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手術醒來,我更想這麼佈局2025

2月8日,蛇年的正月十一,我開工的第一件事,是一個人到醫院做了一次全麻的手術。
雖然是全麻,但其實是“小手術”,或者說是檢查可能更準確。
我這個超級怕疼的41歲中年女性,因為更怕死,還是聽從勸告,做了人生第一次全麻的腸胃鏡檢查,並且簽字同意在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息肉,就順帶切除……

這個手術的詳細過程, 還有我瞭解到的腸胃鏡檢查的一些科普,我已經在寫文章了,過兩天跟大家分享。
倒是在我麻醉醒來,醫生讓我再觀察觀察,而我肚子超級的餓,決定用工作麻痺自己的食慾時,開啟電腦看到自己年前寫好的這篇文章,突然有一種“恍若隔世”之感。
當時有不少朋友留言說,新年不新年的,我反正已經不定目標了,我選擇躺平了。其實真的能躺平,特別好,學會真正放鬆放下,特別不容易。
我自己是真做不到,而比起無法徹底躺平,我更加害怕的是“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動”的焦灼心態,這是最耗人的。
去年的我是這樣寫的:我選擇對自己誠實,準備老老實實佈局自己的2025。我的2025,將圍繞三個方面、六個字來進行。
從全麻手術中醒來,帶著一種“又活了一次”的目光看到這篇文章時,所幸,我仍很確定,或者該說是更確定了,這三件事就是我堅定的選擇。
01
心定
從前幾年開始,我自己和外界大環境,都開始重視心理健康這個話題,我猜測,未來幾年,各種心理問題仍然是個很大的議題。
我的2025年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心定,拆分一下就是,心境、心態、心力
心境:
持續記錄《幸福日記》,也可以叫“誇誇日記”,把每天自己覺得開心幸福的,自己覺得自己做得不錯的都記錄下來,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反正只給自己看。等到未來能量低落的時候開啟看看,真的會很賦能。
所謂“心境”,就是不管大環境如何,我都可以選擇保持自己的狀態。過去好幾年,遇到完全無能為力的糟心事的時候,我都對自己說,我其實還有選擇的,那就是我可以選擇怎麼面對,新的一年我要繼續。
心態:
不舒服的事情絕對不忍耐。以前我遇到別人批評指正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我都是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或者寬慰自己,吃虧是福。然後都是讓自己忍讓。
去年最大的進步就是我對自己誠實了,遇到不爽的事,我會和周圍人“吐槽”了。偶爾遇到鍵盤俠,如果那一刻我真的不爽,我也回懟了。偷偷和你說,我從小的家庭教育不允許這樣做,但試過幾次後發現真的好爽😄

我希望今年繼續保持這樣的心態,開心了就笑,難過了就哭,不爽了就表達。這是我覺得最健康的心態,那就是時刻讓情緒流動,沒有擁堵。
心力:

堅持去完成幾個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今年的一個新年願望,到年底可以做一個標準的俯臥撐。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現在每天力所能及地做十幾個到幾十個跪姿俯臥撐。

在家做臥推和仰臥起坐👇🏻
我列了很多這樣的小事作為今年的flag,這也是我保持心力非常重要的方式。我嘗試讓自己的每一天有80%的事情都是確定的(比如早晚吃的保健品、堅持用牙線、堅持用美容儀、堅持讀一段書、堅持聽播客等等)。
這讓我找到了自己內在生活的秩序感。我知道未來不確定,但我更加知道我能抓住的東西還有很多。
我每年想一想自己“做到”的那些事,就會滿滿有力量,這就是我的心力啊,這個太寶貴了。
02
身正
2025年,我的第二個關鍵詞是:身正。
今年5月,我就要滿41歲了,從38歲開始時紮紮實實感受到年齡對自己身體的影響,也機緣巧合接觸到了中醫(還看了梁冬和李辛老師的書),年輕時候完全不當一回事的內容,現在是發自內心認可了。
這也幫助我對自己更加寬容,我開始理解,有時候自己“擺爛”、拖延症不是自己不努力,很可能就是自己身體弱了。

同時更加讓我明白,有個好身體,對於自己工作、面對孩子問題、還有自己幸福程度都太重要了。

因為接觸到了中醫,我的保養思路也有了調整,2025年的佈局會繼續延續這個思路。

運動方面,減少有氧比例,一週最多一次40分鐘以上的激烈有氧。肌肉是中年女性顯年輕的命根子,過度有氧容易讓自己疲勞垮臉變醜。
反而要增加走路的時間,不趕時間3公里以內都走路。注重體態,多瑜伽、普拉提,多做抗阻訓練(擼鐵),不蹺二郎腿。
這些是前幾年就開始做的,今年會繼續做。今年還會增加一個很重要的,多嘗試柔軟緩慢放鬆的運動型別,比如陰瑜伽、放鬆拉筋等。
右邊是我的瑜伽墊,眼熟嗎,嘿嘿
我是“思考體質”,時刻都在思考,這是我的優點也是我的侷限,就是我無法真正放鬆。而精神不放鬆,就會影響身體方方面面,所以今年想要改進一下。

