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應

美國知名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近日梳理了全球多個國家對Trump總統言行的一系列報道與反應,本文予以簡要介紹和點評。
1、墨西哥
墨西哥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卡德納斯認為,Trump的外交政策立場其實一以貫之,只不過第一屆時或因權力受限,或被外界忽視,沒有引起今天這樣大的波瀾。
總的來說,Trump總統試圖與冷戰後建立起的規範做重大決裂,對墨西哥來說這種轉變令人擔憂。
1980年代末,美國雄心勃勃地主導建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可今天兩個鄰國更多被視為附庸而不是合作伙伴。
在卡德納斯看來,Trump希望加拿大成為第51州的言論是帶有侮辱性質的,而他對墨西哥領導層的語氣則更加嚴厲。
由於墨西哥經濟已經與美國緊密交織在了一起,這使得墨方除了適應讓步外,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與強硬報復美國的加拿大不同(加拿大2025年10月要大選,各政黨不太可能在此時顯得軟弱妥協),墨西哥處理對美關係時採取了更加務實的路線,無論多麼艱鉅,辛鮑姆總統都重申其對北美夥伴關係的承諾。
加拿大78%的出口、墨西哥80%的出口物件為美國,而對加墨兩國的進口只佔美國進口的14%和15%。簡而言之,加拿大和墨西哥對美國的貿易依賴程度遠高於美國對它們的依賴程度,這正是Trump吃定加墨會妥協的底氣所在。
2、印度
兩位印度學者認為,儘管上任以來美印關係並未成為白宮的重點,但那些快速受到衝擊的國家仍對新德里起到了警示作用。
事實上,Trump多次提出要徵收“對等關稅”,這對印度來說是非常危險且不利的,因為印度是少數對美國有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2024年約420億美元,且印度的關稅稅率明顯高於美國,完美符合Trump批評的“不對等”情況。
2025年2月12日至13日,莫迪在Trump上任不滿一個月之際匆匆訪美,討論的核心議題之一便是關稅問題。
訪問前夕,莫迪政府做出了象徵性的關稅讓步,大幅削減高階電單車的關稅,以方便美國製造商哈雷戴維森在印度擴充套件市場——該公司之前在印度的困境激怒了Trump。
作為響應美國移民改革政策的一部分,印度還允許一架載有百名戴手銬移民的美國軍機著陸,並誓言將對非法移民進行“嚴厲打擊”。
儘管突然冒出了“關稅”和“移民”兩個新問題,但從廣義上講,新德里對於印美關係仍然充滿期待,莫迪政府正認真嘗試解決雙邊關係裡的問題,並加強技術與國防合作。
除此之外,美俄關係緩和對印度來說也是件好事,經歷過兩年多的“走鋼絲”之後,新德里終於不用再為了印俄關係而受西方指責了。
印度對美關稅平均稅率高達17%,是中國大陸(7.5%)的兩倍多。
3、阿根廷
阿根廷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桑蒂巴涅斯認為,拉美國家正以不同視角看待Trump的外交政策,其衝擊強度對於不同拉美國家來說差別很大。
一些因貿易和移民問題與美國產生密切聯絡的國家,如墨西哥、哥倫比亞、巴拿馬和中美洲國家,很容易被白宮列為“優先事項”。
而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並不是美國關切的物件——它們的主要貿易伙伴在南美本地或亞洲,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這位阿根廷學者認為,Trump不斷對拉美施加壓力的做法有可能促使該地區國家進一步向亞洲轉向。
當然,作為Trump的親密盟友,米萊政府還是很希望跟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
目前拉美地區大國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秘魯、委內瑞拉均由左翼或中左翼執政,只有阿根廷、薩爾瓦多為右翼執政。Trump團隊非常重視阿根廷總統米萊這塊招牌,給予其罕見的高規格外交待遇。
4、加拿大
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主席保羅·薩姆森稱:
“當美國打噴嚏時,世界其他地區就會感冒。這句話近百年來一直在流行,它最早起源於1929年的華爾街股市崩盤。
