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次,我們還是會與你同行|ZCircle

「很高興認識!期待有機會聊一聊」,對話通常是這樣開始的。在早期投資,對話是一種工作方式。
在 2023 年,真格基金和幾千位創業者進行了對話。這些對話始於「想做的事」、「之後的計劃」,不止於他們的過去與未來、創業的內因、人生的母題。我們在創始人的講述中聽到了瘋狂的夢想,大膽的計劃,看到這個時代中寶貴的勇氣、堅韌、勤奮、耐心……
站在年末,真格的投資人們選取了今年最印象深刻的一次對話。他們有些是被投企業的創始人,有些是播客嘉賓,有些我們沒有投資,卻為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喜悅。他們是我們不斷學習的物件,也是我們堅定前行的信念來源。
方愛之
今年有一位創始人對我說,「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與你同行。」我很感恩,與他創業這七年的彼此陪伴,來日方長。
任何人在面臨困境的時候,放棄總是那個更輕鬆的選擇。創始人們都在持續努力,拼盡一切,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我也在不斷地從他們身上學習。持續地穿越波動起伏,堅定地支援一個人、一家公司,需要堅定的信念。
鍾天傑
我時常會回味的一段對話,來自去年見過的一位創業者。
當時他正在融資,希望能快一些發展。我們約了一次線上影片,判斷當時的產品狀態可能不太適合立刻融資,如果拿了預期不一致的錢,對雙方都是一種傷害。或許慢慢做產品,以 bootstrapping(自力更生、低成本創業)的方式發展才是正確的選擇。
今年 9 月份我收到了他最新進展的訊息,在一年之內,產品使用者量翻了 4 倍,收穫了企業訂閱客戶,還有一個正在談的大合同;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收入已經完全可以覆蓋全職創業的成本和日常生活開支。最後,他感謝了我們當時提供的建議和幫助。
這是我今年最開心的時刻——不是因為聽到了多麼高深的見解,也不是單純以達成投資為目標,而是我們一直以來真心幫助創業者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並在時間的淬鍊下得到了符合預期的正反饋。
感謝他願意和真格分享喜悅,我們也由衷地替他感到高興。
戴雨森
覆盤每一次科技革命,往往是對科技有深度認知和信仰的創始人首先看到並創造未來。
楊植麟作為 AI 領域國際知名的青年學者,一直堅信以大模型實現對高維資料的壓縮是 AI 發展的必經之路。他團結了一支人才密度超高,配合默契,又充滿挑戰巨頭的搖滾精神的創業團隊。我們非常高興從天使輪開始,連續兩次支援植麟的創業。
有一次喝到微醺的時候,植麟感性又認真地說,我希望大家以後對我的印象不只是「植麟是個技術大牛」,還要再加上「他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在過去這一年裡,我們每一次交流的話題從技術,到產品,再到組織,我深深感受到植麟閃電般的學習成長速度。
月之暗面推出的第一個產品 Kimi Chat,就有支援 20 萬字超長上下文、網際網路瀏覽、分析 50 個超大檔案等世界領先的能力。作為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創業公司,月之暗面推出的第一款使用者產品,已經成為我和真格很多小夥伴日常工作的好幫手。
俞豪男
今年遇到了一位非常年輕的 00 後 AI 創業者,他勇敢地選擇了別人不敢選的方向。在做出決定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最終做出了矚目的成果。
在和他相處的兩週時間裡,他展現出了以日為週期的進化速度。從初次相遇時充滿激情地向我分享技術理想,到踏上創業之路,完成他從學生到創業者的蛻變,只過了兩週。
年輕人們懷揣著技術信仰,充滿自信地踏入科技創新的浪潮,他們的進化速度也越來越快。從設想「我認為」,到判斷「我相信」,可能只要一兩天。從相信「這非常有價值」到執行「我們把它做出來」,可能也只要一兩天。
一個年輕人,驗證一條路徑或者一件事的週期不會很長——只需要 1-2 個月,甚至更短。即使選錯了一次,只要他相信自己,學習能力又很強,願意不斷嘗試,並全身心地投入,可能幾次之後就會有很好的結果。這也讓我更加相信,在這個正在發生劇烈技術變革的時代裡,年輕人的力量。
劉元
今年印象最深刻的創始人是 Monica.im 的肖宏。
