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適合做宏觀投資的時候

摘要
· 大部分流動性風險都會平息,問題的關鍵在於償付性風險都是從一個流動性風險開始的,你不知道這個風險有多大。你要搞清楚什麼東西是因為流動性在跌,什麼東西是因為經濟的擔憂在跌。
· 投資白銀最好是要找到一個利率走低,然後通脹又走高的時候,做右側交易。
· 現在是一個很適合做宏觀投資的時候,很多大的改變都在發生。我們距離選舉的結果可能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至少等到9月份(再做投資),我覺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有可能今年的9月份到10月份,有些資產價格趨勢就會出來了,但是資產走的最順的那一段還是要等到大選之後,而且風險也有可能會發生在那個後面。
· 宏觀永遠有正面跟反面可以說,什麼東西最重要是沒有定數的。要搞清楚的是,現在的邊際交易者到底是誰,它倉位是多少。
· 想對當下年輕人說的。
· 我不會去做資管的,作為一個宏觀投資者來說,黃金年紀應該是在50歲之後,我覺得沒有必要去過早的揠苗助長,我覺得現在還年輕,可以很輕鬆的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正文
嘉賓:培風客老師
著名自媒體培風客的主理人,每篇文章及研報都有巨大閱讀量,深受廣大機構投資人和個人投資者的喜愛。
大部分流動性風險都會平息,問題的關鍵在於償付性風險都是從一個流動性風險開始的,你不知道這個風險有多大。你要搞清楚什麼東西是因為流動性在跌,什麼東西是因為經濟的擔憂在跌。
Q:我們就以最近的市場開個頭吧,您最新發的那篇文章也在聊這件事情,套息交易平倉和流動性風險。日元套息交易的平倉體量應該沒有說特別大,不是很好測算,大概可能5000到2萬億的水平,僅以這種水平來看的話,單單只是平倉交易應該不至於引發這麼大流動性風險,可能還混雜著一些搶跑衰退、止盈、科技財報miss的情況。我其實是比較擔心第二次流動性風險發生的,您最近一篇文章寫的地震的時候先跑下樓的永遠是比較安全的,您怎麼看這個流動性風險?
培風客:
我們說流動性風險的話,對應的就是償付性風險。在會計學裡面我們把所有一年以內短期的資不抵債都叫做流動性風險,所有長期的資不抵債叫做償付性風險。比方說它值100塊錢,他現在其實可能還是值100塊錢,但是現在短期需要掏出70塊錢去還債,所以你把這個100塊錢的東西70塊錢賣掉,這就是流動性風險。所以流動性風險一般來說是比較好平息的,你很少會看到拯救不回來的流動性風險。一般只有一種時候會發生,就是有些時候貨幣當局政策失誤了,他看到有風險但是他沒有去救,那麼這種時候的流動性風險就會比較大。在投資裡面,我覺得比較可怕的是造成經濟危機,回溯歷史的話,你會發現就是很多時候流動性風險可能在危機剛開始的時候是個流動性風險,但是如果這個危機足夠大的話,它後面會變成一些更長期的一些資不抵債。資產的流動性不好,賣不出去,不會造成什麼核心的傷害,真正的問題是,比方說有一筆剛性的債務,它要到期了以後你沒有錢還,這種償付性的風險可能比這種流動性風險要大很多。
大部分的流動性風險都會平息,但問題在於所有的償付性風險都是從一個流動性風險開始的,所以你不知道這個風險有多大。如果大家作為專業投資者的話,肯定都會去看波動率。波動率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聚態分佈(注:即波動率聚集效應)。波動率具有自己的趨勢性,它變大的時候,它會一直變大,變小的時候就會一直變小。我們在統計學裡有種叫白噪聲,有一種叫粉噪聲,這個赫斯特指數顯然是趨勢增強型的,就是你一個波動率放大之後,可能接著另一個波動率放大。所以現在問題就很關鍵,你在看到第一次波動率放大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它後面會不會有第二次的波動率放大,這是我覺得在投資裡面最頭疼的一個事情,就是當你發現第一個風險發生的時候,你不知道這個後面到底會不會有其他的風險在這裡跟隨。
我們把時間撥回到2018年10月1號,當時沙特有個記者叫卡舒吉,他在沙特大使館裡面被肢解了,國際輿論一片譁然,伊朗當時被制裁,但是因為卡舒吉,伊朗的石油被允許進入全球市場,所以2018年10月份之後,全球油價開始跌,高收益債也開始跌,然後美股也開始跌,跌了整整一個季度。
首先我的問題就是,在那個時候對於全球金融市場來說,這是不是一個可能的危機爆發前兆呢?因為如果事後去看,沒有人會覺得說2018年的Q4是什麼大的危機的前兆。但實際上,如果在2018年12月,不是因為聯儲當時力挽狂瀾馬上更正了降息計劃的話,很有可能當時這個事就會發酵的特別嚴重。當時發生什麼事情呢?2018年12月17號聯儲FOMC上鮑威爾還在做加息的動作,等到過了十天之後,他又參加了一個記者採訪,他說直接開始去降息。這是第一個例子,這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次危機,在開始的第一天就是個大危機。