結合自己身體狀態,繼續吃保健品和滋補品,繼續看臉選擇護膚品,這些以前都分享過,就不贅述了。👉

起床的一個小動作 ,真能讓我老得慢一點

我知道咱們讀者裡有一批是不信中醫的,我曾經也是的,而且長年海外經歷我是隻喝冰水吃色拉的。這裡並不想做太多的爭論,但我想時刻保持真實真誠。
10年過去了,我的想法認知會改變,我就和你們分享。這些年對我來說,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永遠是第一位的。
信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選擇你相信的,然後堅定不移地執行。千萬不要搖擺不定,這種確定性,也是對身體的滋補品。
03

腦明

那第三個關鍵詞,你們肯定猜到了,就是腦。只不過,心身腦,是我這些年的優先順序排序,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樣。
這些年我愈發覺得,大部分人都是腦被過度干擾,心身極度虛弱。所以我覺得想要有個好大腦的根本是,心和身能夠足夠強壯。
所以,今年我的目標就是,如果心身沒搞好,我就不搞大腦了😂
我仍然保持我的看法,未來對於腦的需求並不會更高,相反能贏過AI的,反而是我們人類的心和身。

回到腦,我的主題就是,不求資訊/知識的廣度,專注深度,寧願把一個新知吸收透,變成自己的行動指南,生活經驗,也不要關注海量資訊。
這是我個人觀點,是我自己對於這幾年大家普遍焦慮的觀察思考。我發現很多人被動吸收了不少觀點,但從未真正把一個觀點變成自己的生活經驗,所以特別容易被負能量裹挾。
我給自己新的一年的目標是,當我看到一個觀點/一個新知,如果感興趣有“哇塞”的感受,我就立馬要問自己:
有什麼是我可以立馬行動起來的?
我明天可以做什麼?

如果沒有辦法行動起來,那看看就看看,全當看熱鬧,看完就完了,不往心裡裝。

如果有個新點子蠢蠢欲動,我也會先問自己,立馬可以做的第一步是什麼?可以請教學習的人是誰?而不是問自己,需要去讀什麼書/考什麼證?
然後順著這個進一步問自己,我為了拿到我的答案,我應該提出什麼好問題。我要避免籠統的問題,而是問具體的明確的有行動指向的好問題。
最近有個新詞叫“腦腐”,我覺得挺形象的,那就是我們的大腦被很多不同的觀點佔據,因為沒有理解透徹,就無法消化,無法變成滋養我們的養分,然後堆積起來就腐爛了。
新的一年,我寧願自己“蠢”一點,但我希望自己更加專注一點,更有行動力一點,也更勇敢一點,可以不害怕“錯過什麼”。
沒有消化的觀點,錯過也沒啥,最怕的就是虛不受補。

04
聊回孩子
說完了自己的三個關鍵詞:心身腦,很多人肯定要問了,那孩子呢,怎麼佈局呢?或者有人也會問,那做了這些能不能立馬幫助自己搞錢啊?
我反而覺得,只有關注好了自己的心身腦,才能更好地幫助自己搞錢、幫助孩子的教育。
回顧自己的當媽11年,創業9年,我愈發認識到一件事,人能不能成功,拉到足夠長的時間線來看,拋開天時地利,最大的影響不是個人能力的差異性(當然絕對的天才咱們不說哈),而是無數日常細小選擇的質量的總和。
小到今天看完這篇文章後我的選擇是什麼,這樣的小細節,慢慢就會積累到量變的差異,這才是最關鍵的。
而影響我們選擇的,最根本的就是我們心定(不受噪音干擾),我們身正(能夠承受選擇帶來的結果),我們腦明(呼叫有效資訊,而不是需要更多資訊)。
這就是我的選擇,也把我的關鍵詞作為祝福,願大家都心定、身正、腦明。
大J叨叨叨
不知道你們讀完我這篇文章後,有什麼啟發?或者有什麼是你今年確定的事情,也歡迎大家給我留言,讓我們互相碰撞。
今天的二條是春節中獎名單,參與過的記得去看看有沒有你們呢?
馬上寒假就要結束了,需要學習工具的,可以來社群看看哦,大部分都是小D親測兩三年以上,保證實用✌️
掃碼進群可購👇
👇 點選【閱讀原文
 搜尋歷史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