今天,說華盛頓在打噴嚏是輕描淡寫的,Trump總統正試圖構築一個宏偉的、尖銳的美國優先願景,在全世界引起激烈反響,其標誌性的特徵就是不確定性和不連貫性。”
保羅·薩姆森將Trump的關稅政策與1930年短命的美國關稅方案相提並論,認為它會推高通脹並助長經濟蕭條,將美國的盟友變成對手。
鑑於加拿大在經濟和安全領域眼中依賴美國,使得加國處於特別脆弱的地位,不僅如此,Trump的霸淩策略還導致了加拿大國內愛國主義與民粹情緒激增,並可能嚴重損害兩國關係。
保羅·薩姆森認為,儘管許多美國人認為他們可以光榮地與世隔絕,但這僅僅侷限於北美之外的地方,即使“光榮孤立”,美國仍需要妥善處理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係。
5、沙特
海灣研究中心主席阿卜杜勒阿齊茲認為,雖然Trump重申了他對“為(中東)地區創造一個更加和平與繁榮未來”的承諾,但就阿拉伯世界而言,只有透過堅定致力於以巴衝突的兩國解決方案,才能實現這一願景。
眾所周知,以色列及MAGA外交團隊普遍認為兩國方案不可行,也不承認巴勒斯坦國,而這種立場將給美國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蒙上一層陰影。
最近一段時間,Trump關於“接管加沙”的言論在阿拉伯國家內部引起軒然大波,沙特、埃及、阿聯酋等國緊急磋商,起草了至少四個替代美國接管加沙的方案。
其中得到廣泛支援的“埃及方案”內容大致如下:
1)不強制遷移巴勒斯坦人,成立一個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來管理加沙事務,但哈馬斯不參與其中。  
2)由阿拉伯國家培訓加沙安全部隊,在加沙內部農業區和其他區域安置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直至重建完成。
3)重建計劃預計五年內投入530億美元,在2030年前重建加沙,資金將來自各種國際渠道,包括聯合國、國際金融組織以及外國和私營部門的投資。
除巴勒斯坦問題外,伊朗核問題同樣是海灣阿拉伯國家關注的焦點。
白宮已經暗示對與伊朗達成核協議持開放態度,同時公開威脅德黑蘭,如果不談判或不遵守協議,就將採取軍事行動。
埃及總統塞西在阿拉伯峰會上表示,加沙計劃將確保巴勒斯坦人“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先前Trump要把三百萬加沙難民遷徙到埃及、約旦等國境內,把大家嚇得夠嗆。
6、土耳其
土耳其全球關係論壇主席塞利姆·耶內爾稱:
“Trump總統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風格最直接的影響是烏克蘭,他和他的官員們正在重複俄羅斯為這場戰爭辯護的理由,美國甚至投票反對一項將俄羅斯稱為侵略者的聯合國決議。”
儘管此後美國與烏克蘭達成了三十天停火協議,並且仍可能與烏克蘭就稀土礦產達成協議,但該協議的未來尚不確定。
Trump總統在言語中表達了對多邊機構的蔑視,美國正在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拒絕參加在南非舉行的G20外長會議。
當然,Trump確實也取得了一些成功,比如巴拿馬已經開始與中國保持距離,墨西哥已經逮捕了幫派頭目並將他們引渡到美國,阿拉伯聯盟懾於Trump“接管加沙”的言論不得不認真制定重建計劃……
在這位土耳其學者看來,隨著中國日益強大,美國意識到它的主要鬥爭方向將在太平洋而不是歐洲或中東,因此Trump認為快速解決衝突符合美方最佳利益——哪怕便宜俄羅斯一點也無所謂。
7、中國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於鐵軍認為,Trump的對華大政策還沒到來,目前他主要專注於各種“MAGA議程”,如非法移民、通貨膨脹、預算赤字和反覺醒等。
在外交政策方面,Trump秉持單邊主義、例外主義和交易主義的理念,把“(對美國)不公平”掛在嘴邊。
於院長稱:
“Trump的對華態度目前可以算是謹慎溫和的,尤其考慮到過去十年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然而這只是Trump政府的開始,他的政策還沒有完全展開,雙方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以洶湧的世界為背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