如果你去讀2007年的研報,當時大家覺得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有泡沫,但風險是可控的。如果你讀2000年2月3月的研報,有些人也會覺得納斯達克指數在7000點的時候太高了,但是大家也覺得它就是回撥到5000點,沒人想到會跌到2000點。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危機,在剛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個大危機。此時此刻我們今天這個情況就很類似這一點。
我還可以再舉個例子。2023年3月,美國SVB銀行出事,大家看到像瑞信這樣子,如果聯儲不是像當時那樣很積極的作為,允許所有銀行持有的國債以成本法計價,那可能危機也就蔓延出去了。所以回答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危機,剛開始的時候都是一個小事情,而且它的觸發因素往往都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東西,沒有任何一次我們人類歷史上有記載危機是有人說我主動要搞出個金融危機出來。2006年2007年危機逐漸加速爆發的時候,也先是開始去查對沖基金,後面有一些房地產的違約,隔了四個月之後出一些風險,然後這個風險開始是隔四個月出一次,後面隔兩個月出一次,之後一個月出一次,之後每週出一次,之後雷曼跟貝爾斯登就炸裂了。
判斷一個危機,判斷一個波動率放大,如果有人跟你說,他覺得什麼時候波動率可能會走高,這已經是很厲害的人了,能夠大大小小踩到這個波動率放大的時候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如果有人跟你說,他可以判斷波動率走高的高度,那就有點玄學了。
回到最開始這個問題上來說,這一次確實是危機疊加了幾個東西,如果在我說的話,我覺得他有套期交易的解除,有對於美國經濟資料的擔憂,也有對於地緣政治風險的一些懷疑,很多個資產它跌的是不一樣的,或者說它是因為不同原因在跌。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在一個事情得到控制之前,說它這個東西會不會造成一個更大的風險。所以我覺得此時此刻就站在今天,什麼時候你可以判斷說這個風險基本上就過去了,首先是流動性風險總會過去,時間問題。你知道流動性造成的波動率上升有一天會走低,但是你不知道這個波動率的高點是哪,比較核心的一些因素可能要去觀察一下。
第一點,流動性風險中間流動性不好的標的是容易被拋售的。如果你看到小市值的一些股票,或者說是對利率、對於匯率比較敏感但是市值又不是特別大的這種股票還在跌,那你可能就悠著一點。第二點,就是我自己小小的經驗,一般來說它不會在一天之內就結束,因為你要允許機構有些反應的時間,我們不能假想說每家機構都特別的敏感,第一天就把所有事情給解決了,還有很多機構,天生就比較慢一點,不是那麼跟隨市場交易,他可能是個長期投資機構,他可能過了一天才發現觸發了一些風險的指標,或者是他的彙報流程比較長,也有可能。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流動性風險它爆發是比較劇烈的,如果你過了個兩三天發現這個事情沒有繼續發酵了,那這個事情可能就結束了。像償付性風險就比較需要仔細去思考,我覺得目前來看,風險還比較可控。美國不管是債務水平還是其他水平上都不是特別高,而且年初也做了很多準備去對抗,我相信他如果發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年初肯定會想辦法。所以站在此時此刻,我覺得比較合理的一個假設就是這些突發的流動性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現在正在一個剛發生沒多久的時候,它過一段時間會平息,但是有沒有必要在這個剛發生的時候去接飛刀呢?我覺得沒有,沒有太多必要。真正比較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流動性的拋售會不會導致償付性的一些問題,這個是有可能的,有些時候很多東西沒問題,跌多了之後也有問題,那目前來看的話呢,如果聯儲或者政府機構還是在嚴陣以待的話,情況就還好。
