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要讓小同學們去戀愛,這麼費勁嗎?
這一個個讓哥恨不得撕A4紙,扯成條揉成團,往地上一摔,再楊坤式踩腳碾壓的酸味戀愛課問題,誰寫的答案,給哥站出來。
某大學教男生的戀愛課,把哥問住了。
她問,你愛我嗎?
回答愛就好啦,有問題?
可答案是憐愛凝望、深情點頭,丹田處中氣十足擠出一句“嗯”……

俺不中嘞,這答案確定不是咱張翰老師寫的嗎?
她還問,你看我穿這件衣服好看嗎?
先讓她轉圈圈,待到害羞時,把她拉過來。
總裁哥,是不是你啊。

當然還有送命題:跟前女友比起來,你更喜歡誰?
答案當然是什麼前任,早就在地球上消失了,往前500年,往後500載,你是我唯一。
哥忍著浸入骨頭的酸寫這個回覆,怎奈老師的答案是,咬她,親她,她撒嬌時告訴她“這麼無聊,看我怎麼懲罰你。”
哥:岳雲鵬嘬煙翻白眼.JPG。

哥高度懷疑,這些標準答案出自《馬斯克愛上在白宮做保潔的我》。
來啊少年,一起尬。
自打號召高校要發揮婚戀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大學戀愛課越來越普及。
學會愛,勇敢愛,懂得愛,終於成了課程。

畢竟都發現了,小姐姐小哥哥們天天不戀愛不溝通不說話,自詡智者不入愛河,走出校門談婚論嫁掉入婚姻,只會哀嘆怨種自我折磨。
不過,就不覺著擰巴嗎?
談情說愛,七情六慾完全是人類本性,可硬生生被學校迴旋鏢給打沒了。
大一之前,讓年輕人恐婚的男德女德課,可沒少給年輕人喂。
先前丁璇還在說女人如果長了一副讓男人想佔有的面相,那可不是好相,非災即禍,所以女人一定要有德行託著,你要長相莊嚴。

該有怎麼樣的德行呢?
她在學校的講堂上給出了答案,女人家暴就該忍,忍住了就不會得病。

不僅妖魔鬼怪嚇唬年輕人,連江蘇寶應中學的校長都會在三八婦女節,被大清鞭子鎖脖智商下線,當著學生的面宣揚女德:“女人一旦結婚,孃家就不是她的家”“早戀有男生的錯,但女生的責任更大”“只有當過女兒、妻子、媽媽、奶奶的女人,才有完整的一生”……


啊tui。
高中確實有少談戀愛的必要性,有了這點合理性,好傢伙,學校餵你三斤砒霜。
類似的蠢言蠢語時至今日,都會隔三岔五蹦躂出來,噁心一番當下年輕人。
就在前幾天,四川德陽廣漢市的金雁中學的政教處副主任還在跟學生說,“女孩子愛打扮就是吸引男生的注意,追求一些個性化東西就是降低自己身價”“遭受性侵害的時候是自己衣著單薄,沒有保護好自己”。


啊tuituitui。
高中時代被塞一腦子男尊女卑,忍耐服從的學生,一旦進了大學,又被催促好好戀愛了。
怎麼戀愛,牽個手腦海裡浮現出政教主任的那張臉?
考慮到女德教育留下的心理陰影,哥倒是覺著,戀愛課特別有必要。
必須把塞進去的裹腳布扯出來。
可戀愛課怎麼教?誰來教?誰有資格教?
教好了是人生燈塔,怕就怕再次把裹腳布當成傳統文化再塞進大學生腦子裡。
要知道,高中的裹腳布,標籤寫著女德莊嚴,異性勿近。
某些大學裡的裹腳布,全是給他生孩子,生孩子,生孩子。
哥想起去年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通識課,說的是愛情心理學,講的是女生要懂男生,要多說願意生孩子,要對離婚表示不理解,上床前既要表現出保守,又要讓男生知道你的開放,高度配合滾床單。
沒錯,這就是該學院的女追男技巧知識點。

在《女德聖經》和《金瓶梅》之間反覆橫跳,堪稱現代版削足適履和揠苗助長。
我們缺少愛情教育,同樣缺少性和死亡的教育。
對應的靈魂豐沛是什麼?身心體驗是什麼?生命價值又是什麼?
進行思考並有自己朦朧答案之前,年輕人要麼被禁止探索,要麼被催促得出答案。
而當戀愛成了一門課,哥就好奇,到底經歷過怎樣戀愛體驗的人,才會設計出具有防自學屬性的愛情課。

整這麼複雜,誰看,誰聽。
只有痴迷學術對愛情無感的絕情滅性一族,才會研究這份愛情理論。
當然,戀愛課也有簡單的時候。


哥知道,結果無非是男生的宿管阿姨第二天醒來,開啟手機一看,好友申請99+。
女生在戀愛牆上留言求學分搭子。

愛情到底是什麼?
延續子孫和消弭不安因素的工具?
它明明是經過思考後的人生選擇,一種生活態度,以及承諾。

愛情從來不是為了上床的那點激情。
戀愛和婚戀,在哥看來完全是兩碼事,前者在戀,是價值碰撞中的認同。至於後者,婚,只是個形式而已,是統計資料中要完成的任務。
總有人試圖把戀愛課搞成婚戀課。
也始終有老師為缺少愛情教育的年輕人,掰扯清楚兩人交往中的溝溝坎坎。

四川成都文理學院袁明輝會告訴學生,當你選擇戀愛,就該先學會接受失戀,否則會把自己打垮。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試圖告訴學生,你一定要學會溝通,當選擇沉默處理雙方的矛盾時,你們已經互相拋棄了。


作為老師,他們沒有促進婚戀統計數字的義務,只是希望年輕人在認清婚姻的本質之後,依舊有勇氣面對它,哪怕知道會遭遇酸澀困苦。
他們試圖告訴每一個孩子,兩個人的戀愛裡,你首先要學會的是懂得如何愛自己。
不是教學生花言巧語做影帝,而是讓孩子知道,當戀愛遭遇不順時,那排山倒海而來的苦,該怎麼應對。
這些思考,那些把自己壓抑了一輩子的“聖賢”“莊嚴”老登,不懂。



來呀 一起搞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