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第一!中國臺灣省!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
王毅外長擲地有聲的一句話在全網刷屏:“臺灣地區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臺灣省’。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

這句話既是歷史事實,也是法理定論,更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意志。

隨後,“中國臺灣省”衝上微博熱搜第一,央視新聞發起的“臺灣必歸”話題在3小時內突破300萬轉發。
侯佩岑,第一時間轉發並強調“臺灣唯一稱謂就是中國臺灣省”,張韶涵、楊丞琳、趙露思、楊冪、趙又廷、高圓圓、尹子維、陳志朋、張晨光、周冬雨、劉亦菲、張穎穎、劉詩詩、方芳、黃曉明、秦嵐、陳小春、吳謹言、蔣欣……等近百名兩岸三地明星也也紛紛轉發央視新聞動態。
侯佩岑又遭到綠營媒體和1450水軍的大規模網暴,又說要取消她的健保,它們也就這點出息。
“中國臺灣省”,它們不敢聽,也不想讓島內年輕人知道。
相關話題每一個轉發都是一份力量,它們會感到害怕。
去年,我看過油管上的一個臺北街頭採訪影片,記者問,“你知道臺灣省嗎?”
很多臺灣年輕人搖頭說不知道,知道的也只是說:那是以前。
明明是中國臺灣省,但在民進黨當局的“去中國化”操作下,將這個概念從許多臺灣年輕人腦海中抹去了。
大家聽說過吳澤成這個人嗎?
大陸網友不知道並不奇怪,然而,連臺灣網友也極少聽說過此人,而他是最後一任的臺灣省主席(2017-2018年)
目前,臺灣省主席人選空缺,理由是省政府組織移交“中央”,而真正原因是“臺獨”勢力非常害怕臺灣省這三個字。
所以,民進黨當局乾脆就不任命新的臺灣省主席。
其實,全面恢復臺灣省行政職能機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雖然指望民進黨當局恢復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應當讓臺灣年輕人知道臺灣是中國一個省級行政區的概念。
這不僅是正確的歷史認知,也是最基本的政治認知。
臺灣省的存在和“消失”
自隋設澎湖巡檢司以來,中國曆代中央政府都在臺灣行使行政管轄權。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設立臺灣省(從福建省劃出),進一步加強了對臺灣省的管理。
甲午戰爭後,臺灣省被日本侵佔,1945年光復,迴歸中國。
1945年10月25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待接收工作和機構設立完畢後,公署就轉為省政府,由陳儀擔任省主席。
由於1947年爆發“二二八”事件,4月22日,國民黨提前將公署改組。
5月16日,臺灣省政府正式成立,由文職官員魏道明擔任第一任省主席。
1949年,蔣介石見自己敗局已定,決定逃往臺灣。1月5日,他任命更可靠的陳誠接任臺灣省主席一職,進行軍事統治。
由於美國對陳誠軍人身份不滿,而蔣介石又急需美援。因此,到了年底,他換上了吳國楨接替陳誠(前上海市長)
美國最喜歡的國民黨要人有一文一武,文是吳國楨,武是孫立人。
吳國楨上任後對國民黨軍警、特務濫捕濫殺行動進行了限制,因此跟蔣經國積怨爆發(小蔣在上海“打虎”,兩人就曾有過矛盾)
而兩人真正衝突點是財政權,由於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崩潰,也就失去了“中央稅收”,還得向臺灣省政府借錢渡日。
蔣經國為了擴張勢力,需要大量經費來養他控制的“政治部”、“救國團”,便不停地向吳國楨要錢,但經常遭到拒絕。
美國則將吳國楨視為國民黨“未來之星”的最佳人選,《時代》雜誌還稱之為“民主先生”,這令蔣介石都感到了威脅,但又不敢公開撤銷他的職務,以免美援受限。
1952年10月30日,蔣經國的手下製造車禍企圖殺害吳國楨夫婦,奪過省主席一職,但未能成功。
為了保命,1953年3月,吳國楨以去美國看病為由,提出辭職。
4月,蔣介石批准了他的辭呈,條件是他的父親和兒子必須留在臺灣,其夫婦二人在美國不得發表任何政治言論。
1954年,吳國楨在美國還是與蔣介石鬧翻,成了通緝犯。
1955年,孫立人也因涉嫌部下“兵變”被收拾。最後出面保全這兩人及家人性命的都是美國方面(這是另一個故事,不述)
1953年4月,省主席一職交給了俞鴻鈞,1954年他高升為“行政院長”。
1954年6月,嚴家淦成了省主席。
嚴家淦主要任務是完成省政府遷離臺北,因為蔣介石不喜歡跟省長擠在一個地方,總得走一個。
哪走誰呢?當然是嚴家淦。
新的省政府既要離臺北遠一些,又不能太遠。
嚴家淦就將新址選在了南投縣,1955年,仿照倫敦新城鎮模式,在荒地上建設了中興新村(省政府大樓及配套設施)
廳局長有別墅,處長有小別墅,科長有平房,以下住宿舍。
1957年新村完工,但只有科長及以下人員搬到了中興新村。廳長、局長、處長都以太太不方便生活為由繼續留在臺北(菜場、學校、幼兒園、醫院、銀行、郵局……當時都還是空殼)

