以股價大跌表示敬意。

隨著智駕補強,比亞迪完全體來臨?
一、智駕平權,汽車標配
市場為什麼青睞智駕,為什麼對有智駕的車企有更高的估值。那是因為賣車是車錢,這個模式已經定下了。但是智駕則作為另外一個收費專案,甚至還可以分割成多種服務,每個模組單獨收費,那麼這樣韭菜割起來才帶感,根本割不完。
但是比亞迪似乎很煩資本這一套,直接把桌子掀了。車和智駕直接打包,還是老實賣車,智駕成為其中的標配。估計資本都要破口大罵這老王糊塗啊,自己不割別影響別人割啊。當然也有可能智駕本身暫時難以拉開很大的差距,比亞迪作為頭部車企,不如成為直接作為標配顯示格局同時也能給同行一些壓力。
比亞迪自 2025 年起,全系車型都將標配 “天神之眼” 高階智駕系統,無論是百萬級的仰望,還是 6.98 萬的入門 A0 級小車海鷗,都可享受高階智駕功能,沒有任何額外的選配、訂閱費用。該系統可實現自主泊車、高速 NOA 等功能,部分車型還可實現自動泊車、遙控泊車、代客泊車等。
比亞迪對智駕解決方案“天神之眼”進行了整體的更新,細分為三個檔次:
天神之眼A(尾標金色,具體型號DiPilot 600):搭載3顆雷射雷達,雙OrinX晶片,算力508TOPS,目前只搭載在仰望品牌商;
天神之眼B(尾標紅色,具體型號DiPilot 300):搭載1~2顆雷射雷達,1顆OrinX晶片,算力254TOPS,具備城區NOA能力,騰勢和比亞迪主品牌均有搭載;
天神之眼C(尾標藍色,具體型號DiPilot 100):沒有雷射雷達,5R12V(5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純視覺路線,1顆Orin N/征程J6晶片,算力84/128TOPS,只支援高速NOA功能。
2023年王傳福說“無人駕駛都是扯淡”被媒體反覆炒作,讓人覺得比亞迪似乎對智駕毫無積累。確實是工程師出身的老實人,雖然無論是法律環境還是技術水平短時間確實達不到無人駕駛,但是搞商業你得吹啊,太實在了客戶就容易跑吹牛的那邊。
事實上,比亞迪並非對智慧駕駛毫無作為,它一直在這條賽道上默默耕耘,屬於那種做兩分,說一分的風格。早在多年前,比亞迪就推出了 DiPilot 智慧駕駛輔助系統,集成了 DiDAS、DiTrainer 和 DiRobot 三大核心模組 ,是對現有 L2 級別駕駛輔助系統的升級。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升級,比亞迪在2023年7月推出了更先進的智慧駕駛系統“天神之眼”。“天神之眼” 集成了先進的感測器、高效能計算平臺和智慧演算法,具備強大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
王傳福稱:“比亞迪非常重視智慧化,戰略佈局也非常早。大家以前可能有一種誤解,說比亞迪不重視智慧化,其實我們是做技術的,一直是做的多,說的少,技術不成熟我們就不釋出,所以很多技術我們一拿出來就會大大超越許多人的預期。”
在2024年12月24日比亞迪的“天神之眼”在全國範圍內正式開通無圖城市領航功能,標誌著比亞迪在智慧駕駛技術上的重大進展。
2024年1月,比亞迪釋出了整車智慧戰略,透過智慧化“璇璣架構”,打通了電動化和智慧化的各個板塊。在該戰略的引領下,比亞迪開發出雲輦預瞄、易四方泊車、易三方泊車、高速爆胎穩定控制等創新功能。2月10日的釋出會上,比亞迪宣佈“璇璣架構”將全面接入DeepSeek。
目前比亞迪的高快領航功能可以做到智駕1000公里以上,AEB功能可以做到100公里時速穩定剎停;代客泊車的成功率高達99%。
在實際應用方面,比亞迪已經有多款車型搭載了智慧駕駛系統。包括騰勢 N7、仰望 U8 ,多方實測在經典場景中其智慧駕駛方面表現出色。
但過去行業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智駕基本還是高階車配置,且要另外付費至少數萬元。

如今比亞迪全民普及智駕,這是行業的一大步。實現 “智駕平權” 的目標,使智慧駕駛技術不再是高階車型的專屬,而是成為廣大消費者都能享受到的標配。並且加配不加價,純純變向降價了。
在進入AI時代,新能源的智慧化競爭更進一步,如果在使用者心智上,比亞迪一直是智駕落後,缺乏“高科技感”,那麼這個標籤在後續的競爭將非常不利。而主動發起智駕平權運動,將極大扭轉過去的使用者心智。
不少使用者只是因為實惠選擇比亞迪,而如果使用者心智變成“比亞迪又好又實惠”,那麼使用者對這個品牌的忠誠度將大幅提升。
比亞迪不斷革命,革行業的命也革自己的命。
2024年比亞迪以一款7.98萬元起的秦PLUS榮耀版,掀起了一輪“價格戰”,2025年,比亞迪透過智駕平權變向升級行業難度,又開啟新一輪價格戰。新能源車淘汰賽加速,而智駕必是今年新能源車的主題。
二、比亞迪的競爭力拼圖
比亞迪目前的主要業務包括新能源汽車、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並積極拓展城市軌道交通業務領域。

