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講透我的老本行:到底什麼是戰略?

“天天叫自己戰略諮詢顧問,你倒是說說,什麼叫戰略?”
我經常被問這個問題。
很多讀者也好奇。潤總,天天看你寫商業事件。能不能也說說,這個“戰略諮詢”,聽起來這麼嚇人,它到底是幹啥的?
當然可以。
平時,時間所限,我只能給很少公司做戰略諮詢,去很少地方講戰略課。
但好在,還有這個公眾號,我們可以見字如面。
我始終覺得,商業知識不該藏在象牙塔裡,它應該屬於每一個人。
所以,我會正式開啟“戰略”系列文章,不定時更新。我向你保證,會把我做戰略諮詢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我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看到商業知識惠及每一個人。甚至,你可以用它規劃自己的人生。
那麼今天,咱們就來第一篇。
我爭取給你講透開頭那個問題:
到底什麼叫戰略?

戰略不是什麼?

明年銷售額100億,這是戰略嗎?
這不是戰略,這是目標。
把目標當戰略,恐怕是對戰略最大的誤解。
很多公司所謂的“戰略大會”,本質就是“目標大會”。
A經理上臺,2000萬目標,能不能完成?好!爽快!發一個錦旗,立軍令狀。
一定要注意,目標不是戰略。
那,我們公司要成為登山領域最受人尊敬的企業,這是戰略嗎?
這也不是戰略,這是願景。
什麼是願景?你可以理解成“更遠、更大的目標”,但最終還是目標。
好吧,那,我們公司要始終滿足使用者需求,這是戰略嗎?
這更不是戰略,這叫“永遠正確的話”。
絕對不會有一家公司說,我們明年要“不滿足使用者需求”。這句話永遠正確,也就是說了沒說。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到底什麼是戰略?

什麼是戰略?
答案,往往不在問題附近。
我想先問你一個,看似和戰略無關的問題:
你知道爬上珠穆朗瑪峰,有幾條路可以走嗎?
很多人都以為,只有一條路。“華山自古一條道”,更何況世界第一高峰?
有所瞭解的,可能知道分“南坡”和“北坡”。南坡在尼泊爾,北坡在中國,而且普遍認為北坡難度更大。
公佈答案,想爬上珠峰,有19條各不相同的線路。
看圖。
(圖片可左右滑動)
你看,有南坡、有北坡;有的急、有的緩;有的長、有的短。
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都通向山頂,通向世界之巔。
下一個問題:
想登頂珠峰,以上19條線路,哪一條是正確的?
你可能會有點懵。
這,怎麼會有哪條路是正確的?難道不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嗎?
沒錯,你太棒了。
根據你的目標和條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你只是愛好者,想發朋友圈耍個帥,不是真的玩命,那你就走“東南山脊線路”
這是人類登頂珠峰次數最多、最商業化、最容易的兩條線路之一。非常適合業餘選手。
這條路上,有地標、有繩索,很多臺階都架好了梯子。在高峰季節,這裡甚至會“堵車”。
你能想象嗎?攀珠峰,堵車。跟擠地鐵差不多。
珠峰熱門線路堵車,圖片來源:新聞晨報
如果你是高手,不想人擠人,那你可以試試“北壁直上線路”。
這裡沒有商業登山者,不會擁堵,但又不會特別困難。
可如果,你想完成一次前無古人的壯舉,那我得說,以上19條線路,全都不適合你。
你應該去挑戰“Fantasy Ridge”,又名“東脊線路”。這裡雪崩頻發、危險至極。從未有人從這條線路成功登頂。
完成它,你就是世界第一。或許第20條線路,就會用你命名。
你看,路線沒有對錯,它完全取決於你的目標、你的能力、此前是否有人走過。
選擇走哪條路,全看你希望“如何”登頂。
如果你看懂了這個例子,我要恭喜你,你已經領悟了戰略的真諦:
戰略,是對“路線”的回答,是關於“如何”的藝術。