當然還有很多很細節的問題,比方說你要搞清楚什麼東西是因為流動性在跌,什麼東西是因為經濟的擔憂在跌。過去這兩天像黃金它肯定跌的是流動性,經濟不好的時候你看基本面你不應該把黃金給賣掉,這個可能更多是因為流動性的原因。像銅的下跌可能跟流動性關係不是很多,因為前段時間銅的淨多頭已經降低的比較多了,多頭其實沒有很多,那流動性風險爆發的時候,你也沒有那麼多去平倉,銅的下跌更多是有一些對於經濟的擔憂。你往後面去看,基本假設永遠都是流動性風險會慢慢的平息,而經濟的擔憂可能會持續的更長一點。
我們的基本假設依然是,如果不發生什麼意外的話,未來兩三天這個波動率會慢慢走低,以後可能還會有一些拋售,我覺得這個拋售不可能一天就拋完,但是拋的速度最快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了,波動率慢慢走低以後,資產價格慢慢開始企穩,可能是一個偏弱勢的企穩,然後我們再往後面去看這個情況到底如何,可能會比較好一點。
投資白銀最好是要找到一個利率走低,然後通脹又走高的時候,做右側交易。
Q:我看您文章裡提到了2020年金銀的交易,我當時沒有參與金銀,但有參與原油,所以確實對您說的這個流動性拋售到底能夠到什麼地步,波動率到底能夠上到什麼程度,確實是深有體會,確實也覺得很多大基金的止損應該都還沒有開始,可能也不確定是不是就此完結了,有沒有可能跌到一定的閾值之後再來一波止損盤,覺得都有可能。
我覺得黃金確實更多的是流動性的問題,不然它不符合交易邏輯,但是白銀其實沒有特別想明白,它有可能是流動性,但可能也有一點基本面,白銀到底更多的是在跌什麼?
培風客:
在討論白銀的時候,我們始終要搞清楚,白銀跟黃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的貴金屬屬性沒有黃金那麼強,白銀的生產成本比黃金要低得多。比方說黃金現在可能是2400塊,全現金的生產成本可能是1300到1400塊,白銀的生產成本可能是12美元到14美元一盎司,它的價格現在即便跌完了之後有27美元一盎司,所以整體算下來白銀是一個貴金屬屬性沒有那麼強,但是它彈性卻比黃金更大的一個東西。
那這就有個問題,為什麼白銀交易出來會是這麼一個樣子。那首先就是白銀的工業屬性比黃金要更多一點。就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在上漲的時候白銀有時候它也會跟著漲。對於白銀來說比較關鍵的地方是白銀的產量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白銀很多是伴生礦,伴的鉛跟鋅,鉛跟鋅的基本面其實大家都覺得比較糟糕,所以面臨很多的擾動,比方說如果現在給你十個億,你去投一個鉛鋅礦,還是投一個金礦,那我覺得其實你想都不用想,只要你能投金礦,你肯定投金礦,你要是跟老闆說,我十個億投了個金礦的老闆可能覺得多多少少有點邏輯,就說你十個億投了個鉛鋅礦,尤其是投了個鉛礦,很多東西就解釋不清楚,所以,白銀的供給擾動也更大。綜合在一起之後白銀就變成一個貴金屬裡面彈性比較大的一個品種,但是它跟鉑、鈀金又不一樣,白銀的貨幣屬性比鉑、鈀金還是會好一點點,人類歷史上有用過銀幣,但是沒有哪個國家用過鈀金。所以白銀就又跟貴金屬有一些關係,然後又有一些商品屬性。
交易白銀的時候我覺得有兩種思路是比較好的。第一種就是把它當做是一個黃金的三倍波動的東西,它跟黃金的相關係數可能是0.8左右,然後它的波幅可能是黃金的三倍,就不多想。這個東西在波動率比較低的時候確實是可以成立的,很多時候它確實是這麼交易的。第二個就是你可以把白銀當做是貴金屬跟商品的一個合集,就是它有一部分黃金的屬性,有一部分商品的屬性。這個問題就來了,這導致白銀在一整個週期裡面,他可以投資的時間段其實非常短,因為你要找到一個CRB商品指數,或者說通脹,走高,然後黃金又走高的時候,去投資白銀。會比較罕見,但是不是說沒有。那最好的白銀的投資時候是什麼?就是如果有一天因為商品的價格大幅下跌,導致通脹失速,美聯儲去降息,你就會遇到一個黃金跟原油價格都可以一起漲的時候,這個時候白銀的彈性就會特別的大。
所以投資白銀始終就是商品屬性跟貴金屬屬性都一起要有,我覺得這個也很好解釋為什麼前面這段時間白銀跌的比較多,因為油價、銅價這些商品屬性都在跌。黃金有些時候比的是通脹跟利率誰跌的比較快,降息對白銀的利好是沒有黃金那麼強的,而且沒有什麼避險屬性在,白銀在危機發生的時候,不跌的更多就已經算是客氣了。我覺得白銀在前段時間這段時間下跌,我覺得沒有太多的意外。白銀的投資比黃金要更苛刻一點,黃金你只需要利率下的比通脹更快它就可以漲,那麼白銀不僅要求利率是走低的,有時候還要求通脹是要走高的。這是為什麼說黃金會先漲白銀會後漲的一個原因。
