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
源:格上基金研究
01
2025年2月以前市場回顧與未來展望
近期宏觀經濟資料回顧與未來展望

國內宏觀回顧
本月公佈了2024年12月的金融、通脹和經濟資料。從經濟資料來看,2024年實際GDP同比增長5.0%,四季度實際GDP當季同比增長5.4%,超出市場預期。工業方面,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6.2%,高於11月份的5.4%,全年增速達5.8%。12月雖然12月是生產淡季,但在“兩新”政策、春節前置以及搶出口的推動下,製造業增加值增速逆季節上漲。投資方面,1-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3.2%,增速較前值下滑0.2個百分點。分項來看,2024年製造業帶動投資規模平穩擴張,基建投資維持穩定增長。2024年製造業投資增長9.2%,增速與前三季度持平;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2%,增速較三季度基本持平。通脹方面,12月CPI出現了邊際下行,結構上呈現出“食品下跌,非食品上漲,核心通脹偏低”的分化特徵。12月PPI同比為-2.3%,上月-2.5%,PPI降幅收窄,前期增量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消費方面,消費市場加快回升。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增速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2024年社零增速為3.5%(2023年基數較高,為7.2%),前三季度消費偏弱的主要因素是地產低迷下,居民財產性收入和財富效應的大幅降低。隨著四季度股市樓市逐步出現企穩跡象,疊加“以舊換新”等消費和社保支援政策加碼,消費逐步進入改善狀態。
國內宏觀未來展望
展望2025年,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內生動能逐步恢復的過程中,工業經濟仍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在工業基本盤持續穩定增長的情況下,有效需求的持續恢復、新質生產力的進一步推進以及綠色工業的轉型將繼續推動工業增加值保持較高增速。2025年一季度經濟有望延續當前的復甦趨勢。首先,在美國關稅政策正式落地之前,出口商依然有較強的“搶出口”意願;其次,以舊換新政策短期對消費有較強帶動效用,2025年額度將進一步擴容,首批資金810億元已經下達;最後,在地方債務支出減負後,專項債“負面清單”管理有望進一步提升地方資金使用效率。
海外宏觀回顧
美國總體通脹再度反彈,核心通脹略有走軟。12月美國CPI同比2.9%,前值2.7%,核心CPI同比3.2%,前值3.3%。總的看,在經歷了4-9月份的通脹連續下行後,美國通脹連續3個月反彈,但核心通脹終於出現了邊際降溫。其中,能源通脹降幅收窄,核心商品通脹降幅略有收窄。12月能源項同比降幅較11月份收窄2.7個百分點,主因油價大幅反彈。
非農資料超預期。美國12月非農新增就業25.2萬人,大超預期的16萬人,前值由22.7萬人修正為 21.2 萬人。12月非農新增就業資料超過市場預期近10萬人,也是自10月非農大幅下降後,連續第二個月就業新增超過20萬人。另外,美國12月失業率下降至 4.1%,預期和前值均為 4.2%。大超市場預期的12 月非農就業資料公佈後,市場押注1 月大機率將跳過降息。
海外宏觀未來展望
12月通脹資料的波動對美聯儲當下決策的影響並不大,後續FOMC會議上或仍暫停降息。截至1月15日,CME美聯儲觀察工具最新資料顯示,市場預計1月不降息的機率為97.3%,目前而言2025年降息1-2次是基準情形。
預計未來將放緩降息節奏。12月FOMC會議宣告與相比11月僅將未來增量降息考慮的表述增加“幅度與節奏”。鮑威爾在釋出會上解釋為“幅度”指向更接近利率終點,明年難再有100bps的降息,“節奏”指向明年降息節奏將再放。
1月市場
權益市場回顧
1月份(截止2025年1月20日),主要指數走勢跌多漲少。具體來看,離岸市場表現相對最好,恒生科技和中國網際網路指數領漲,本月分別上漲2.84%和1.18%;上證50和上證綜指領跌,本月分別下跌3.56%和3.20%。
從行業來看,表現為跌多漲少。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6個行業上漲,其中有色金屬,機械裝置,汽車行業領漲,漲幅分別為5.37%,1.63%,1.26%。公用事業,非銀金融,煤炭行業領跌,跌幅分別為5.64%,5.85%,7.11%。
權益市場展望
