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貝小戎
房琪,90後旅行博主,B站百萬up主,抖音超兩千萬粉絲,金句女王,在《我在島嶼讀書》能與蘇童、餘華談笑風生的才女,卻“被《浪姐6》打回原形”,“才女人設崩塌”,網友發現,她的很多金句要麼不是原創,要麼華而不實、前言不搭後語。
她當初為何會選擇裝才女的賽道呢?說來假裝有文學才華是比較有可行性的,假裝會唱歌、會跳舞、會烹飪都容易露餡,假裝學富五車卻很容易矇混過關。《麥田裡的守望者》中有這樣一個金句:“我這樣的蠢人一直覺得薩莉·海斯很聰明,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她知道很多戲劇以及文學之類的玩意兒。如果有誰知道很多這類東西,要想發現這人是不是真蠢,就需要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才可以。”

跟美女相比,才女可能在人群中的比例更低,自然就受到了珍視。美國批評家喬納森·卡勒說:“文學一直是一種文化精英的活動。它一直是一種文化資本。人們有時這樣稱呼它,因為學習文學等於是一筆文化投資,它可能會以各種方式給你以回報,幫助你進入社會上層。”
附庸風雅是中間階層的專利,他們可以用文藝給自己增光添彩,嚴肅的創作者是不會這麼踐踏自己的信仰的。《格調》一書中說:“作為讀者,貧民階層的人很老實,對高雅的東西絕不試圖裝模作樣或附庸風雅。只有在中產階級裡,閱讀品味才是一個令研究者感興趣的話題。在這些人裡,假裝斯文、蒙騙、歪曲得以大行其道。上層階級才不在乎你對他們讀的書怎麼想呢,貧民階層也不在乎。沒多少錢又焦慮的中產階級是那種想讓你相信他讀的是最優秀的文學的人。因為中產階級相信權威,所以他們是指導類書籍最大的讀者群。”

在長時段的電視節目上表現出文化是很難的一件事,電視和文化內涵本來就是相互衝突的。電視是熱媒體,“傳遞資訊比較清晰明確,接受者不需要動員多種感官和聯想就能容易理解的媒介資訊,直接訴諸於觀眾感官,易於直覺展現,在傳播中它們對接受者的參與度要求較低。而冷媒介表達的資訊不直接,如報刊、書籍,需要讀者調動多種感官和想象力參與來完成資訊的接收。”
比較難得的有內涵的影片是TED演講,長度固定為18分鐘,這個時長為最佳時機:它讓演講者有足夠的時間來嚴肅地探討問題,但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將問題學術化;將資訊濃縮到18分鐘,演講者與聽眾都不會感到無聊;此外,這也是讓一場演講能夠在網路上被瘋傳的理想長度,因為這差不多就是喝一杯咖啡的時間。
有人透過統計,總結了TED演講的最佳和最差主題。最火的TED演講共同的元素包括,使用特定的詞語(咖啡、幸福),自在地假裝學術能力很強,留長頭髮。有一個應用程式TEDPAD,可以生成精彩或很爛的TED演講。

文學語言和“金句”的判斷標準好像很主觀,房琪“借用”金庸的“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還可以用後現代主義為自己辯護,說那是拼貼手法。但金句之間也有高下之分。義大利學者埃科說,在義大利文版的王爾德《箴言集》中,亞歷克斯·法爾宗把警句定義為形式簡短的格言,此外,他還認為它的內涵該表現出智慧。
埃科說:“文學史上多的是警句,但說到悖論就寥寥無幾了。警句的藝術是容易的(諺語也可視為警句:滾石不生苔;狗吠比狗咬更糟糕),而悖論的藝術是艱難的。“警句是雋言妙語,而悖論所顯露出來的原始面目似乎是謬誤的,只不過經聽者的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便能明白它揭示了作者認為是對的東西。悖論在輿論的期待以及它那驚世駭俗的形式之間存有一道鴻溝,因此讓人覺得機智。”
奧斯丁的小說中有不少格言或者警句,她在《勸導》中寫道,“一個人的體形和內心的悲痛確實不一定成比例。身材粗壯的人同世上身材最漂亮的人一樣,都可以有自己內心的憂傷。”在《理智與情感》中說:“你要看到自己的幸福。你只需要有耐心——或者說得動聽一些,把它稱之為希望。”這樣40餘歲就早逝的才女,二百多年間只出了一位。

在各種妙語、金句中,諺語是民間智慧,警句是作家的俏皮話,箴言通俗易懂,格言則比較接近哲學、比較高深。曾有人提出,古希臘女詩人薩福的作品不是隻留下了片段,而是她就是用片段形式寫的。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留下了很多金句:“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條路”;“如果幸福在於肉體快樂,那就應當說,牛找到草吃時是幸福的了”。帕斯卡爾、尼采、維特根斯坦等都是用格言寫作的哲學家。
《紐約客》的亞當·戈普尼克說,格言的含義很含混,反而有助於傳播,因為它容許不同的解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是什麼意思?悲觀主義者可以理解為時間的流逝是無法阻擋的,樂觀主義者可以理解為事物的前進是不可阻擋的。

作為金句的格言是可以從上下文中獨立摘引出來的。“王爾德最好的金句通常都是在從他的戲劇中拎出來時更有趣。大部頭的書讓我們知道,理解是有多困難,格言則告訴我們,為了弄懂意思,我們需要知道的非常之少。格言能看到體系看不到的東西。”房琪要想寫出金句,需要在創作大部頭時不自覺地寫出來,而不是在電視上擠出來。

排版:布雷克 / 稽核:雅婷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