真格基金是第二次投資支援他創業了,第一次時是七年前,他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在大廠工作和創業之間做選擇。七年的截面讓我們能近距離觀察到年輕的他的逐步成長。在他第二次創業剛開始時,恰逢 ChatGPT 釋出和 AI 浪潮洶湧,肖宏在抓住時機、方向調整、產品聚焦、團隊招募、增長商業化和收購上,都表現出一個成熟創業者的果斷和堅決,有大理想,做好小事。
我情願天真樂觀地相信,多年以後小宏的即刻會像王興的飯否,張一鳴的微博,黃崢的微信公眾號一樣成為創業者們考古的文字。
李鈺
今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創始人是張晨星,從名字就能看出,他從小就有一個航天夢;他是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第一名,國際物理奧賽金牌,保送北大後大二轉學 MIT,7 年完成本碩博學業,且在 Space X 聯培一年。畢業後致力於商業航天事業的他回國加入了天兵科技,從航天發動機、制導,到姿控設計, 他如飢似渴地豐富著自己的技能庫。
一直從事技術工作的他,雖然沒有那麼老練,但卻一直保持著低調和謙虛。當談到這份創業的時候,他說這是夢想驅動而非機會驅動。
雖然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他的選擇有點青澀,不是最商業化的選擇,但卻是他心中所想。
匡薇
我們今年遇到再次出發的連續創業者,比以往更多。這可能是他們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創業。無論此前成敗,他們仍保有對新事物無限的好奇心和對未來美好的願景。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輕的創始人。他第一次創業,公司就做到上市。但上市後半年遇到行業黑天鵝事件。一次聚餐,他非常平淡地和我分享說當初他收到訊息後,先花了 20 分鐘讓自己冷靜下來,之後立刻叫上所有合夥人迅速制定應對方案。
因為主營業務不能再做了,他們快速成立了工作小組,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以保企業平穩落地。在一年內,公司透過新業務創造了穩定現金流,保住了企業的生命線,如今公司業務穩步發展並且也在探索國際化。
爾後我時常回憶起這個故事,感嘆在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中,創業者敏捷調整企業節奏的能力和麵對困境的樂觀主義精神。
今年也看到越來越多的被投企業在全球市場做出喜人成績,他們有著下一代創業者統領世界的勇氣和能量。期待這些堅韌而優秀的創業者帶領我們進入新紀元。
王藝妮
我記得第一次加舞肌科技創始人潘韞哲,還沒說話,他就給我推了一個人的名片。我就問他這是誰,他說這是我們 FA(Financial Advisor,財務顧問)。他是特別羞澀的一個創始人。
他的學習能力特別強,不斷地在吸收新的東西。有時我會給他發信息、介紹新的人,他會不斷地迭代、反饋,甚至對資訊保持質疑,去找人反覆驗證。
2019 年他剛回國時,想創業做人形機器人,卻發現市面上找不到合適的電機。於是他決定轉行,自己做機器人電機技術。在此之前,他的專業是化學和計算機。在疫情期間,他覺得市面上的電機和機器人教材都不夠好,就自己寫了兩本教材,還發給我看。
我第一次去上海見他,滴滴停在了一個空曠的園區,四周都是汽車配件維修廠,我特別害怕,也找不到他們的廠房。他突然就從灌木叢裡鑽出來,說你跟我走,就帶著我從灌木叢裡又鑽過去。我那天還穿著裙子。
在廠房的大桌子上,我們開始聊他想做的事,商業上的計劃,對未來的設想。聊完之後,他拿來一個來伊份的袋子,往桌上一扣,裡面咣倒出來的全是各種各樣的電機。接著就開始向我介紹每個電機都是什麼,效能怎麼樣,繞線結構有什麼不同。
那一刻感覺特別奇妙。他其實看起來很害羞,但聊起他的產品充滿了熱愛,滔滔不絕。
秦天一
有一天晚上,我和小光子的創始人聊天。他提到他們正在做一個智慧望遠鏡——一個很小,比手機大一點點的產品——能拍到這樣的星空:
創始人們都是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碩士和博士。最開始,他們的導師的需要從國外進口顯微鏡零部件,往往要花掉半年時間,價格不菲。他們就和老師說,我們可以用更短的時間,和更低的價格幫你搞定。
在整個碩士和博士生涯,他們都在做零部件進口替代,後來又開始動手做高階光學儀器。再後來,他們想,我們能不能做一些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產品?於是他們開始做貼到手機上的顯微鏡,在抖音上銷量很高。很多客戶說,顯微鏡看到的東西比較有限,為什麼不做個望遠鏡?這樣就能看到世界上,你想看到的任何事物。