此時此刻我確實會想找一個白銀的買點,那這個白銀的買點是什麼時候呢?我覺得最好的是等到有一天聯儲降息了之後,油價不跌了,或者說是油價不跌了之後,聯儲再跟著一個降息,這個誰先誰後的我覺得都可以,我覺得我們距離這個時候可能不會特別遠了,這個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但是你在此時此刻要不要去在很早的時候就去做這個預期呢,我覺得沒有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白銀的彈性足夠大,白銀做右側賺的錢足夠一年的預期回報率了,怎麼著都夠了,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去做左側,而且也不適合去做左側,因為它波動太大了,他完全可以把很多人洗出去之後再開始漲,這個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現在是一個很適合做宏觀投資的時候,很多大的改變都在發生。我們距離選舉的結果可能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至少等到9月份(再做投資),我覺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Q:現在的全球不確定性都非常大,是一個做投資的好時候嗎?
培風客:
在大選前,美國經濟有一些波動是很正常的事情,在過去發生過很多次。我覺得宏觀很多時候它還是需要自下而上的幫助,但是有一個東西它是有用的,就是他可以幫助你判斷說現在是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時候。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們距離選舉的結果可能只有三個月的時間,9月份美聯儲馬上就要降息,還會有大選的辯論。在8月已經出現了很多的波動,我覺得很有可能到9月份的辯論跟FOMC之前,最好的結果就是把它波動出來的全都給他收復回去。那這個問題就變成有沒有必要去賺這一波錢,那我覺得如果你要賺這個錢,你在昨天晚上就應該去抄底,然後如果想清楚說我就要賺這一波,火中取栗,你要判斷未來不會有更大的風險。我覺得這個沒有必要。
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很適合做宏觀投資的時候,因為很多大的改變都在發生。這些改變都不是一兩年,完全可以等到這個大選跟聯儲的政策決定了之後,再去做事情。對於油價來說,我覺得是一樣的。沙特、伊朗、委內瑞拉、奈及利亞這些國家,他沒有辦法去做超過三個月的規劃,因為他不知道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上臺。如果是共和黨上臺美國開始專注本土的狀態,跟民主黨上臺增加中東可能的地緣政治風險,對於中東的國家來說,它可能完全是兩套截然不同的戰略。這個時候你要他有一個很明確的規劃出來不可能的,所以我很坦誠的說,如果更偏自上而下的投資,不是自下而上的話,至少我不說等到11月份,那至少等到9月份,我覺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有可能今年的9月份到10月份,有些資產價格趨勢就會出來了,但是資產走的最順的那一段還是要等到大選之後,而且風險也有可能會發生在那個後面。
Q:美債短期來看是一個有可能比較大的反覆過程,等到11月份大選結束之後,才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一個方向。
培風客:
我覺得他有可能會提早一點的,比方說如果9月初會開會,然後特朗普要跟哈里斯進行一輪辯論,預期很有可能等到9月份的時候就會出來。我覺得今年9月份可能也是一個很關鍵的時間節點,因為你等到第二輪大選辯論結束之後,等到聯儲第一次開始降息之後,那市場可能再花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會整理出未來一段時間來交易的整體的思路。
我自己有一個很樸素的經驗,剛入行的時候很喜歡去抓這種拐點,但是到後面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抓這個拐點的意義沒有那麼的大,因為後面的這段趨勢可能才是更長的。抓拐點的時候,你是在跟一群快錢在做交易,這個時候優勢不是特別的大。在做後面那一段的時候,很多時候在跟一些資管、配置機構一起做交易,它資產的走勢反而是更溫和,體驗其實是更好。
有可能今年的9月份到10月份,有些資產價格趨勢就會出來了,但是資產走的最順的那一段還是要等到大選之後,而且風險也有可能會發生在那個後面。
宏觀永遠有正面跟反面可以說,什麼東西最重要是沒有定數的。要搞清楚的是,現在的邊際交易者到底是誰,它倉位是多少。
Q:我們觀察到一個宏觀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充滿很多矛盾,有長期的,有短期的,有正面的,有負面的,您如何判斷當前哪一個矛盾是佔據主要位置?