戰略,是關於“如何”的藝術
你一定聽說過3W法則:
為何:Why
是何:What
如何:How
戰略的作用很有限,它不回答Why、不回答What,只回答一件事:How,如何。
還拿攀珠峰舉例子。
為何(Why),是你爬山的理由。
為什麼要爬山?為什麼不去跳傘、高空彈跳?
有的人說,因為“山就在那兒”,那是我人生全部的意義。而有的人,只是找個專案鍛鍊身體爬山的強度剛剛好。
是何(What),是爬哪座山。
為什麼爬珠峰?為什麼不是泰山黃山天柱山?
可能因為,你想挑戰世界之巔。也可能因為你是夏爾巴人,這是你的工作、你的生計。
但總之,以上兩個問題,都不是戰略要回答的問題。
戰略,只回答一個問題:
你的目標就是登頂珠峰。那,如何(How)登頂?
走哪條路線?做什麼訓練?買什麼裝備?找誰當隊友?請誰當嚮導?幾月份出發?
這些,都在幫你解決“如何”登頂珠峰。這些,就是你登山的戰略。
再看一遍那句話,戰略是解決“如何”的問題。

賺100億不是戰略,“如何”賺100億才是戰略。

成為行業第一不是戰略,“如何”成為行業第一才是戰略。
戰略不是目標,而是“如何”實現目標的路徑。
戰略不是結果,而是“如何”拿到結果的方法。
戰略不是勝利,而是“如何”取得勝利的手段。
戰略永遠只是一個工具。一個實現某種目標的工具。
沒錯,戰略,其實有很多事情無法解決。
比如,戰略不解決目標的問題。

戰略不解決目標的問題
上面說的一切,都有一個大前提:你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就是登頂珠峰。
那如果不是呢?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你自己想幹嘛呢?
《愛麗絲夢遊仙境》裡有這樣一個細節。
愛麗絲來到了一個多岔路口,她問小貓,我該走哪條路?
小貓問,你要去哪兒?
愛麗絲說,我也不知道。
小貓說,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那你走哪條路都對。
生活裡,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要錢?要愛好?要休息時間?要發展前途?從沒有認真琢磨過這些問題。
企業也是一樣。
很多企業,其實是沒有目標的。
或者說,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叫“增長”。說的再直白一點,叫“賺錢”。
所以,經常有企業來找我,這個這個情況,該怎麼辦?
比如,母嬰賽道不增長了,我要不要轉行做養老?
我都先問他,你究竟想幹什麼?
有的人的目標就是賺錢,什麼賺錢做什麼。但對有的人來說,讓天下父母用上最可靠的紙尿褲,那是他的夢想啊,賺不到錢也要幹。
不同的目標,將導向不同的戰略。
有時他會說,我也不太清楚。
我會說,對不起,戰略不解決目標的問題。
我可以帶你一起梳理,甚至可以先大方的承認,現在的目標就是賺錢。
但目標一定要有,並且你要打心底裡認同。
因為,戰略只解決“如何”的問題。如果你沒有目標,那戰略就無從談起。
除了目標,還有一件事情,戰略無法解決。
戰略,不解決能力的問題。

戰略不解決能力的問題
還拿爬珠峰舉例子。
對於普通愛好者,你的登頂戰略,是走最容易的商業路線。
但如果我說,我體力實在太差了,最容易的線我都爬不上去,熱個身我就要力竭了。什麼破線路,根本就不容易。
這是線路的問題嗎?
不,那是我的問題。
同樣的道理,AI大潮下,造晶片是不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
當然是好機會。
但如果我什麼能力都沒有,不懂技術,也沒有資源,那這個機會就和我沒關係。
一定要注意,這不是戰略的問題,造晶片依舊是一條賺錢的好路徑。只不過,那是黃仁勳的機會,不是我的機會。
戰略,不解決能力的問題。
戰略不是大力丸,它只能根據你當前的能力,選擇合適的路徑,但不可能直接提升能力。
很多企業覺得,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請一個好的戰略顧問,設計一套炸裂的戰略,就能像吃了大還丹一樣飛天遁地。這真是天大的誤解
好傢伙,這也不能,那也不能,那戰略到底能幹嘛?
戰略,最擅長做一件事:
彌補差距。

