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丨博雅小學堂
作者丨謝剛
為什麼苦口婆心說了一大堆,孩子卻無動於衷?
為什麼管教越嚴厲,孩子成績越不理想?
……
總跟孩子的情緒擰著幹,是孩子無力思考的源頭。
積極心理學家、20年親子教育專家謝剛老師,給出了具體建議,父母如何跟孩子好好說話,幫孩子補充能量。
01
談話的氛圍比內容,更重要
為什麼我苦口婆心說了一大堆,孩子卻無動於衷?
《關鍵對話》這本書裡說,對話時,我們的大腦有兩個核在工作,一個負責“內容”,一個負責“氛圍”。一場成功對話的關鍵,不是說了什麼,而是談話的氛圍怎麼樣。
是的,氛圍比談話內容更重要。
心理學有個梅拉賓法則,孩子接收的資訊只有7%來自談話內容,93%來自父母的表情、語調和肢體語言。所以有心理學家說,改善親子關係做到一件事就行——跟孩子談話時,不要皺著眉頭。
皺眉這個動作,很容易讓孩子誤判為你在生氣,這會啟動大腦杏仁核的逃跑機制,一個一心只想逃跑的孩子,是沒辦法聽你說什麼的。
上世紀70年代,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當媽媽表情溫暖時,孩子是非常平和的。當媽媽的表情突然變得冷若冰霜的時候,孩子嘗試了各種方法,將媽媽找回來,結果媽媽還是面無表情,孩子就開始煩躁、崩潰了!
英文裡有個俗語,一個微笑比 1000 個詞都管用,同樣的,說100次“別哭了”都不如抱抱孩子,更能幫助孩子減壓。孩子只有感受到我是安全的,我是被關心的,被理解的,才能聽進我們的話。
有這樣一位媽媽,天下著小雨,這個媽媽下班回來看見女兒躺在地上,大部分父母肯定會說“你怎麼躺在地上這麼溼?”然後開始自己的語言輸出,這位媽媽一句話都沒說,就坐在孩子的身旁躺下去,手拉著孩子的手。
下著雨,媽媽知道孩子心裡並不好受,她一句話都沒說,卻又什麼都說了:“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我都在你身邊。”她給孩子傳遞了強大的力量,孩子感受到的是,我是安全的,我是被支援的。我看見了你,我懂你的感受,勝過千言萬語。

△
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只是被淋溼。——羅傑·米勒02
父母是孩子的“情緒外掛”
有的人的情緒,像一瓶水,不管你怎麼晃,它都是平靜的。
有的人的情緒,就像一瓶可樂,稍微晃一下就爆炸了。
我們大腦有兩個部位跟情緒有關,一個是主導感受恐懼、焦慮這些負面情緒的杏仁核,一個是善於冷靜思考的前額葉皮層。我們可以把杏仁核比作一隻小狗,把前額葉皮層比作一隻貓頭鷹。

杏仁核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危機,很多時候孩子在面對負面情緒時,更像一隻驚慌失措的小狗,汪汪汪,叫個不停。這個時候,他大腦裡的貓頭鷹睡著了,我們知道,大腦的前額葉皮層25歲才能發育成熟,這也正是很多孩子不能控制情緒的原因。
這個時候父母的一個工作,是做孩子的“情緒外掛”,充當他身邊一個更穩定的存在,幫他喚醒大腦中的貓頭鷹。
我們可以嘗試給孩子的情緒貼上標籤,比賽輸了,你看上去很傷心;被人冤枉了,你現在很憤怒吧……當給我們的情緒、感受命名,可以增強前額葉皮層的活性,雖然這個時候孩子還沒從負面情緒走出來,但感受會好很多。

△圖:繪本《我的情感王國》
接下來,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鼓勵他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說出來,語言會調動孩子理智腦的活躍,幫助他梳理自己的情緒。
我們只需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我們古文的這個“聽”字非常有智慧,聽不只是用耳朵聽,還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體會,一心一意的,不能分神地去了解對方的情感和需求。
這樣的情感回應,孩子會有一種被看見的釋放感,這個時候,孩子大腦中的貓頭鷹被喚醒了。
03
怎麼去批評,孩子更容易接受?
怎麼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更容易接受呢?
卡耐基在《人生的弱點》裡說,“人的天性之一,就是不會接受別人的批評,總是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喜歡找各種各樣的藉口為自己辯解。”
所以當我們用比較重的話指出孩子的錯誤,希望他改正時,常常事與願違,孩子根本不會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而是感受到自己不受尊重,想要跟你對抗。
還有一種可能,當我們不斷誇大一個錯誤時,孩子會覺得自己實在太渺小了,困難就像一頭龐大的怪獸,自己感受到無能為力,感到一種窒息感。

