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成式AI的狀態與發展

2025年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
新年展望論壇 Prof Mark GREEVEN主題分享
我叫馬克,我是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縮寫IMD)商學院亞洲區院長和教授,今天非常榮幸、非常開心可以跟大家分享我們IMD研究團隊對中國GenAI未來的一些看法,一些核心的戰略優勢和一些挑戰。
中國其實是把GenAI作為一個核心的發展戰略,自從2022年GPT、OpenAI上市以來,中國也是非常重視GAI這個新的比較顛覆性的技術。大家有可能會記得2017年國務院提出要發展人工智慧的計劃,但是2017年到2022年之間的這五年國內沒有看到大量可用的大模型應用,直到2022年ChatGPT上市之後,中國的大模型應用開始快速發展,截止目前網信辦已經批准了差不多250多個不同的大模型,這些大模型應用不止在理論或者在研究階段,其實很多是已經在商業化。
目前中國在做大模型應用的都有誰?因為從2022年以來中國的大模型應用發展的非常快。
我覺得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所謂的研究院、研究所,比如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也包括專門的一些研究院,比如北京AI研究院,當然這只是其中一方面;第二類當然是科技巨頭公司,比如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還有華為等,我覺得華為最近是很值得期待的,他開始佈局整個中國很多生態系統。第三類通常稱之為6+2,6是屬於六小龍(Six little dragons),我們都比較熟悉的Moonshot、智譜、百川智慧、MINIMAX、零一萬物、Stepfun AI這些公司。這個2是誰?是我們最近看到的DeepSeek和麵壁智慧Model Best,這兩家公司都很有特點。當然除了這些我列的三類企業和機構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公司機構在做大模型應用,其實GenAI的玩家在中國特別多,這也是中國的一個特點。
其實DeepSeek這家公司很有意思,儘管DeepSeek中文名字我不知道,但是DeepSeek公司最近比較熱,為什麼呢?因為DeepSeek這個公司是2023年才創辦的,但是它發展的特別快,我看了他們的一個數據, DeepSeek和其他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頂尖企業大模型的Performance其實是差不多,關鍵是它在一兩年之內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所以我覺得這個公司很值得Follow一下,為什麼?第一,他們透過創新實現用非常少的資源來更快、更有效的訓練資料;第二,中國的企業在GenAI方面,大家不希望做一個跟隨者,大家希望做一個創新者,所以在組建一個新團隊的時候主要不是看團隊成員的經驗,而是看能力,說白了就是要去找很多聰明的人才。不管你做什麼,都是要聰明的人才。比如DeepSeek現在團隊裡很多人其實是沒什麼經驗的,但是他們都聰明,所以我覺得他這方面是很值得follow。
以上分析的是大模型的一個層面,但是除了大模型的這個層面,當然我們背後需要的Infrastructure就是晶片,其實中國有很多做晶片的公司,他們的發展也很快,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是華為,一個是我們的Cambricon,從2016年到現在,中國晶片領域在快速發展。
關鍵是什麼呢?中國有很多國產晶片已經在商業化,所以在很多行業已經可以看到華為和Cambricon研發的一些AI的晶片。
我有一個疑問,Nvidia和華為兩者能比較嗎?有可能還不能完全比較,Nvidia有兩個特點,一個是Nvidia的技術當然是非常非常Pioneer;第二個特點是,Nvidia的商業模式是圍繞一個東西叫CUDA、QUDA軟體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華為晶片有了,現在盤古5.0也做的很好;第三是OS,鴻蒙也做了整個體系。所以我覺得華為還是不錯的,但是華為跟Nvidia真正的比較,有可能還是有點太早。
接下來我想講兩點最重要的,中國有什麼優點、優勢嗎?有四個。第一,整個GenAI系統生態其實是非常多元化的,說白了集中度不高,有很多很多公司在做,多元化就意味著有很多競爭對手,但是競爭有利於創新第二,效率最大化,比如我們看到DeepSeek是非常厲害的公司,它不但有成本的創新,其實很多優勢可以說是最大化效率,特別是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訓練出一個大模型;第三,其實目前國外的大模型應用更新速度開始變慢,我覺得這時候是有一個追趕上去的時間差,現在很多國內的公司、企業、團隊都可以用這個時間,快速的跟進、跟隨。我們在國內當然有很多工程能力,所以我覺得現在剛好有一個時間,有可能可以跟隨,然後從跟隨到變成創新;第四,國內有很多推動行業的應用,為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優勢?原因有兩個,一是國內行業用GPT或者GenAI的限制沒有國外的多,其實這是一個機會;二是因為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公司需要找差異化,尋找到差異化就是可商業化的開始。所以因為兩個點其實是會變成一個優勢。
當然不但是有優勢,等一下我會講將會遇到的三個挑戰,我覺得阿里巴巴有一句話很好,是在去年在雲棲大會上說的,我們GenAI未來不是在手機上,不是在APP上,是在我們的物理世界上,我覺得這個說的特別對。
挑戰是什麼呢?第一個挑戰當然是中美技術方面的競爭或者分裂,分裂分為兩種,一個是出口管制,比如晶片出口的一些限制,還有一個是投資限制,前兩週美國拜登政府已經辦了一個Policy,美國人不能投資中國AI公司,就是美國籍的人不能投,這是一個大的事情。
第二,剛才也提到了人才,要先留住人才。
第三,是資料的問題,大家都覺得中國有很多資料,這是對的,但是資料有三種問題,一是資料的質量,二是資料在不同行業之間割裂了,三是去用國外的資料庫是有限制的,所以這三個挑戰是比較核心的。
最後,我們IMD是一所商學院,我們一般是跟高管溝通,我們溝通的高管都是就職於大公司或者世界500強的企業,在溝通當中他們會問我們很多問題,我這邊列了四個核心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比如一個VP,一個Vice president會問這個問題,GenAI非常有意思,但是可以給我帶來一個競爭優勢嗎?第二,這個GenAI對我們行業的發展有什麼影響?第三,我作為一個管理者,一個領導,我需要學什麼?我要不要學編碼,我是不是要變成一個GenAI的expert?第四,我們公司需要什麼樣的AI能力?這是最核心的幾個我們聽到的一些高管、大公司的問題。
最後一句話,很多國外的媒體問我,中國會不會變成一個AI superpower?答案是,當然會。我覺得核心的問題不是這個,核心的問題是中國創新的方式會對其他的國家、其他的公司、國外的公司有什麼影響?所以我們要理解中國式創新。
謝謝大家。
作者簡介:
Prof Mark GREEVEN 馬克‧格瑞文教授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管理創新教授兼亞洲院長
更多【2025新年展望論壇】精彩觀點
掃碼或點選“閱讀原文”獲取課程資料
如果感覺內容不錯歡迎在文章下方“一鍵三連” 也可以點選左下角⬇頭像關注並且🌟星標這樣新文章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列表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