汽車業務營收佔比超過80%,毛利佔比超過90%,為主要核心。擁有比亞迪、騰勢、方程豹和仰望汽車四大品牌、車型定位覆蓋轎車、SUV、皮卡等,價格段覆蓋數萬元至百萬元級,覆蓋場景包括城市、越野、跑車等,是全球覆蓋面最全的新能源車企。
智駕並不是比亞迪最硬的技術,比亞迪以的 “技術為王,創新為本” 的發展理念,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 4.8 萬項、授權專利超 3 萬項 。從刀片電池到 DM – i 超級混動,從 e 平臺到雲輦懸掛、易四方、易三方、天神之眼智駕等技術,幾乎每項核心技術都是行業頂級。憑藉一系列核心技術的突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構築了強大的技術壁壘。研發人員近 11 萬名,是世界上研發人員最多的車企。
一輛汽車所涵蓋的零件和技術十分繁多,而有調研對比亞迪海豹拆解,發現有75%的零部件是比亞迪自主研發生產,核心產業鏈幾乎全部自供。
比亞迪三電系統全自主研發,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家核心產業鏈完全自供的企業,上游投資鋰礦資源,中游零部件透過弗迪系子公司實現自主研發電池、電機、電控等,比亞迪晶片掌握半導體領域,下游整車則擁有完整的整車製造及研發體系。
一體化做到極致,以比亞迪當前的規模而言,成本端可能難覓對手。

如今智駕已不再算是短板,智駕的軟硬體加配套都已齊活。比亞迪已經自建超算中心,其智慧駕駛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 5000 人,其中核心演算法團隊更是超過 1000 人 。依託銷售規模,可以有龐大的智駕訓練量,比亞迪每7天就可以訓練出一個雲端版本。2024年每天的新增訓練里程已經達到7200萬公里。
完全體的比亞迪後續就是自我革新。憑藉技術、規模、製造能力都是行業頂尖,加上智駕所需的零部件,未來可能都變成比亞迪自產,成本又能繼續下降,智駕平權對於比亞迪來說壓力也不算特別大,反而對產能又要上強度。
再加上出口方面,運力端公司目前已有4艘滾裝船交付下水,25年還將交付4艘;產能端,24年烏茲、泰國工廠已投產,25年巴西、匈牙利工廠投產。
後續比亞迪勢能依舊強勁,有望進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市場的預期增長或許要上調。
而利潤端可能相比營收端還要更加樂觀。
2024 年 H1,比亞迪的單車售價、單車毛利和單車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14.2 萬、3.4 萬和 0.9 萬元。2022 年以來,儘管單車售價有所下降,但得益於規模效應,總體上公司單車盈利相對穩健。智駕平權的變向降價,單車淨利有成本進一步降低的補貼,總利潤有規模擴張的抬升,整體影響要更加正向。

同時,近幾年比亞迪都保持了高強度的投入,2023 年公司資本開支達到歷史新高 1220.94 億元,2023 年公司研發費用達到了 395.75 億元。比亞迪的資本開支高峰應該就是近兩年,後續可能會逐漸回落到合理區間比例,公司或許能進一步釋放利潤和現金流。
結語
比亞迪的智駕在市場上被認為是短板,所以市場定位上更被傾向於是新能源汽車製造業。而特斯拉以高科技公司形象立足,其估值更多基於對未來技術(如自動駕駛、能源業務和機器人技術)的想象和預期。特斯拉的軟體服務業務貢獻較高,同時憑藉全球化佈局和品牌溢價,在美股市場享有較高的估值水平。
比亞迪的市值相位元斯拉差距很大,主要還是在於想象力的差距,2024年3第三季度,比亞迪營收首次單季度超過特斯拉,在銷量方面更是取得明顯的領先優勢。在補上智駕短板,比亞迪是否也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加入【真是港股圈】知識星球,您可以獲得:
1、每日港(A)股覆盤,緊貼每天行情,時機在投資上永遠最重要;
2、重要財經新聞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針對它對企業/行業/股市形勢的影響。
3、有價值的第三方報告 + 紀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鑑與學習參考。
4、每一週至兩週一篇分析員的股票報告,深入剖析投資邏輯和基本面因素。

真是港股圈商務合作微信:Real_hk_manager
(新增好友請備註:公司+合作事項)
真是港股圈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