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7.5出國留學,我卻成為全班唯一沒畢業的人….

學英語可從來不是一件容易事,為了和託福、雅思順利分手,不少小夥伴真是要熬禿頭…學英語的基本功就是要背單詞,然而真實情況卻是:前腳背後腳忘,詞彙量還停留在“abandon”,可就算你雅思考了7.5,到了國外還是會發現,自己的英文水平可能跟不上國外大學課堂進度……
From 雅思哥
微訊號:ielts365

坐在紐西蘭塔卡普納海邊,看著application to repeat a failed course的表格, 內心除了絕望還是絕望,全班同學都畢業了,就剩下我一個。

這是我第三次fail了,academic的課程fail了兩門,non-academic的實習居然也fail了。
國內的親人朋友沒有人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
我收到的資訊都是要加油,要努力,從考雅思到線上創業,頭上的白髮,眼角的皺紋,35歲的我真的不再年輕,我拼了一路卻還是fail。
所以,今天想總結一下自己fail的原因,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本人就讀的是教育專業,雅思考到了7.5。
但是,我長期以來英語一直沒有用於交流,只是用來學習加上考試,導致在全英環境下經常出現交流失誤的現象。
Dashboard上的通知閃現好多遍,我印象依然不深;遲來了一週,錯過了tutorial, APA reference還沒搞明白,作業就交上去了。
兩個半小時的課程,我能聽懂的不到三分之一,去國際學生支援中心, 同為華人的tutor特別驚訝,因為她用英語說的指示我反應得非常慢,還經常理解錯。
上課的時候,lecturer在用英語讀一段文字:
If you are in advantaged situation, please step forward, if you are in disadvantaged situation, please step backward. 
我聽懂了三個,一直往後退,聽到一句Are you bilingual?我終於往前跨了一步。
再後面的,聽不懂了,傻傻站在那裡,教授走到我面前,一臉的同情和無奈。
最慘的是藝術課上,教授居然用英語教我們彈尤克里裡,我完全傻眼了,很多時候,我都需要先看看別的同學做什麼,才能知道自己該幹啥。

第一次去Dashboard上面上傳作業,整個人都是傻的,從來沒有這樣交過作業,連檔名該用什麼都不知道。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看著班裡年輕的同學一手敲擊鍵盤一邊聽課,可是我做不到,我顧了聽就顧不上寫。
與國內反覆強調要點不同,西方大學的講師課上不會反覆強調,40分的大作業我們拿到sample是博士寫的,看都沒看懂。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沒有跟同學討論的習慣。
沒搞清楚什麼是reflective writing, 把作業當作雅思考試了,自己一人獨立完成就交上去了。 
拿去我們的dean那裡,他說:
Yan, this is assignment, not test, you can discuss with others. 
因為一直以來寫作還可以,就沒有和別人討論。
而且同學們都太年輕了,我不好意思。可是沒想到西方的lecturer看的不是你的表達,而是你的思維,你critical的能力。
我以前從沒有這樣訓練過,加上課程內容不是很明白。
於是,我在復活節的前一天在dashboard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分數——44分,我哭得肝腸寸斷。
可我已經沒有退路了,該怎麼辦呢?
因為幼教的graduate diploma一年要學包括實習十門課,後面的課程實在太集中了,三門課作業堆在一起的時候,整個人都忙的天昏地暗。
而且所有的作業都是writing,沒有客觀的標準答案,沒有樣本供參考,在讀完參考文獻寫東西的時候,很容易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我費了好大勁終於明白了要用reading裡面的內容來支援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犧牲自己觀點去迎合某一個理論。
我上大學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國外大學裡的lecturer完全沒有板書,我的成績單上最差的就是聽力,只考了6.5,全是靠刷題的,導致了交流的障礙和聽課的困難。
國外強調教育者作為聆聽者和觀察者的重要性,而我一直忽視了聽,我把重點放在了表達。

於是乎,藝術課成績下來的時候,我驚訝的發現自己又掛科了,17/50,。兩個原因,一個是我對這些東西確實不懂,另一個是所有寫的點不夠細化。
第一次作業fail,我以為自己問題出在了引用和查重率上。
後面幾次作業,相似率只有2%,但分數依然很低。我收到了lecturer的反饋,大意是這樣的:
1、說了是sustainable conversation,但你哪一點sustainable了?
2、你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做了太多假設;
3、(幾乎每一處引用後都會說)When did this study take place?或者是Can you explain more clearly ?
再比如,我寫: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family should be a social group with feature of shared residence…
教授就反問道:Which definition?
所有的這些都是邏輯的失誤,而這些是我在以前從沒關注過的。
國外注重privacy, 我不知道別的同學的分數,更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求幫助。
第一次交作業之前,SSC的人幫我看了,在她的指導下,我才把reference改好。
我覺得我學會了,但在自己寫的時候,沒有養成用資料就立即reference的好習慣。
總是到交作業之前手忙腳亂的找reference。
教授看了之後無比痛心,他說你的詞彙語法真的問題不大,你去借來同學的作業看一看。
另外一個朋友對照lecturer的批改讀了我的作業後,也說套話大話太多,細節太少。
寫在最後:
在國外掛科,就只有重修這一條路了。
我又要和家人分別好久了,這一年裡,充斥著來自學業、開支甚至還有情感的壓力。
和家人分別一年,影片的時候家人說:別哭了,上課聽的懂嗎?作業會寫嗎?
看著Mt.Eden學校裡學生穿校服的樣子,無數次的幻想我的孩子穿著校服走進校園的樣子。
可是現在,我fail了,所有的許諾和幻想都成為了海市蜃樓。
當我們走出國門,揮手告別故土,要做的事情還有許多。
坐在國外教室裡的我們,不要忘了考雅思的辛苦,不會的要和外國同學多交流。
分享了這麼多內容,希望能借此給大家先打一劑“預防針”。
還在國內的時候,可以多多訓練聽力,除了刷真題,也要下意識地去看一些無字幕的新聞或電影,為未來的留學生活做好功課。
加油!

本文系授權釋出,雅思哥,全國十大影響力教育自媒體,知名留學導師。每日釋出國內外雅思留學新資訊,歡迎大家關注雅思哥(ID: ielts365);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