從歷史規律來看,A股春節後的表現往往要好於節前。1月20日乃至春節前,市場的催化劑或相對較少,而在春節後,市場上漲的催化劑可能相對更多。並且從微觀層面而言,歲末年初跨過考核視窗期有調倉的需求疊加春節前實體企業的流動性需求較大,導致節前日曆效應普遍偏弱。從924行情拐點以來,核心驅動邏輯仍然是政策加碼逆週期調節。而在12月兩大重磅會議召開以後,特朗普就任前,市場處於預期空窗期,易受交易因素擾動。當前A股市場估值處於歷史中等水平,一方面,隨著存量政策加快落實以及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經濟基本面呈逐步改善態勢。另一方面,特朗普即將上任美國總統,美國對華政策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短期帶動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但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基本面和A股盈利情況主要取決於國內政策加力方向與政策力度。
債券市場回顧與展望
近期長短端利率走勢較為分化。截至1月14日,10年國債收益率下行至1.64%附近,1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至1.23%附近。
1月10日,央行公告“鑑於近期政府債券市場持續供不應求,中國人民銀行決定,2025年1月起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後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資金面顯著收緊,短端利率出現了大幅上行。央行暫停買入的行為也對債券市場釋放了更強的調控訊號。債市調整以1年期國債調整為主,或與資金利率下行預期落空有關。
政策層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宏觀政策做出了過去很多年以來最為積極的定調,會議明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體現在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貨幣政策體現在適時降準降息。但目前經濟基本面仍然偏弱,後續政策落地時間和效果有待觀察。對於債市來說,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債市有利,流動性預計維持合理水平。
地產市場回顧
房地產投資仍在深度負值區間。1-12月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10.6%,前值-10.4%,年底開發投資增速有所回落,顯示出市場調整的壓力持續存在,房地產行業當前仍處於深度調整階段。
不過從需求端來看,房地產銷售面積跌幅持續收窄,價格回穩訊號開始顯現。2024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2.9%,相比於前三季度跌幅繼續收窄;單月增速出現反覆,1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當月同比增速為-0.5%,較11月有所回落。從價格端來看,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環比降幅均繼續收窄。
當前來看,地產銷售端在政策提振下有所改善,但行業深度調整的基本面並未扭轉,房地產總體仍處於調整中。
地產市場展望
整體來看,近期銷售端、價格端先後出現企穩跡象,顯示市場信心有所回升,只是需求端傳遞到投資端還需要一些時間。
房地產“止跌回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策協同發力,持續用力,將制約房地產持續修復的堵點逐一突破。其一,穩經濟才能穩地產。2025年,我國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透過經濟增長帶動收入增長,從而實現居民預期回暖和消費能力修復。其二,去庫存政策持續用力才能加快實現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2025年,專項債對存量房收儲和對存量土地消化支援政策落地,央行保障房再貸款工具和“白名單”專案貸款使用到位,新房市場量價有望於2026年全面回到正增長軌道。
往後看,2025年央行會繼續實施有力度的降息降準,而且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也會適時下調,進而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下行。並且,不排除2025年透過較大幅度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行等方式,繼續對居民房貸實施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在各項政策持續加碼的情況下,2025年有望實現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02
2025年2月以前各類指數和策略表現分析
各指數表現及歸因分析

