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倫敦的雨淅淅瀝瀝下著,但奈傑爾·法拉奇的笑容比大本鐘還刺眼。
這位曾被英國主流政壇視為“政治小丑”的極右翼領袖,正對著鏡頭高舉雙手慶祝,背景是改革黨(Reform UK)的藍白旗幟——此刻,這面旗子插在了英國百年“傳統兩黨”制的“廢墟”上。

據BBC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5月2日,法拉奇領導的英國改革黨以674個地方議席的碾壓式勝利,讓工黨和保守黨同時體驗了“被歷史踢下舞臺”的腳感。

說起極右翼,這個詞聽起來就有點讓人不寒而慄。
在歐洲的歷史中,極右翼勢力往往與極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排外思想等緊密相連。而現在,它們在英國的地方選舉中大獲全勝,這背後的原因和影響,值得探討。
近年來,英國的日子的確不好過,脫歐的爛攤子還沒收拾乾淨,經濟上的問題又接踵而至。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物價飛漲,民眾生活成本那是蹭蹭地往上躥。同時,失業率也不低,尤其是年輕人。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民眾對傳統的政黨怨聲載道,覺得他們沒本事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只會互相扯皮、推諉責任。
而英國極右翼勢力就像是看到了機會,趁機而起。他們在選舉中丟擲了一系列極端的主張,比如限制移民、加強邊境管控、推行民族主義政策等等。
這些主張很強硬,能在短時間內吸引一部分民眾的眼球。那些對現狀不滿的民眾,尤其是那些覺得自己受到了外來移民衝擊的中下層白人,覺得極右翼勢力能夠為他們主持公道,於是就把票投給了他們。

大家或許還記得,去年七月英國工黨領袖斯塔默上臺時,彼時的英國媒體鋪天蓋地渲染著“紅色黎明”,彷彿保守黨十四年的統治終於迎來了正義的終局。
但誰又能想到,不到一年時間,這位西裝革履的律師首相,就要面對自家議員在朗科恩選區被6票掀翻的荒誕劇情,而對手,正是那個曾被政客們嗤之以鼻的“脫歐遺老”法拉奇。
更諷刺的是,這個號稱代表工人階級的工黨堡壘,去年還以60%的絕對優勢穩坐釣魚臺,如今卻在自家後院被極右翼抄了老家。
這場選舉的魔幻情節,簡直比英式幽默劇《是,大臣》還離譜。
當斯塔默對著鏡頭擠出“令人失望”四個字時,他背後是工黨僅剩的99個席位。而保守黨更慘,672個席位直接腰斬到316個。倒是改革黨,這個五年前還被當成“政治快閃族”的英國邊緣小黨,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最大贏家。
難怪有網友調侃:“英國政壇現在就像一鍋煮過頭的英式早餐——原本的煎蛋香腸全糊了,只剩下一坨 baked beans(番茄醬烘豆,暗指極右翼)在咕嘟冒泡。”

但這場“豆子革命”絕非偶然。
看看工黨這半年幹了什麼好事:一邊砍掉窮人的冬季取暖補貼,一邊給遺產稅加碼,退休金改革改得英國大爺大媽直跳腳。
至於保守黨,他們忙著在“盧安達難民計劃”上扯皮,內閣分裂得比摔碎的瓷茶杯還碎,選民不跑才見鬼了。
兩大黨聯手給民眾表演“比爛大賽”,結果就是讓法拉奇撿了個天大的便宜。這位“英國特朗普”甚至不需要提出建設性方案,只要舉著“反移民”“反制裁俄羅斯”等招牌,就能讓憤怒的選民把抗議的臭雞蛋砸向威斯敏斯特。

不過最精彩的戲碼,還得看法拉奇本人的“鹹魚翻身”。七次競選議員失敗的經歷,曾經是BBC政治喜劇的經典素材,如今卻成了“逆襲神話”的註腳。
當他站在克拉克頓選區的講臺上,用那副標誌性的沙啞嗓音喊出“政治正確正在謀殺英國”時,臺下揮舞著米字旗的選民們彷彿看到了救世主。
儘管這位“救世主”的競選團隊上週剛被爆出種族歧視醜聞,但又有誰會在乎呢?在英國,極端言論越是刺耳,越能刺破主流媒體的“虛偽面紗”。就像他那位跨大西洋“好兄弟”特朗普說的:“壞名聲也是名聲啊”!
更值得玩味的是歐洲大陸的連鎖反應。當德國選擇黨在州選舉中攻城略地,當匈牙利歐爾班對著歐盟豎中指,英國改革黨的勝利就像按下了一個多米諾骨牌的開關。
法拉奇在勝選演講中意味深長地提到:“歐洲的舊統治者們該醒醒了!”這話翻譯過來,大概就是“極右翼的春天來了,你們這些老古董等著被掃進歷史垃圾桶吧”!
難怪有分析人士哀嘆:“英國脫歐時只是拆了歐盟的房子,現在他們連自家祖宅都要放火燒了。”

說到底,這場選舉最大的輸家可能不是工黨或保守黨,而是英國民眾自己。
他們用選票發洩了對現狀的不滿,卻可能親手開啟“潘多拉魔盒”。當極右翼從街頭抗議走向市政廳,當排外主義從網路噴子變成政策檔案,斯塔默們或許還能用“中期選舉挫折”來自我安慰,但歷史表明,1933年的柏林,也是從一次“令人失望的地方選舉”開始崩壞的。
雨還在下,唐寧街10號的門檻上,斯塔默的皮鞋沾滿了泥水。比爛、不得人心,英國“傳統兩黨”的作為比泥水還冷還渾濁,由此留下的選票中間地帶,已被極右翼改革黨填滿,不過英國選民們也不知道,剛剛經歷的地方議會選舉是否會是一次更危險的失控?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