戰略是由差距驅動的
什麼差距?
目標和現實的差距。
潤米諮詢有一套原創的戰略公式:
O-C=φ(e·a)
別慌,這裡面一點數學都沒有。
先看看公式的左邊。
O,就是Objective,你的目標。
C,是Current situation,你當前的現實情況。
O-C,就是“現實離目標的差距”。
你想成為快餐行業第一,但現在排第十。你想有八塊腹肌,但現在只有一整塊。
這中間的距離,就是差距。
再看公式的右邊。
φ,是函式的符號。
e,是Envitonment,當前的環境
a,Ability,你具備的能力。
所謂的戰略,就是根據你當前的環境和能力,規劃出一條彌補差距的路徑。
如果你一定要問我,戰略諮詢到底做什麼,那就是做上面這句話。
資源有限,沒法全方位投入,如何成為行業第一?究竟是先提升產品、還是最佳化服務、還是控制價格?
牛馬打工人,每天只有1小時健身,如何練出八塊腹肌?究竟是先做有氧、還是先做力量、還是先節食?
這中間的路線選擇,就是戰略,還記得嗎?戰略是關於如何的藝術。
為什麼說是藝術?
因為,戰略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
所有的戰略,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所有戰略,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很多人執迷於尋找“唯一正確”的戰略,但它從來不存在。
你或許聽說過,爆品戰略、藍海戰略、全渠道戰略、差異化戰略…
爆品戰略一定正確嗎?當然不,它只在某些條件下適用。而在另一些條件下,廣撒網、多SKU,才是適合的戰略。
全渠道戰略一定正確嗎?當然不,它只在某些條件下適用。而在另一些條件下,集中精力打透一個渠道,才是適合的戰略。
就像家裡的老年人,聽說隔壁大爺的高血壓藥管用,自己就也想試試。
但這款藥適合隔壁大爺,不一定適合你啊。醫生的工作,不就是“對症下藥”嗎。
戰略顧問也是一樣,我們的工作,就是根據企業當前的能力和情況,找到一條合適的戰略路徑,彌補現實和目標的差距。
或者換句話說,給企業“對症下藥”。
所有戰略都有適用環境,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都是“環境和能力的函式”。
這就是為什麼,“滿足客戶需求”、“以客戶為中心”,不是戰略。
因為,永遠沒有一個戰略,叫“不以客戶為中心”、“不滿足客戶需求”。
就像爬山,一條線路的反面,一定還是一條線路。
好戰略的背面,一定也是一個好的戰略。
如果它的反面不是一個戰略,那就不叫戰略,而叫“永遠正確的廢話”。
經常被混淆的不止戰略,還有與它相近的另一個概念:
戰術。

戰略和戰術
戰略和戰術,有什麼區別?
老規矩,先打個岔,說說別的故事。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個詞:S.W.A.T。
中文叫特警,有部美劇的名字,就叫《S.W.A.T》。
他們打擊犯罪、解救人質、和恐怖分子搏鬥。值得尊敬。
他們帶著各種裝備,防彈衣、衝鋒槍、夜視儀…我不是軍迷,好多裝備的名字我叫都叫不出來。
反正就是,很厲害,很厲害,很厲害。
但你看,S.W.A.T的全稱,叫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最後那個T,就是戰術(Tactics)。
用大白話來說,S.W.A.T就是一個執行特別任務的“戰術小組”。
奇怪,為什麼這麼厲害的一幫人,依舊是“戰術小組”?
我估計,讀文章的讀者,尤其是管理層,沒人願意叫自己“戰術小組”,大家都喜歡叫自己“戰略大師”。
因為,這種特警小分隊,最擅長的能力,叫“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假如他們去解救人質,情報顯示敵人有20個守衛。
結果從直升飛機上下來,壞了,情報有誤,守衛根本不是20個人,而是200個人。
怎麼辦?痛罵CIA那幫人是豬頭,不知道收了多少錢賄賂嗎?
當然不,他們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遇到敵人就幹掉、遇到炸彈就拆掉、遇到陣地就拿下。最終完成解救人質的目標。
戰術的本質,就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而戰略呢?戰略不一樣。
戰略,是在還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給自己出題。

戰略是給自己出題
我經常舉一個例子,假如你是一家奶粉品牌,現在銷量很好,市佔率很高。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
但有戰略眼光的老闆,一定要去琢磨一件事:5年以後的奶粉行業,到底是嬰兒用的更多,還是老人用的更多?
每次提到這裡,很多老闆都會一身冷汗:壞了,我從來沒思考過這些問題啊。
為什麼沒思考?因為當下還沒遇到問題嘛。
但戰略就是做這件事的。一個合格的老闆,要時時刻刻去琢磨:5年以後的世界,我要“如何”賺錢?
我現在的生意邏輯還成立嗎?護城河還存在嗎?錢還能賺得這麼輕鬆嗎?
所以,如果你判斷5年後,市場會以老年奶粉為主,那必須現在就進入老年奶粉市場,研發產品、積累專利、經營渠道。
如果到5年以後才反應過來,那就已經沒你什麼事了。
這種在問題出現之前,就給自己出題的能力,叫做“戰略能力”。

