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璐女兒自曝被同學孤立……當孩子被同學欺負時,95%的家長的解決方式是錯的

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深耕母嬰行業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時和13歲的兒子“糖球”鬥智鬥勇。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咱們一起切磋吧~
最近刷到了個講李小璐女兒甜馨現狀的影片:
甜馨在社交平臺委屈自曝,一些同學接近她就是為了蹭流量,蹭完流量就孤立她。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樣看過《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當時我特別喜歡性格逗逼的小甜馨。如今看到她發這些,真的為她感到很心疼。
在綜藝《爸爸回來了》裡 可愛的甜馨
這個孩子明明沒有做錯什麼,卻承受了這麼多針對她的惡意。
其實小孩子在學校的社交壓力往往比咱們想象得大得多。像甜馨遇到的這種往小了說是欺負、孤立,往大了說就是校園霸凌的行為,在學校太常見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釋出過這樣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資料:涉及144個國家調研情況的《數字背後:結束校園暴力和欺凌》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每3個學生中,就有一個曾遭受過欺凌。
01
觸目驚心的孩童之“惡”
我們成年人常常傾向於將孩子的世界想象成一片單純而簡單的淨土。
然而,我們很容易忽視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小孩子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有暴力傾向。
圖片來源:電影《少年的你》
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與激素密切相關。眾所周知,小動物在發情期會變得異常暴躁,種群中常常爆發激烈的暴力衝突。同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激素的影響極為顯著,其潛在的暴力性甚至遠超成人
於是,在校園中,種種霸凌行為便應運而生。
回想一下我們這些中年人的學生時代,班裡是否也曾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圖片來源:電影《少年的你》
·或許你因為身材稍胖、說話帶有方言口音,甚至僅僅因為運氣不佳,就被起了惡意滿滿的外號,遭受無情的嘲笑;
·或許你得罪了某個有影響力的同學,結果發現自己被小團體排擠在外;
·或許你考了個高分,試卷卻被某個心懷嫉妒的同學揉成一團……
圖片來源:《黑暗榮耀》
在學生時代,我是個性格挺包子的人,多多少少遭遇過一些類似的情況。其中,有一件事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在高中時,我身處一個女生小團體中,但團體內有一個女孩似乎很不喜歡我。有一次中午,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飯,回來的路上,她去超市買了雪糕,給每個人都分了一個,唯獨沒有我的份。
小團體中的另一個女孩大概是看不下去了,便把她的雪糕遞給了我。我尷尬地笑了笑,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說:“哎,沒事,我今天肚子疼,吃不了。”那個女孩用一種略帶同情的眼神看著我,卻沒有多說什麼。
圖片來源:《少年的你》
那種被孤立的尷尬和痛苦,實在是很難以忍受的滋味,給人心靈上的傷害是很深的。但是這種事我也不方便和我的父母訴說,只能自己默默難過。
事實上,許多孩子遭遇的校園霸凌遠比我經歷的更為嚴重。有些已經演變為越來越過分的言語暴力和肢體衝突。
孩子們正處於心靈最為敏感的時期,身體上的衝突自不必說,僅僅是簡單的言語暴力,就足以讓一個孩子陷入抑鬱、厭學的困境,甚至可能逼迫他們做出結束自己生命的極端選擇。
02
難以監管的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之所以會這麼普遍,也是因為監管起來實在太困難。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多年前那個發生在北京的案子:4名少年為網費勒死了16歲女孩,警方審問殺人動機時,這些少年回答說:
“我們知道自己是未成年人,殺人時不用償命的,最多隻是坐坐牢。”
未成年人殺人尚且不用償命,實施校園霸凌行為付出的代價就更小了。
我閨蜜家上小學的孩子去年被班裡的“惡霸”欺負,導致胳膊骨折。“惡霸”的父母咬死了說是閨蜜家的孩子先招惹的惡霸,堅決不承擔任何責任。醫藥費、後續的康復費用,全部都落在了閨蜜一家身上。
圖片來源:《少年的你》
閨蜜為了討一個公道,找過老師、找過校方,甚至報了警。校方和警方也做了調解,但教室裡沒有監控,涉事的孩子年紀又太小,事情最終還是陷入了僵局。
骨折的後續康復一直在產生費用,而“惡霸”的家長卻如同隱身一般,拒不露面、拒不負責。無奈之下,閨蜜只能選擇勞心勞神地走法院訴訟程式
這就是目前校園霸凌受害者的無奈現狀:加害者作惡成本太低,受害者維權難度太大