培風客:
這取決於你所交易的這個品種是什麼。比方說美債跟黃金,相似性很高,有0.7-0.8的相關性,但有些時候他們的走勢確實不同,那這個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它的交易結構不一樣。黃金的交易者主要是機構、央行跟散戶,而美債的交易者中間散戶就會少一點,機構會多一點。
當我們觀察說宏觀有很多矛盾的時候,要搞清楚的是,現在的邊際交易者到底是誰。第一個是誰,這個人到底是誰,我覺得還是比較好解決的,如果我搞不清楚我的交易對手是誰,我是肯定不會去交易這個東西的。第二,你要搞清楚它這個倉位是多少,比方說當黃金的多頭特別多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對利好就會有些鈍化,對負面的衝擊會比較敏感,這個在所有的資產中都是一樣的。
我覺得什麼東西最重要是沒有定數的。可以說宏觀永遠有正面跟反面可以說,所以宏觀分析是總是可以找出自己對的一個部分。難在你要搞清楚你的交易對手是誰,我覺得這其實很多時候也是中國交易者跟海外交易者會有一點不同的點。股票上可能還好,宏觀資產上面,海外的很多交易者其實沒有像中國交易者,那麼書生氣,他很多時候其實真的就是在用中國一些私募炒小股票的方法在炒宏觀訊息。這是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宏觀對沖基金對沖兩個字很關鍵,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風控其實就很簡單。一定要裸多,就要把它的波動率算清楚,這個波動率發生的情景分析,去設定一個機率。
Q:宏觀裡面最難的就是去做風控,因為很多東西品種可以有槓桿,有些時候波動也很容易超出控制,想請教一下,您在這種宏觀交易系統裡面有沒有一些風控的思路?
培風客:
宏觀對沖基金對沖兩個字很關鍵,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風控其實就很簡單了,因為你只要算一下它多空兩個資產的相關性到底怎麼樣。一種相關性被打破的時候,其實還好,因為你很有可能是多了一個銅礦股票,空了另外一個銅礦股票,你的問題就不會特別大。
如果你做不出這樣的多空組合,你一定要裸多,就一定要把它的波動率算清楚,最少你應該搞清楚你買的這個東西,在過去一年中它波動了多少或最大的回撤多少,然後在過去的三年跟五年裡面發現黑天鵝的時候波動是多少。比方說黃金,黃金的牛市回撤是可以有10%的,這意味如果你全倉在黃金的牛市買入,如果擇時走的不好的話,你是會爆倉的。不是說這個事情就一定會發生,可以控制倉位,但我覺得這個數字你是知道的。黃金的熊市會是可能是20%,那你的極值風險假設就應該放在這一點上。
在搞清楚這個波動率之後,你還要搞清楚這個波動率發生的情景分析到底是什麼,情景分析之後,你要給自己去設定一個機率,比方說你覺得黃金可能下跌的情況是有一天通脹走低,利率走高,那就問問自己這個通脹走低,利率走高,這個機率到底有多少,然後我要分配多少風險權重。做到這三步,基本上就沒問題了。
我想有一本書可以介紹中國人跟外國人沒有太多的不同,我們的歷史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我們很多決策是基於我們的人性使然,並不是我們的知識使然。讓我們以後的下一代人就不要再花時間去做過去的研究。
Q:我看到您提到您想寫本書,想寫什麼內容的?