5月,又爆發了美軍軍官無故槍殺臺灣少校劉自然事件,美蔣關係緊張,社會騷動不安。
為了穩住局面及完成省政府疏遷新址,蔣介石任命周至柔(一級上將、前空軍總司令)為臺灣省主席。
周至柔有槍,又有老蔣撐腰,比嚴家淦強悍得多,這些局長處長都乖乖地搬到了南投縣。
1967年,黃傑(一級上將、前臺灣警備總司令)接任臺灣省主席。
1969年,陳大慶( 一級上將,前陸軍總司令)接任臺灣省主席。
這三名將軍用軍事風格為蔣介石鞏固了基層治理。
南投“中興新村”才是臺灣省省會,它管理範圍要遠遠超過蔣介石在臺北那個“中央”直轄的城市。後來為了爭稅收,兩蔣就想方設法增加“直轄市”數量。
1972年,由於尼克松訪華以及之前國民黨當局被趕出聯合國。蔣介石首度啟用臺灣本土人士謝東閔擔任省主席,不過,他是半個大陸人(臺灣稱為“半山”)
接下來的省主席是林洋港、李登輝、邱創煥、連戰、宋楚瑜。
宋楚瑜是臺灣省主席從有權到無權的轉折點。
1994年,李登輝任命他為省主席。1996年,搞民選,宋楚瑜以56%支援率,高票當選,聲望已經接近李登輝。
為了解決宋楚瑜,更為了“去中國化”的陰謀,李登輝玩起了“凍省”把戲。
1996年12月18日晚,李登輝在臺北賓館召開會議,丟擲了將臺灣省府虛級化的議題。
理由是省政府每年3000多億新臺幣預算過高、與臺北職能重疊、機構關係不合理等等。
這些問題,蔣介石時代就已經理順,但因為都擠在一個小島上,總不能跳到海里辦公,所以關係彆扭並不奇怪。
李登輝“凍省”陰謀,是其“兩國論”大陰謀的一部分,這一年還爆發了臺海危機,“凍省”決不是偶然的。
1997年7月,凍省修正案正式施行。
1998年12月21日,省政府變成臺行政機構的派出機關,12萬省公務員和職工大多數被“優退”,有門路的去了其它部委或市府,最後剩下80人。
“中興新村”有三分之一建築和設施被荒廢,有的地方現在如同鬼城一樣。
之後,省主席就成了一個虛職,由“政務委員”兼任,1998年到吳澤成為止,有過10任省主席。
最諷刺的是,它們天天掛在嘴上的“民選”省長,又變成了任命。
省主席不再有公開的公務活動,更不會有媒體報道。
臺灣省,就這樣慢慢地被臺灣人遺忘。
2019年,臺當局將“省級機關”預算歸零,連省主席也不再任命。
很多臺灣地區青年人在潛意識裡認為中國臺灣省已經不存在。
不過,臺當局又不敢“修憲”,將臺灣省從法理上刪除,因為它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有省,臺灣就是中國一個省。如果沒有省這個概念,那臺灣是什麼?它們想想都會害怕。
島上這幫“臺獨”分子,就這麼人不人,鬼不鬼地混著。
它們把中國臺灣省給“消失”了。那麼,以中國之大,難道將來就不能再有一個臺灣省政府辦公地點嗎?
還有,臺灣是一個省級行政區。它跟大陸交流、合作,也應當是省對省。
如果沒有臺灣省,你一個市長來大陸跟省級官員平起平坐談事情,難道這正常嗎?
就不能慣著它們,它必須得有省一級行政機構,才能跟福建省、浙江省、廣東省……對接。
中國臺灣省,就是要廣為宣傳,要讓島內民眾建立這個基本認知,破除“臺獨勢力”的“去中國化”陰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