法律和道德都難以保護好孩子們,孩子們能依靠的恐怕只有我們家長以及他自己。
03
家長能做些什麼
既然在校園環境中,很難避免霸凌的滋生。那麼我們作為家長,能不能做一些事情來保護孩子,讓孩子免受霸凌的困擾,不被壞人欺負呢?
作為一名初一孩子的媽媽,我當然特別關注這個問題,搜了很多資料,總結出了絕對實用的幾點:
1.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學校裡,那些沒有朋友、比較“獨”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欺凌。
因此,家長們要重視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社交的機會,比如鼓勵孩子參加各種課外活動、興趣小組,讓他們在活動中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時,也要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如主動與人打招呼、學會傾聽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見等。當孩子在學校裡有了朋友,他們就會更有安全感,也更不容易成為霸凌的目標。
因為朋友之間會互相支援、互相幫助,形成一種無形的保護力量。
另外,也要讓孩子懂得對一些壞同學、壞朋友提起警惕。比如:
·被要求單獨去偏僻角落
·有同學刻意傳播隱私/謠言
·財物被朋友“借用”不歸還
遇到類似的情況,讓孩子記得第一時間和老師家長溝通。
2.教孩子識別和應對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校園霸凌中常見的一種形式,但很多小孩子可能並不懂得什麼是語言暴力。這就需要家長們在生活中多加引導,讓孩子對語言暴力保持敏感。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識別暴力

平常我們可以和孩子溝通,提醒孩子當他因為別人的話感到不舒服的時候,要注意分辨是否對方說了一些侮辱性、攻擊性的話語,比如嘲笑、起綽號、威脅等,這可能是他受到言語暴力的標誌。
其次,要教孩子如何應對。當遇到語言暴力時,孩子不能一味地忍讓,一定要第一時間表示拒絕。
比如,可以堅定地告訴對方:“你這樣說話是不對的,我不喜歡你這樣。”如果對方仍然不依不饒甚至做更過分的事,讓孩子及時向老師或家長求助。
3.用愛和尊重培養孩子的內在勇氣
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場所。如果在家庭環境中,孩子總是處於被打壓、辱罵的地位,那麼他們會自帶一種“弱勢”的氣場,容易被欺負,也很難懂得還擊。
圖片來源:《漂白》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隨意打壓孩子。相反,要多鼓勵孩子,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遇到事情不要上來就指責孩子,要先聽孩子說明情況,千萬不能說類似“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這樣的語言會把孩子推到對立面。
比如電視劇《漂白》中,女主遭受校園欺凌,女主媽媽一句:“她們怎麼不打別人呢?”讓女兒瞬間就心寒了。
只有在充滿愛和尊重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才會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校園裡可能存在的惡意。
4.敏銳察覺異常,及時干預保護
除了上面幾點,因為很多孩子不敢把霸凌的事情和家長講,我們還需要有意識地觀察孩子是否被霸凌,比如孩子是否有一些突兀的行為變化、孩子身體上有沒有來由不明的傷痕等。
如果孩子拒絕上學,物品頻繁丟失或損壞,食慾異常,每天悶悶不樂,家長都應該提起警惕。
家長是孩子的底氣,家長應該經常跟孩子溝通學校發生的事以及同學關係,耐心聽孩子講述。
我每天都會利用吃飯或者睡覺前的時間跟糖球聊一會,問問他今天學校發生的事,不停地追問然後呢?引導他說出在學校的生活。
而如果孩子鼓起勇氣向你傾訴,告訴你他遭受了霸凌,千萬不要責怪他,更不能輕視他的感受。相反,你必須嚴肅而堅定地向孩子表達你的理解和支援。讓孩子知道,他不是一個人在面對困境
接下來,要第一時間與老師和學校溝通,詳細說明孩子遇到的問題。同時,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情況有任何不對勁的跡象,一定要毫不猶豫地出面干預,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幫助。
寫在最後
校園霸凌是孩子們的單純世界背後的陰暗面,想要根治,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層面共同努力。
作為家長,我們能給予孩子的最大武器永遠是用愛滋養孩子的自信和勇氣,用愛給孩子即便被針對也永遠有人在護著他的底氣
最後,也還是希望未來終有一天,霸凌者們都會為自己曾經的言行付出代價

📕你可能還喜歡讀

原創不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支援
願我們善良的孩子們
都不會被校園裡的惡意傷害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