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智駕價格戰背後:一年招了幾千人,過年還在趕工

* 本文原創釋出於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帳號 “ 知危 ” 
作為全球新能源車保有量最大的車企,比亞迪又放大招了。
昨晚,比亞迪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釋出會,一次性把王朝網、海洋網的 21 款車型全轉換成 “ 智駕版 ”。
具體價格在下圖裡,整體來說就是 “ 加配不加價 ”。
場釋出會看下來,比亞迪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全系搭載 “ 高階智駕 ”,開創所謂 “ 全民智駕時代 ”。
從加配不加價的策略上來看,比亞迪是鐵了心要把戰火從價格戰打到智駕戰,當然這也是一種另類的價格戰。以後使用者買電車,可能第一句就會先問,“ 這車有高階智駕嗎?”
正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釋出會信心滿滿說的那句話:“ 未來 2 到 3 年,高階智駕將成為像安全帶、安全氣囊一樣必不可少的配置。到那時,沒有高階智駕的車將成為少數派。”
而對於比亞迪提到的智駕平權,知危也諮詢了汽車行業分析師、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他表示,比亞迪在這個時間點入局智駕戰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 目前智駕系統在中國也發展了很多年,比較成熟了。市場上供應商也比較多了,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價格都已經降下來了。它不像早期的那時候,比如說特斯拉它一個智駕系統還要收費 6.4 萬元。”
提前入局的話,智駕技術不成熟,成本很高,不適合於在王朝、海洋這種中低價位車型上搭載。現在正好智駕系統已經進入到 15 萬元區間的車型,像我瞭解到,零跑在 15 萬元以內的車型上也搭載智駕了,甚至有些車企在 10 萬元的車型也搭載了智駕。所以比亞迪在這個時候開發佈會時間節點選得非常好,剛好它也是行業的領頭羊企業。這次釋出會以後,它會引領中國汽車行業新的一個潮流,就是在10 萬塊錢甚至以下的車上搭載智駕系統。
對於比亞迪這場釋出會給中國新能源車帶來的影響,張翔也表示,會對其它品牌造成一個很大的衝擊。
“ 現在天神之眼( 比亞迪智駕系統 )已經能實現城市 NOA 和高速 NOA,而在 20 萬以下價位,很多品牌的車型都沒有這兩項功能。比亞迪此前已經在高階車型如騰勢、仰望上驗證過這個天神之眼了,那現在它把這個天神之眼再進一步下沉,一方面有利於系統的訓練資料收集,形成正反饋,另一方面也能攤薄智駕的成本。其它車企也將被迫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因為以後的消費者哪怕買十幾萬的電車,也會有新的標杆,就是一定要有城市 NOA 和高速 NOA。
對於比亞迪這次智駕普及戰,市場熱情很大,早在幾天之前,比亞迪宣佈此次釋出會時,其股價就迎來漲停,而從比亞迪釋出會對於智駕研發介紹來說,比亞迪的確可以說是 “ 進步神速 ”。
比亞迪一名智駕研發張林( 化名 )告訴知危,去年之前比亞迪其實並沒有很看重自研智駕,一直都是自研和供應商方案在同步進行,直到去年下半年,公司才開始花大力氣在自研上堆人。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智駕研發團隊就從幾百人擴充到五千多。
“ 組織架構一直在變,從我入職就沒有停過,公司還搞淘競聘機制. 一邊淘汰,一邊補充新鮮血液。”
當被問到為什麼去年突然這麼著急在自研上突破時,張林回道:“ 電車時代進入後半場智慧化,公司感覺到明顯落後了( 指之前供應商提供的方案 ),有些乏力。”
尤其是去年用供應商方案推出的漢、唐智駕,市場反饋並不好用,甚至出現了自動泊車上牆的事故。公司內部此前做過資料統計,包括騰勢、方程豹在內的車子智駕功能開啟率不到 20% 。
這樣的狀態,使比亞迪爭分奪秒要搞出 “ 全棧自研 ” 的智駕系統。
內部把自研智駕稱為 A 專案參與這個專案的人被稱為 A 友,A 友們為了趕在年後能發布,剛過去的春節都沒放假,在脈脈上你還能看到 A 友們在相互調侃打趣。
某個與比亞迪接觸比較深的供應商小肖告訴知危,比亞迪不僅是在自研上很趕,其對供應商的交付速度要求也不遑多讓。
“ 比如說我們五六月份還在做 POC( 概念驗證 ),他跟你說這個專案十月份就量產,就很急,一個專案給你留的量產時間就只有兩三個月,沒見過哪個主機廠會要求這麼趕的。
對於比亞迪昨晚的釋出會,小肖也表示,理想很美好,但具體情況還是要上市之後看反饋。
“ 基本上主機廠自研的智駕剛出來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像目標物誤識別率高導致緊急制動誤觸發、接管機率高, 還有沒法車道居中、車輛畫龍行駛這種。比亞迪現在最重要的可能還是保證智駕的穩定性,尤其它作為電車保有量最大的車企,這方面面臨的考驗會更嚴峻。”
而對於比亞迪這樣體量的主機廠來講,車型全面擁抱智駕對智駕硬體如毫米波雷達、攝像頭感測器的供應又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好在,比亞迪已經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比如有傳言說,比亞迪在智駕晶片研發上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劃。很早就開始與英偉達和地平線聯絡,100 算力的智駕平臺上,前期會用英偉達 Orin N 的晶片,慢慢會替換成價效比更高的地平線 J6M 晶片,再然後平穩過渡到自研晶片。
並且,據知危瞭解,比亞迪對目前這套視覺為主的融合演算法很有自信,他們不會像其他廠商一樣在 10 萬元區間車型使用雷射雷達。
其次,整車的域控制器、聯結器等器件,也會逐漸放給自家的比亞迪電子和弗迪,替代現有的德賽、安費諾、泰科等供應商,爭取在 26 年之前完成替代。根據訊息,自研雷射雷達也會很快上車,最快今年年內。
所以比亞迪打“智駕普及”這張牌,思路很清晰。供應鏈整合能力強,就可以靠著自研,搞定技術難度不高的高快路智駕。演算法是劣勢,那在城區高階智駕上,就果斷找外援 momenta。
不過我們猜測,比亞迪最後還是會逐步轉型為純自研,不再依賴供應商,並且類似於AEB(自動緊急剎車)、AES(自動緊急避讓)這類的功能,也會很快上車。
可以說比亞迪找了個捷徑,把自己從智駕短板車企,搖身一變弄成擁有高階智駕車型最多的車企。
但最重要的是,比亞迪選對了時機。
前幾年的智駕處於0-1的階段,彼時它只是新勢力高階車型的專屬,價格也很難低於30萬。但發展到現在,雖然城區 NOA 體驗,依然缺少斷崖式的領先的情況。但高快 NOA 在行業內已經不是難題,智駕供應商就能輕鬆解決。
那這場釋出會之後,智駕的 0-1 階段也正式宣告完成,比亞迪用自己的銷量,讓更多人用上了“智駕”,讓更多人接觸到高快NOA。而且當下任何一家傳統車企,也都可以用“比亞迪”的方式,實現全車型的智駕。
比亞迪這次釋出會,最重要的並不是技術,而是宣佈我們已經到了全民智駕的時代。

撰文:何必
編輯:大餅   
美編:子曰
如果您覺得本文寫的還不錯
歡迎關注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賬號:知危( ID:BusinessAlert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