戰術的勤奮,戰略的懶惰
在戰略領域有一句名言: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這句話太有名了,據說是雷軍說的。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
太多老闆,本質都是“救火隊員”。每天看上去很忙,開不完的會,但解決的全都是“戰術問題”。
比如,有人來找我:潤總,我的競爭對手降價了,但我的成本比他高。如果不降價,我就賣不出去。如果降價,我就虧錢了,急死了,這該怎麼辦?
這時,我經常會說一個小故事:扁鵲見蔡桓公。
神醫扁鵲見到蔡桓公,看出他身體有病。第一次見面,病在皮膚。第二次見面,病在肌肉。第三次見面,病在腸胃。
扁鵲每次都會提醒,雖然病灶更深,但總還有的救。
但蔡桓公說,別瞎說,我沒病。你們醫生最愛給沒病的人治病,顯得自己很厲害。
過了幾天,蔡桓公身體不舒服了,才想起扁鵲的囑咐,趕緊派人去找扁鵲,但扁鵲掉頭就跑:事到今天,我已無能為力。
商業也是一樣,看起來,你進入了一個艱難的抉擇。
但問題是,早幹啥去了呢?難道之前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嗎?
你的產品有壁壘嗎?如果沒有壁壘,那用最基本的商業邏輯就能判斷,大概三四個月,頂多半年,競爭對手就會越來越多,你一定會被迫降價。
那,你怎麼早沒有應對呢?
一個合格的企業家,永遠應該這樣思考:
雖然我現在產品不錯,但技術上沒有太高壁壘,半年以後競品一定會越來越多。所以我現在就要開始行動,要麼開始整合供應鏈,把低成本當成壁壘。要麼開始研發下一款新品,把創新當壁壘。
戰略能力就是這樣,市場還沒有給你出題,但你始終在給自己出題。
如果你一直在琢磨這些事,你會有一種非常神奇的改變:
當變革真的到來時,別人都在抓耳撓腮,焦慮無比,而你會氣定神閒,因為你早已經預見到,並做了準備。
這種“氣定神閒”,就是我們常說的“戰略定力”。
戰略像種樹,不是在乘涼時才開始種,而是在陽光正好時就已播下種子。
戰術是與時間賽跑,而戰略是與時間結盟,

這塊內容,是我戰略課的第一板塊。平時課上,大約是小半天的內容,這次我幫你濃縮到了5000字。
相信,你會對究竟什麼是戰略,戰略諮詢顧問究竟做些什麼,有些大致的瞭解。
總結一下,所謂的戰略,其實就是找到一條通往目標的路徑。
比如,寶潔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的消費品公司。可當它遭遇增長瓶頸,如何才能持續擴張,最終成為“世界一流”?
寶潔制定了著名的“多品牌戰略”。自己與自己競爭合作,佔領更多的超市貨架,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其實,對公司是如此,對人也是一樣。
老讀者一定很熟悉一句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這是很多年前,我為《5分鐘商學院》寫的一段話。
你現在工作很悠閒,隨意摸魚,領導不管。但5年後,10年後呢?難道真的可以一直悠閒下去嗎?
AI暫時還沒有取代到你的行業。但5年後,10年後呢?你的壁壘真的如此之深嗎?
你這行是吃青春飯的。那35歲、40歲呢?你有沒有早做打算?
戰略思維,不只是企業家的必修課,更是每個人的人生指南。
因為,人生最大的戰略,就是找到自己的方向。
好了,今天,就先開個頭。
戰略諮詢顧問,究竟如何幫企業找到合適的戰略?這一行有哪些主要的流派?找到戰略之後又該怎麼辦?
下篇戰略系列文章,咱們繼續。
P.S.
很多人相信,人工智慧是未來。卻不知道,該如何擁抱這個未來。
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是機會。卻不知道,如何才能不錯過機會。
所以今年,我和我的團隊,也正式推出了,2025“進化的力量·劉潤年中大課”。
6月7日,在上海影城,我會用一天的時間,和你好好聊聊人工智慧。
不做現場直播。也不做事後回放。就讓我與你,獨家分享。
6月7日,就讓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 劉潤  主筆 / 歌平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62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