本月A股市場震盪下跌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市場情緒的不穩定、市場熱度回落引起的成交額下滑和部分經濟資料不及預期等。港股則是收到了一些外部擾動,包括強美元和高美元無風險利率帶來的流動性壓力,以及美國對華相關科技制裁以及特朗普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美股方面,12月通脹資料顯示美國經濟仍有韌性,但當前估值水平偏高,盈利是後續走勢的關鍵變數。
各策略表現及歸因分析

股票策略表現及歸因分析

進入2025年一月,市場賺錢效應不強。海外方面,全球市場的交易主題仍然圍繞特朗普交易和降息程序。目前通脹指標仍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美聯儲不急於降息,納斯達克指數微跌0.47%。港股震盪,當下港股的震盪體現了市場對未來政策、經濟恢復的觀望。事件上,美國國防部將騰訊、寧德時代等多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1260H清單,導致相關公司股價大幅波動,全月恒生指數下跌0.82%。國內方面,市場處於政策、業績真空期,且臨近假期,市場活躍度較前期有所收斂,滬深300下跌3.8%。

行業上僅有色金屬上漲2.83%,市場無明顯主線,建築裝飾、計算機、非銀金融跌幅靠前。
程式化期貨策略表現及歸因分析

1月商品市場波動率震盪下行,延續上月弱勢狀態。多數板塊處於震盪上行狀態,整體來看趨勢性一般,賺錢效應較為溫和。但是,過去幾年CTA策略持續較長的時間在低波動的環境運作,策略處於低位。接下來,美國進入降息週期,國內政策刺激經濟復甦,對於商品價格提供支撐,疊加地緣政治多變,波動趨於加大,適合當前位置佈局CTA。

阿爾法策略表現及歸因分析

1月,A股成交額在萬億左右,流動性相對充足。小盤風格快速切換,先是延續前期下跌走勢,隨後迅速反轉,保持上漲的趨勢,對部分量化多頭產品產品的小幅度的影響,但持續時間相對短暫。

後市策略觀點
主觀多頭策略
目前距離明年3月兩會後具體政策細則的出臺,當前正處於政策落地前的過渡期,短期A股預計繼續震盪。中長期維度,A股估值依然處於相對安全的位置,國家正視目前通縮的經濟情況,預期後續會配套出臺更加實質性的擴張舉措,旨在逐步杻轉經濟通縮的局面。如果政策能夠有效轉化,那麼極有可能是新一輪週期的起點。美國層面,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後,預計美國經濟會保持一定熱度,但也會不同程度推高美國通脹水平,後續降息的節奏還是要看通脹的情況。人工智慧的演繹取決於行業的持續創新。當前AI硬體龍頭公司靜態估值不貴,但股票波動率可能會變大。軟體方面,自動駕駛和 AI Agent(智慧代理)近期都有新進展,行業也受益於整體降息的大環境。
量化多頭策略
美聯儲降息,疊加國內政策釋出,A股暴力反彈,以上證50及萬的小市值為代表的大盤、小盤風格佔優,有利於量化策略的發揮。
CTA策略
海外方面,美國大選落地,特朗普上臺,特朗普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增加關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球貿易關係。關稅在增加了進口商品成本的同時,對相關大宗商品的價格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大宗商品的波動可能會加大。另外,地緣政治的影響仍舊存在。國內方面,當前商品市場等待經濟基本面復甦,企業需求回暖,隨著後續對商品需求加強,商品價格有望在中長期復甦。當前商品價格整體處於低位,隨著商品價格步入通脹,商品價格預計將呈現震盪後上行的走勢。
市場中性策略
中性產品一方面從市場交易活躍度來看,在經濟復甦的程序中,交投活躍,利好alpha收益的獲取;另一方面,由於對沖了beta的部分,波動方面一般中性產品比量化多頭產品會更小一些。
債券策略
2025年債券市場並不悲觀,具體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其一,美國大選中特朗普勝選,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潛在的加徵關稅、科技行業出口限制及外需承壓等增加國內宏觀不確定性的因素;其二,中長期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經濟修復更可能延續波浪式前進的態勢,債券市場慢牛的根本邏輯還沒有被動搖;其三,本輪政策組合拳中,貨幣政策拿出了十足的誠意,積極維持寬鬆環境為債券投資保駕護航。但鑑於2024年底債券利率快速下行,部分透支了2025年的貨幣政策空間,疊加利率已然處於低位,2025年債券市場的波動或大於過往。2025年債券配置邏輯不改,建議投資者降低收益預期,適度提高波動預算換取一定收益彈性,也可以適度參與妥益於風險好提升的轉債資產。
掌握更多配置觀點及產品資訊,請詳詢客戶經理。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