培風客:
這個東西我覺得反而是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對我自己來說投資賺錢肯定是很開心的事情,但是一定要賺到多少錢沒有一個定數,或者說具體的數字沒有很多意義。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人來說,想給這個世界去留下什麼東西。
中國歷史會有很多重複,當然可能是我們歷史比較長,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想把一些中國歷史中間一些人們反覆犯下的錯誤重新給總結一下。這些東西我覺得本可以避免,沒有避免的原因很重要的就是因為我們缺乏一些教育。中國的教育體制以前是學院制度,也沒有很多通識教育,然後很多時候因為朝代這種更迭很多東西都會都會流失,所以導致我們歷朝歷代都會犯下類似的錯誤,然後一代一代的人反覆在研究研究過的東西,所以我們的迭代就特別的慢,相當於每個人都要從頭開始去做起一次。所以我想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想把中國歷史上一些比較經典的正規化,或者說是一些經典的例子,首先把它介紹出來,然後我們想告訴大家這不是中國特有的東西,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很多跟中國類似的事情。
我們有兩個東西是比較欠缺的,第一是我們總是教育說中國是一個獨特的國家,第二是我們不是用人最原始的東西去解釋我們的歷史,我們會有很多的道理去解釋歷史。所以我想有一本書可以介紹,第一,中國人跟外國人沒有太多的不同,我們的歷史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我們犯下錯誤外國人也犯過,我們並沒有比外國人聰明,也沒有比外國人愚蠢。第二,我們很多決策是基於我們的人性使然,並不是我們的知識使然。
我們希望把這兩個東西寫下來能夠讓我們以後的下一代人就不要再花時間去做一些過去的研究,不要再花太多的時間去論證說到底是中國好還是外國好,也不要再花那麼多時間去論證說我們應該怎麼怎麼樣才能做成什麼樣的事情。其實很多事情它都有自己歷史發展的規律,有很多的工作是本可以被避免的,大家可以更多的放下對於自我認知的一些執念,更好的去尋找自我的一些解放,這是我自己想去做的事情。
現在有很多工具的支援,這個事情就會比較簡單,而且它本身這個東西對於投資裡面的很多東西也會很有幫助,因為經濟週期也是反覆出現的。就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經濟週期在海外其實也反覆出現,沒有什麼不同。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似之處其實是大於我們的不同之處的。只不過在宣傳當中我們總是會強調我們的不同之處,而忽視我們的相似之處,這其實是一個很可悲的事情。
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難處,只是說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過去20年是中國經濟增速發展最快的時候,很多時候我覺得心態的調整可能比其他東西都要重要很多。
Q:當下其實挺多年輕人都覺得挺難的,有什麼想對當下年輕人說的?
培風客:
其實我覺得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難處,只是說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
過去20年是中國經濟增速發展最快的時候,對年輕人很多時候我覺得心態的調整可能比其他東西都要重要很多。很多時候實際遇到的困難可能還不如自己的爺爺輩,或者說是父輩更多,但是心態是不一樣的。你年輕的時候看過好東西,後面發現這東西沒有,但人生就是這樣子的,你人生不可能走60年好運氣,所以你可能剛開始年輕的時候就有一個很幸福很積極向上的童年,然後等到長大之後發現情況發展不如自己預期,經過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這種低潮期之後,也許在60歲的時候你生活突然又好起來了,最後你的人生評價可能不低。
我不是很喜歡那種自怨自艾的人,我覺得你又沒法改變,對吧。你說如果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出生,那就改了算了。既然不能改變了,還不如好好想想辦法把自己心態調整好,努力去做點事情。就是還是一句話,順境創造弱者,弱者創造逆境,逆境創造強者,強者創造順境,就是這麼一個迴圈吧。
我不會去做資管的,作為一個宏觀投資者來說,黃金年紀應該是在50歲之後,我覺得沒有必要去過早的去揠苗助長,我覺得現在還年輕,可以很輕鬆的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培風客:
我不會去做資管的,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還是自己做自己,作為一個宏觀投資者來說,像我們這種人的黃金年紀應該是在50歲之後,我覺得沒有必要去過早的去揠苗助長,我覺得現在還年輕,可以很輕鬆的去享受自己的生活,然後想做什麼去做什麼,等到我自己更成熟一點之後,我們再去做一些資管或者做自己的基金。像現在我覺得就很好,我可以分享一些對於投資的一些看法,然後我管理的都是我自己的錢,我沒有任何的壓力,我可以承受無限度的回撤,對我來說反而是更愉快的了,但我也很願意去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對於投資的看法。
最後再次感謝培風客老師的分享與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