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病”,一場科唬自媒體的流量狂歡

最近幾年,每到夏天,關於“荔枝病”的“科普”就會突然火了起來,成為各官方和民間自媒體平臺的爆款,造就了無數篇十萬加的文章。
無數的孩子父母,被那些貌似有理有據的“科普”文章和“專家”建議嚇得不行,不敢給孩子吃荔枝。
這一大批“荔枝病”的爆款文章,和其他的科唬爆款文章一樣,基本內容都大同小異。一望而知是同一篇稿子刪刪改改洗出來的。
這些”荔枝病“爆款科唬文章的基本格式如下:
1、驚悚的標題:這樣吃荔枝有致死風險!醫生呼籲—-!
2、內容基本都是引用媒體轉載的一篇關於印度某荔枝產地多名兒童出現“荔枝病”的報道,配上一篇國內20年前發表的《小兒荔枝病71例臨床分析》的論文截圖,證明很多小朋友因為這病死亡。甚至有的自媒體危言聳聽的說每年都有大量孩子因“荔枝病”死亡。
3、嚴厲警告孩子父母空腹吃荔枝有死亡危險,提出種種“科學”的飲食建議。
比如下圖:
這篇“科普”文章中間醒目位置放置的,就是被無數媒體自媒體引用的“荔枝病”論文的截圖。
表面上看,似乎嚴謹科學,挑不出毛病。
但是,出於做醫生的職業習慣,我順手把這篇論文的原文找了出來,然後,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劉瑩醫生的這篇論文不長,我先直接全文貼出,大家有興趣就看一下。
沒興趣也不要緊,我來給大家慢慢分析。
這篇文章內容不長,只有兩頁。
其中,“一般資料”部分,總共是7行,網上的“科唬”自媒體們精準的截了其中的4行,就是這張圖:
總共才7行的“一般資料”,為什麼只截其中4行呢?
我們看看完整7行內容,就知道其中奧妙了。
在後面這3行裡面,作者極其明確的描述了這些孩子發生“荔枝病”原因:
發病前均有連日進食大量荔枝史,每人每天進食1000-2000g不等,發病前1-2天幾乎或完全不食粥飯。
這71名孩子,最大的才10歲,2-4歲有44例(佔62%),5-7歲有24例(佔34%),8-10歲只有3例(佔4%)。
也就是說,這些得荔枝病孩子中,有2/3是4歲以下,96%是7歲以下。這些幼兒園年齡的孩子,每天吃2-4斤荔枝,發病前1-2天更是幾乎或在完全只吃荔枝不食粥飯,才發生了荔枝病。
聽起來“荔枝病”沒那麼可怕了對不對?
這71個孩子發生“荔枝病”的原因,作者在這篇短短的文章中,反覆強調了整整3次!
在後面的“發病機理”討論中,作者再次強調了這些孩子發生“荔枝病”的原因,這段內容,當然也被“科唬”們給忽略掉了:
作者說的非常清楚:
本組患兒均是種植荔枝農戶子女,整天隨父母上山摘荔枝,或收購荔枝個體戶子女,均有機會連日進食大量荔枝,不食粥飯,機體血糖逐漸降低,誘因自身儲存的肝糖元逐漸耗盡,又無及時補充食物,血糖下降以至出現一系列症狀、體徵。
在後面的“診斷及鑑別診斷”中,作者再次強調:
看到這兒,我想大家大概已經明白了:“荔枝病”確實存在,但遠沒有“科唬”自媒體們宣揚的那麼常見和易得。
這些科唬自媒體講“荔枝病”時候常舉的另一個例子是印度某地。其實印度的病例和劉醫生這篇文章講的也都差不多。
印度發生“荔枝病”的地方,是印度的主要荔枝產區,產量佔印度40%。而且這地方非常貧窮,很多孩子營養不良,並有低血糖。在荔枝收穫的季節,很多孩子也是把荔枝當飯吃,不吃飯尤其不吃晚飯,結果導致後半夜發生嚴重低血糖,發生腦病。
後來,當地採取了減少孩子荔枝食用量,並督促孩子吃晚飯等措施,荔枝病得到有效控制。
有人檢索總結了1960年到2017年的11篇關於荔枝病的中國醫學文獻,累計報道了247例食用荔枝後出現嚴重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其中11%死亡。
這247例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資料與印度相似,1-9歲兒童佔77%,85%發生在凌晨3-9點,所有病例發病前24小時都進食過荔枝,大多連續食用2-10天,每天300g-1kg。
所有患者,除1例發生在南方某省,其他全部在荔枝生產地。2000年以後,只有1例小兒荔枝病病例報道。
綜上所述,所謂“荔枝病”基本是這麼個情況:
1、荔枝病基本都發生在荔枝產地。
2、荔枝病主要發生在低齡兒童。
3、發生荔枝病的這些低齡兒童,發病前連日以荔枝為食,除了荔枝幾乎不吃正常飯食。
4、孩子大量進食荔枝,又不吃晚飯,導致深夜和凌晨發生嚴重低血糖,引起腦病。
基本上,“荔枝病”可以視作一種侷限在荔枝產區的地方性疾病,與絕大部分人都沒有關係。
瞭解一下“荔枝病”的知識並對此有所警惕,並沒有什麼壞處甚至可能還有一些好處,但某些“科唬”自媒體故意聳人聽聞,製造恐慌,恐嚇家長,騙取流量,就很無恥了。
讓我們比較以下兩種說辭:
1、孩子荔枝吃多了會導致“荔枝病”,甚至引起死亡。
2、荔枝產地的低齡孩子如果連日以荔枝為食,不吃或幾乎不吃粥飯,尤其是不吃晚飯,會有發生夜間低血糖的危險,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毫無疑問,後者是科學而準確的表述,但不會刺激到朋友圈裡的大媽們,因而不會有什麼人看也不會有什麼流量。
而前者,故意用模糊的說辭,把一個罕見的,幾乎僅限於荔枝產區的,在孩子連日以荔枝為食不吃或幾乎不吃粥飯情況下才可能發生的疾病,故意誤導成一個會危及每一個喜歡荔枝孩子性命的疾病,瞬間命中朋友圈大媽們的興奮點,形成恐慌性傳播。
網上的“科唬”文章,有一些,是營銷號故意編造騙流量,這些垃圾就不說了。
還有一些,則是跟風炒作,看到什麼熱點話題,立刻不管不顧的趕緊抄過來,把稿子隨便改改洗洗,在自己的平臺去騙十萬加。
但還有一些,則是一些醫務人員,為了吸引眼球和騙取流量,故意去歪曲事實和真相,打著“科普”的名義,去誇大其詞,煽動恐慌,騙取流量。
這張“精準”的“荔枝病”論文截圖,是醫療自媒體的恥辱。
那位始作俑者,在找到這篇文章,看完這篇文章後,不可能不明白文章作者反覆強調卻被他故意抹掉的那部分資訊的重要性。
然而,他依然對論文做了精準的裁截,恰到好處的截掉了那些妨礙他製造恐慌騙取流量的重要內容,恰到好處的截取了那些有利於他製造恐慌騙取流量的內容,編造了這篇爆款“科唬”文章,並流毒全國。
前幾年,醫療自媒體曾經意氣風發的說:闢謠打天下,科普坐江山。
然而,遺憾的是,在流量的誘惑下,一些曾經的屠龍者,逐漸長出了鱗片和犄角,變成了曾經與之不共戴天的惡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