△電影《哥斯拉》劇照
那怎麼說,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一定是積極的語言。
當孩子看到自己錯誤的時候,也能夠看到自己的優勢資源,意識到以往的成功經驗,這樣他的自尊就不會受打擊,面對問題時,不會感到特別困難,對做出改變也沒有那麼強的恐懼感,從而更有意願面對錯誤,走出困境。
心理學上有一個“三明治溝通法”:先給予肯定,告訴孩子他做得好的地方,然後指出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最後再給鼓勵。
比如孩子彈鋼琴總出錯,可以先肯定孩子,這個曲子挺難的,你還在反覆地練,真的很刻苦。你記譜子的能力遠超過媽媽,彈的速度也很好。
然後指出孩子的問題,如果你再注意一下這裡的節奏,聽起來就更好了;最後再給鼓勵,我特別佩服你專門挑這麼有挑戰性的曲子來提升自己的技巧,加油!
這麼溝通,孩子會意識到自己哪裡需要改進,更加努力地練習。
我們批評孩子,不是為了“教育”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定義”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也可以用“我注意什麼”來點出問題。然後用好奇的態度,花上幾十分鐘,問一問孩子是怎麼想的?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很多時候,孩子說著說著就自己想清楚了,能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到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04
孩子的自驅力,可以被父母“誇”出來
哪些孩子更有目標感,做事的動力更強?一定是自信的孩子。
你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自己是一輛價值2800萬的豪車,還是一輛普通的腳踏車。
選豪車的孩子,自我價值更高、做事的動力更強,孩子也更願意付出努力。
孩子的自信從哪裡來?
父母身上。
父母從心底認可孩子的價值,認可孩子不需要做出任何努力就很好,孩子也會更認同自己的生命價值。
你可能會說,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時,當然像豪車,可一到學習,就變成了腳踏車,內驅力不足,推一推才動,全靠大人催、老師管,需要不斷地監督、要求、催促,這可怎麼辦?
彆著急,其實錯並不在孩子。美國曾做過一項針對高中生的調查,那些真正熱愛學習,學習再困難也會充滿動力的孩子,只有不到10%,換句話說,90%的孩子沒有那麼強的主動學習內驅力。有60%的孩子能達到勤奮學習就不錯了,還有40%的孩子坐在課堂里根本沒有聽進去。
想要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我們還得找點方法。美國暢銷書作家丹尼爾·平克在《驅動力》這本書裡說,人的驅動力來自三種:生物性驅動力、外在動機、內在動機。
我們不要小看了外在動機,大多數孩子是由外在動機變成內在動機的,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及時的肯定和鼓勵
沒有一粒種子不想發芽,沒有一個生命不想要去證明自己。有位媽媽說,他的孩子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可就是這麼一個天天被老師批評的孩子,有一天回家說:“我今天只被點名了一次,是不是有進步啊?”每個孩子都是希望被看到的,被肯定的,生命都有追求卓越的本能,我們要相信孩子,哪怕取得再小的一點進步,都要指出來給他們肯定。
2.自主感、勝任感、連線感
考試沒發揮好,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哪一科咱們的提升空間更大?”到了週末,可以讓孩子自己安排寫作業和放鬆時間,放手讓孩子做決定做選擇,孩子會感覺到他是自由的,不是被迫的,做事更有主動性。
我們也可以將一個難的目標,分解成孩子可勝任的小目標,即便沒做好,父母也是給他理解和支援,而不是指責。自主感、勝任感、連線感,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會對做的事有一種熱忱,動力十足。
3.讓家成為安全的港灣
無論對孩子的學業要求有多高,請記住,家是幫助孩子恢復元氣的地方,孩子在學校已經很累了,如果回到家更累、更緊張,孩子是十分可憐的。
在家裡父母對孩子的積極評價一定要遠高於指正批評,這個比例要高於3:1,安心平靜的家庭生活,是對孩子專注做事的最大支援。

