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建議大家不要自稱“牛馬”

本文來自豆瓣小組“上班這件事”
由豆瓣使用者@Zigs 授權釋出
原文標題:成功提前30年退休後,真心建議大家不要自稱“牛馬”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最近發現網路上非常盛行一種自嘲式的自稱,最最常見的是“牛馬”,“打工人”,“NPC”,“小鎮做題家”,“鼠鼠”這些,刻意降格和解構,貶低性的自稱,出現的原因和帶給我們的影響是什麼呢?
這些稱謂出現的原因:
1、宣洩情緒,用幽默感來釋放壓抑的情緒,對成功學抵制,用普通學代替
2、降低挫敗感,主動降格把生活困境戲謔化,顯得不那麼沉重,降低期待減少失望
3、避免攀比,營造親切感,拉近和相同的“工友”之間的距離,形成同類的共鳴
4、表達對現狀的無力感,並且避免一些責任,“我只是個工具人,普通牛馬,不需要有想法和突破”,自嘲讓批評無的放矢
這些我確實也認同,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每天如此自稱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1、一個人如果表面承認了自己是失敗者或是受人支配的物件,那麼真的會很難對不一樣的未來產生希望,會在心理上默許世俗的權威性,覺得人生即受苦,更難有力量有自信去憧憬未來,更不容易去想“將來我的生活還可以有另種過法呢”。
2、削弱自我價值,覺得自己目前不滿的一切都是被動的,低價值的,可替代的,總是想“我不重要”真的很容易焦慮抑鬱,這些稱謂更容易增加生活的苦澀感。
3、共鳴陷阱:這個真的很可怕,大家一起自嘲,覺得惺惺相惜,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也許你的同伴自嘲完了自己回去想辦法改變,而你一直想說大家都這樣無所謂了,最後只有自己陷入負面的認同,越陷越深,越來越消極。你想成為什麼方向的人,就要跟同路人在一起,積極思考和改變。
所以真的不要小看這些稱謂對自己的負面心理影響,多思考自己的可能性,不要總是處在消極的氛圍裡,所有看似已經安排好的事情,都要想一想“如果我不一樣呢,如果不那麼做呢?”,多想一些感恩的事,幸運的事,好的心情真的非常重要。
或許明天可以把“本打工人”的自稱改成“本體驗師”,我這個“探索大師”,我這個“自由靈魂”,我這個“賺錢模範”,我這個“超人”,反正多誇自己,怎麼積極怎麼來吧~
祝大家都早日獲得自由。
 豆友評論 
@蔥油酥餅
同意,人要避讖,才能有福
@momo 
不要陷入負面情緒,你說得很對,就算我是所謂的“牛馬”,我也有自己生活和尊嚴,不必拜高踩低,虛與委蛇,做好自己的事就好,我是用自己的勞動換取生存的資本。
@阿簡
認可,之前訓練體能跑樓梯的時候教練一直讓我們喊身輕如燕,積極心理暗示很重要
@大顆橘子
所以一直很相信顯化,自我暗示的力量
@🍊 
同意✅有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的感覺,言語上矮化自我也會導致行動上甚至全面矮化。要支稜起來,就算是阿q精神也要先支稜起來,就算目前不得已打工也把自己的主體化放在第一位。
@啊啦拉 
對!哈哈哈哈哈我現在把自己當遊戲主角,別人當NPC, 這樣心情好很多
@咕咚 
以後我就是勇者了!勇者鬥惡龍的勇者!bgm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