他們決定開始做智慧望遠鏡。這是需要重新定義的一個品類——原來想拍到星空,需要一套很複雜的裝置,包括單反、赤道儀、很大的天文望遠鏡。為了讓這套裝置小型化,他們一路上點亮了很多技能樹——包括光學和精密儀器、低速電機等等——以科技驅動的方式延展公司的邊界。
他們的理念不是「趕緊拼個產品拿出去賣」,而是要深耕軟硬體單元技術,組成技術矩陣。有很多急於求銷量的公司,只想找幾個方案商,用現成模組攢出產品,靠渠道資源趕緊賣貨。這樣遊牧式的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很難積累出輝煌的文明。
他們讓我看到中國消費科技產品領先世界的原因。上一個時代的流量紅利過去後,我們的供應鏈開始升級——能贏得市場尊重和消費者喜愛的產品,需要積累使用者洞察,在不見的地苦功夫
謝巖
在播客中,我採訪了 Databricks 13 億美金收購的 MosaicML 聯合創始人、CTO Hanlin Tang。作為優秀的創業者,他在看到新需求出現時,果斷地入場,在打造針對 LLM 的基礎設施時,速度遠遠領先於市場。同時,在市場變化時,他們沒有在噪音中隨波逐流,而是緊跟使用者的需求變化,專注地迭代產品。
誠然,MosaicML 處於一個很特殊的市場和時間節點。作為投資人,我們習慣於思考所謂的終局,但這在成熟的市場和行業中或許更加適用。在全新的領域,或許我們更需要的是放下自己的執念,和為了總結而過度簡化的邏輯。問題本身也在演變,好的產品和企業,不是靠一兩個新技術成功的。即使一開始有核心技術,也要隨著使用者和市場需求,不斷地完善產品和商業化設計。
何智亮
我第一次和無盡瓦特的創始人萬雲鵬接觸是之前在創業公司的商務拓展工作中,我們希望把單目 3D 相機產品作為避障模組與頭部掃地機公司合作,在這過程中,我們嘗試與多家行業領先掃地機公司建立聯絡。令人驚喜的是,我們的 cold-email 得到了石頭科技聯合創始人云鵬總的回覆,並引薦認識了當時石頭負責感測器的主管。後續和石頭的交流對我們首款產品的定義產生了很大影響,也讓我對雲鵬總的高效和親和力印象深刻。
當得知雲鵬總開始新的創業時,我們第一時間與他建立了聯絡。這是我第一次當面見到他,他分享了石頭科技的創業歷程,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雲鵬總「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式,他領導團隊用影印機感光元件替代 LDS 雷射雷達中昂貴的感光元件,從而實現成本大幅降低。此外,雲鵬總的創業理念,即選擇「夠大、夠寬、夠深」的賽道(市場規模夠大、技術拓展性夠寬、技術迭代夠深),也為我作為投資人提供了新的視角。
作為石頭科技的聯合創始人,雲鵬總見證了公司的成長與輝煌。然而,他並未滿足於現狀,而是敏銳地抓住了時代變革的機遇,勇敢地開始了新的創業旅程。在投資人完全沒有要求的前提下,他用自己的錢與投資人一起重注投到公司,展現了他對新事業的堅定信念。
此外,雲鵬總對物質生活的極簡態度同樣令人敬佩。無論是日常的簡樸著裝,還是出差時的經濟型酒店選擇,都體現了他對物質追求的極致剋制。他曾說:「在物質上追求極致簡約,才能在精神層面追求更豐富的世界。」這種生活哲學不僅塑造了無盡瓦特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實踐。
麥家宇
我在今年見到了零零科技的創始人王孟秋。我和孟秋是校友,或許是經歷了一種不可言狀的相同的思維錘鍊,我在他身上看到一種熟悉的感覺,也非常享受聽他拆解自己思考的過程。
他非常有能量、能折騰。零零科技成立時做的事和現在完全不一樣,他也在一路上不斷地學習、變得更好。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成熟的創始人的痕跡,頭髮也已經白了。
還有印象很深的一點,他非常平和而謙遜。和他吃飯的時候,完全不會有「我比你年紀更大」所帶來的老成的感覺,真的越聊越開心。
孟秋讓我意識到,創業者所面對的現實的挑戰是很多樣的,也是很複雜的,這種緊迫感,如果不是親身實踐是很難感受到的。如果我沒有過親自創業的經歷,我以怎樣的姿勢,從後勤的角度去為這些創業者提供資金之外的支援?
作為投資人,看多了專案,有時會變得挑剔。但不能忘記,創業者們是真正在戰壕裡打仗的戰士,我懂得比他們少得多。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永遠會以更低的、謙虛的、學徒式的方式去向他們請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