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關稅戰進入第二階段

凌晨時分,關稅戰再次迎來戲劇性變化——Trump表示將對除中國之外的國家暫停徵收“對等關稅”90天,僅維持10%的基本稅率。
這樣梳理一來,過去幾個月美國累計落地的加關稅情況具體如下:
1、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大多數商品徵收25%的關稅,但對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的商品給予豁免。
2、對所有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徵收25%的關稅。
3、對所有進口的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徵收25%的關稅。
4、對全球統一徵收10%的關稅。
5、對中國徵收125%的關稅,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值包裹徵收90%的關稅。
另外,Trump昨日也表示將“很快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換句話說,關稅戰第二階段將聚焦於“特定領域關稅+中國問題+其他國家談判”
不得不說,管理預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正如魯迅先生在《無聲的中國》中有一個著名的小橋段:
“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其實不止中國,同樣的道理放在全世界都適用——在瘋狂的全球“對等關稅”威脅結束後,一些國家和地區反倒覺得“10%基礎關稅+特定領域關稅”勉強可以接受了……
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和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在白宮宣佈總統的新政策,隨後美股迅速反彈。
接下來試著分析一下事情可能的走向。
1、
“暫停徵收”不等於“不徵收”,這部分將視接下來90天裡各國與美國的談判情況而定,各國如果無法提出《打動美國的條件》,關稅早晚還是會落地,具體可以參考之前美國同加拿大、墨西哥的談判。
類似的思路很符合Trump長期宣稱的所謂“交易的藝術”——先極限施壓,憑空捏造出若干籌碼,然後再手握籌碼以優勢地位同對方談交易。
而中方尋求的是平等談判地位,顯然不願意如此被美國訛詐。
2、
Trump的談判策略是“一對一”,“大對小”,拋棄最惠國待遇的模式,以此為美國謀取貿易最優解。
舉例來說:歐盟強一些,輸美產品可替代性更差一些,我就稍微對它讓步一點;越南弱一些,輸美產品可替代性更高一些,我就對它壓力大一些,分級設定關稅。
這種做法其實就是WTO出現之前的模式,跟地緣政治領域的恃強凌弱沒有什麼不同,對小國是很不利的,很難想象哪家“一對一”談判時能跟美國談出一個平等協議。
即不僅僅是關稅戰本身,Trump談判的方式也是在顛覆現行國際貿易秩序規則,是標準的單邊霸權舉動。
3、
接下來90天會是一個關鍵時期,對中美來說都是一種壓力測試,誰的內部經濟形勢穩中向好,誰在處理對外關稅問題時就會更有底氣。
但總的來說,談判空間非常小,且即使最終出現緩和也不可能完全回到從前,就像2018至2020年貿易戰1.0那樣。
經此一役,相信中美乃至世界都將為未來的冷戰正規化做準備,為這種戰略與經濟分裂格局下的《平行世界》做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