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東
2月22日,朝鮮國防省新聞室長髮表談話,表示朝鮮“將以戰略手段應對美國等對手的戰略威脅”。以戰略手段應對戰略威脅,這就是此前朝鮮常說的“以強對強”,是現如今朝鮮“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所謂戰略手段,意味著朝鮮最近又要祭出大殺器,包括“火星炮-19”終極版彈道導彈,以及其他的戰略武器。“火星炮-19”的多彈頭功能還沒有試驗過,這次會不會拿這個說事兒,是接下來的看點之一。
你有“民兵-Ⅲ”
我有“火星炮-19”終極版洲際導彈
是什麼讓朝鮮這麼火大?蓋因2月19日美國在加利福尼亞范登堡基地向太平洋方向試射了“民兵-Ⅲ”洲際彈道導彈。范登堡基地是美國在西太地區的戰略支點之一,與夏威夷、關島基地聯動,構成美國亞太方向的打擊與反擊體系。所以,美國發射“民兵-Ⅲ”讓朝鮮認為針對它,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件讓朝鮮火大的事情是,在“民兵-Ⅲ”發射的第二天(2月20日),美國B1-B戰略飛臨半島,與韓國空軍進行了聯演。雖然美國戰略資產到半島已經成為“新常態”,但此舉照舊被朝鮮視為“挑釁性空中聯演”。
除此之外,國防省新聞室長還把2月以來美韓的相關軍事行動彙總打包,這些行動包括——
2月3日起,美韓在朝韓邊境地區附近開始進行聯合實彈射擊訓練;2月10日,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Alexandria號(SSN-757)停靠釜山基地;2月13日,美國新一代偵察機BD-700部署至韓國;2月15日起,美國P-8A、RC-135V等各種偵察機連日對朝鮮進行空中偵察。
這些行動與上述“民兵-Ⅲ”、B1-B兩件事情一起,讓朝鮮國防省在譴責之外,提出了 “明確而一貫的”解決方案——以戰略手段應對戰略威脅。
在勞動黨八屆十一中全會提出“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之後,我曾多次提出,這種跟美國硬碰硬的態度,基於金正恩對特朗普“路徑依賴”的判斷。在昨天文章中,我也曾再次提及這一點。硬碰硬,是這對曾經有過“特殊親密關係”的老對手之間曾經玩過的遊戲,亦即核導暴走vs極限施壓;這在2017年特朗普第一任期的首年表現的格外明顯,比如大家記憶猶新的“火箭人”對“瘋老頭”。
2021年1月勞動黨八大時,元帥回顧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朝美關係時,將這種硬碰硬歸納成“以強對強”的固定片語,並提出“以強對強、以善對善”的靈活性對美政策(1.0版),期待與拜登提出的“最大靈活性外交”政策對接。然而,拜登那些延伸威懾之類的做法讓元帥失望,所以在2022年勞動黨八屆五中全會上,改成了“以強對強、正面輸贏”(2.0版)。去年底八屆十一中全會推出的“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雖然看上去已經達到了“以強對強”的最高階,但實際上不過是3.0版,核心還是靈活性,你怎麼對我、我怎麼對你。所以,此次美國的“民兵-Ⅲ”、B1-B、核潛艇以及那些戰術性軍事行動,為元帥使用“戰略手段”提供了足夠的理由。你有“民兵”,我有“火星炮”,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
值得注意的是,國防省新聞室長的2·22談話直接點名“特朗普政府”。這是特朗普上臺以來,朝鮮對其態度的一次轉變。在此前朝鮮的對外發聲中,雖然多次直指美國,但都繞開了特朗普,包括國防省本月的前兩次談話——國防省發言人2·11談話,針對Alexandria號停靠釜山;國防省政策室長2·15談話,針對美國北方司令部司令涉朝核武能力言論。
在我看來,朝鮮國防省此次把特朗普拎出來點名,不單單是因為上述美韓軍事行動的因素,更重要的可能還是因為近日特朗普本人表達“朝鮮完全無核化決心”,以及美西方重申朝鮮無核化CVID原則。由此看來,掌控朝鮮核武力的元帥可能要親自下場了,“以戰略手段應對戰略威脅”的說法,大致意味著元帥近期要採取大動作,新的核武力強化路線可能近期就要展現真實面目;除了導彈之外,怹的工具箱裡還有我們去年以來一直視為風險的第七次核試驗。
當然,國防省新聞室長畢竟還是層級較低的,他的表態隨時可以被更高層級的表態廢掉。不過,在元帥2·8建軍節提出新的核武力強化路線之後,朝鮮至今尚未做動作,美國近日的“民兵-Ⅲ”、B1-B應該不僅為朝鮮提供了理由,也為元帥提供了機會視窗。
至於具體會發生什麼,元帥神鬼莫測,難以判斷。我們只能邊吃丹東草莓邊追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