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末有留言福利
老粉們都知道,作為一個教育公司的CEO,這些年來,我帶領團隊開參與開發過近50門課程!所以向來對知識付費保持警惕。但就在2月初,在大家都跟DeepSeek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我做了件讓自己都驚訝的事——花了近兩萬元報名MIT的AI課程,給小小常給報了一個適合孩子的AI應用課(當然,比我的課便宜得多)。

(現在看這賬單還肉疼呢)
做出這個決定,並非頭腦發熱,而是作為父親和公司管理者,經過反覆思考後的選擇。當小小常的小學已將每週一節的程式設計課設為必修課,當看到團隊開會90後同事能熟練運用AI工具最佳化方案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們這代人正站在人類認知革命的關鍵節點上。
AI這麼火,不少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去年,我也沒經受住網紅博主和低價課程的誘惑,買過不少199、299講述AI應用的熱門課程,本以為能以實惠價格學到知識,實際學下來卻大失所望。實際內容浮於表面,都是我早就知道的東西。

上面是我報過的課程的一部分。基本上聽了幾節,就棄了,因為講課水平有限,並沒有提升我的認知。
我發現,但凡一個博主一直滔滔不絕、眉飛色舞地告訴你“AI太牛X了,再不上車就被時代拋棄了”,卻絕口不提AI的侷限性時,基本上可以判斷他不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水平是非常有限的。
就拿AI的幻覺問題來說,只要是真的自己經常用的,是肯定會發現的。我為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提醒大家《警告!DeepSeek特別擅長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千萬別被騙了!》,回過頭重新翻看那些課程的目錄,竟沒有一個講到了AI為什麼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以及我們又該如何應對,但在我看來,這些關於AI原理和應對策略的內容,其實非常重要。
嗯,我知道你們可能在想什麼,可能有人會說,AI工具不是開啟就能用嗎?幹嘛要專門學?在我看來,這是個誤區,AI是一種工具,而工具在不同的人手裡,效率會差幾十甚至幾百倍。AI工具雖然看似入門門檻低,但如果沒有系統的學習,想要深入掌握並有效運用,是非常困難的。
事實證明,在學了MIT的課程後,更印證了我以上的想法。
我報的這門課是Applied
Generative AI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翻譯成中文叫“用於數字化轉型的應用生成式AI”,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就是學習生成式人工智慧是怎麼來的,怎麼工作的,如何應用在工作裡,比如最佳化流程、創新產品,讓你知道它在商業上能發揮多大作用。
Generative AI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翻譯成中文叫“用於數字化轉型的應用生成式AI”,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就是學習生成式人工智慧是怎麼來的,怎麼工作的,如何應用在工作裡,比如最佳化流程、創新產品,讓你知道它在商業上能發揮多大作用。

總共8周的課程,內容非常豐富且深入,像我上週課程學的就是大語言模型運維(LLMOps),大語言模型(LLMs)正在改變人工智慧的格局,發展極為迅猛。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特別聰明的“語言學霸”,是能理解、處理和生成人類語言的智慧大腦,課程中講到,大語言模型市場從23年到30年,複合年增長率預計達到79.8%。
這一模組的課程大綱可以給大家看下。




這門課程,以圖文、影片結合教學,還有作業用於鞏固知識,每週建議的學習時間長達8-10小時!課程體系設定很系統,感覺能讓人學得紮實,所以儘管價格高達2000多美元,為了真正提升自己,我還是咬咬牙報名了。

我現在只學了一週(課是上週才開始的),知道了很多之前不瞭解的AI工作的底層邏輯,提升了自己認知,雖然花了不少錢,但我覺得這個課非常適合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去學,比那一堆299的課值。
最近和大學同學(某大廠演算法總監) 吃飯,他說的一句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現在小孩學AI就像我們當年學英語,不是要當翻譯,而是要獲得開啟新世界的鑰匙。”
因為我已經見識到AI的強大功能,也深知它對未來的重要性,便想給小小常也報個AI課學。他們學校有個傳統,每個六年級的孩子都要做畢業設計,明年就輪到小小常了。以往從選題、查資料到製作PPT和演講,很多家長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這就是佈置給家長的作業,隨便應付過去。但現在我不這麼想了。要是兒子能早點接觸合適的AI知識,明年他就能自己獨立完成這樣的專案了。
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連語數英等主科的學習都忙不過來,為了一個畢業設計專門報一門課,不值得。但我不這麼認為。
AI技術日新月異,孩子如果不瞭解、不學習,未來極有可能與時代脫軌。而且,學習AI並不是增加孩子的負擔,而是讓他們學會如何利用AI提高學習和生活效率,讓AI成為他們的得力助手,同時也學會藉助AI提升自身能力。
起初,我想讓他直接看我學的MIT的這門課,但這門課程的內容並不適合孩子。它主要面向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內容特別硬核,扔給五年級娃簡直像讓幼兒園孩子學微積分!
後來也是各種機緣巧合,給孩子選定了一門課。瞭解課程設定且試聽過後,也讓我更堅定了之前的想法:給孩子的AI教育根本不是培養碼農,而是要讓他們像呼吸一樣自然地把AI變成“外掛大腦”!讓他們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再讓他們把這些想知道的“不知道”都變成“知道”!
正因為踩過那麼多299元"三天速成"的坑(你可以理解為把維基百科AI詞條做成PPT),也咬牙買過MIT的企業級課程,我逐漸明白,好的AI課程的關鍵就在於既要深入剖析底層邏輯,又要契合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對於小小常來說,課業繁重,又處於小升初的關鍵階段,時間寶貴,因此選課時我是慎之又慎。
實際瞭解一圈下來發現,跟給成年人AI課市場差不多,面向孩子的AI課市場也存在不少問題。很多課程只是藉著風口“割韭菜”,真正踏實用心做課的並不多。比如有些課程只是拿幾個開源庫包裝一下就號稱“人工智慧”課程,還有些把AI助手當成簡單的百科全書來教學。
我在給娃選課前,找了幾個非利益相關方的內部人士諮詢了一下,給我透露了不少內幕。


(一部分聊天截圖,篇幅所限,就不把所有關於AI課的評價發出來了)
基於這些經歷,我給自己定下了三條選課鐵律:
其一,課程必須講解AI的侷限性,凡是隻鼓吹AI無所不能的,直接排除;
其二,要有完整真實的專案閉環,也就是從專案選題到成果展示,全程都能運用AI工具;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孩子的AI思維,而不只是傳授操作技巧,這就好比學車,不能只學會踩油門,更要熟知交通規則。
總之一句話,我就是希望能找到一門真正貼合孩子需求,不浪費他時間,又能讓他實實在在學到東西的課程。
我最後給他挑了一門大班直播課,是北京當地比較有名的做信奧賽培訓的教育公司研發的。現在每週六是我們的AI學習時間。他上他的直播課,我上我的MIT的課。雖然他現在面臨小升初,時間很有限。但是一週一個小時的AI應用課,很有趣,也不燒腦,他學得很開心,就當成是做奧數題之餘的一個調劑。
週一晚上/週二早上我們會請這個教育公司的創始人到直播間講講在AI時代孩子們要掌握的AI工具,以及該怎麼學。感興趣可以預約一下:
重
預
預約直播,評論區聊一聊你對AI的看法?隨機抽5個留言贈送《常爸給孩子的未來科學課》(30集音訊課)

1
END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