△圖:繪本《我的情感王國》
05
管教越嚴厲,孩子成績越不理想
為什麼管教越嚴厲,孩子成績越不理想?
父親看到孩子進屋沒換鞋,馬上責怪起孩子;看到學校寄來了成績單,孩子很害怕,不小心把果汁灑到了桌子上,父親披頭又是一句“你怎麼總做不好事”,孩子慌忙道歉。成績單被開啟,果然孩子的成績不是C就是D,這一次父親更猛烈地爆發,要求孩子禁足,摔門而去。
他來到鄰居家想透透氣,可是奇怪,面對犯了同樣錯誤的孩子,鄰居只是提醒,還幫著孩子把桌子擦乾淨。
他提醒鄰居,你必須大聲訓斥,否則孩子記不住,而鄰居告訴他,如是孩子忘記了什麼,那父母幫他記住就好了,而就在此時,鄰居拿出了孩子的成績單,都是A。
你知道嗎?孩子是不會一邊聽著大人的訓斥,一邊解數學題的,情緒腦被控制時,思維腦不可能活躍起來。
如果孩子每天都處於一種生存模式,時時刻刻提防:爸爸媽媽又不開心了,又要批評我了,一天到晚戰戰兢兢,他的思維腦是不可能啟用,進入思維模式或者學習模式的。我們要讓孩子更好地學習,首先得讓他心安,這樣他才有更多的靈感用在學習上,有更多的心理能量投入到提高成績上。
《自驅型成長》中提到一個詞“非焦慮臨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不會過度焦慮和擔心,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因為焦慮和擔心對孩子來說更像是一種詛咒,讓孩子進退失據。
父母身上平靜的力量,會讓孩子感受到這個世界很安全。父母的陪伴,讓孩子感到很平和,他知道父母對他有信心,更容易專注做事,想起來父母曾教給他們的東西。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孩子在各方面都好的時候,我們對他沒有很大的影響,孩子在最不可愛的時候,才是越需要我們愛的時候。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博雅小學堂”(ID:boyakids)博雅小學堂是普及和傳播人文知識與精神的文化平臺,致力於親子家庭的文化養成與終生學習。
您可能還錯過了這些文章:
👉【熱門文章】
孩子生在美國請設好生前信託Living Trust和遺囑
內捲風吹到了美國的今天,該跟美國父母學些什麼?
抵制販賣焦慮!華裔家長最該學習怎麼玩
凍卵真實經歷分享(上)& (下)
有娃家庭的選車方案丨史上最全7座車
小黑屋變豪宅 | 翻房裝修心得 – 一步步經驗總結
一個純文科生是如何在矽谷頂尖公司立足的
👉【矽谷公私校盤點】
矽谷私立學校盤點
矽谷公立好學區盤點:
南灣 | 中半島 | 東灣 | 三谷地區
👉【育兒相關】
美國Common Core 掃盲
親測 | 解放老母親的4款學習類APP
Insider View: 如何給孩子選美術興趣班
Insider View: 舞屆大咖談兒童舞蹈教育
中產家庭怎麼教育出精英孩子?
矽谷幼升小如何考察學校
矽谷私立小學入學考試面經
我帶幾周大的寶寶進了整形科 | 真實經歷分享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
孩子被霸凌,家長該教孩子怎麼做?
用這6招有效對付2,3歲叛逆期的娃們
孩子到底多大送幼兒園好?讀後不再糾結
斯坦福教授的最新發現,普通孩子和學霸的真正差距
細數2年來慶幸自己買過的育兒神器 | 走心推薦
👉【矽谷本地生活】
灣區最值得去的35個博物館/科技館/植物園
灣區趕超LA的主題公園盤點
收藏 |強烈推薦的灣區親子遛娃好去處
灣區婦產科OB和兒科醫生推薦
美國護照,中國旅行證/簽證/護照換髮等|攻略
注意,如何找好月嫂或阿姨的經驗分享
矽谷阿姨參考標準和老司機們的吐血總結
收藏~灣區兒童牙醫推薦
注意!!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同名小紅書賬號 <養娃在矽谷>
免得錯過精彩的不同內容和線下活動哦!
注意!!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同名小紅書賬號 <養娃在矽谷>
免得錯過精彩的不同內容和線下活動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