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主席/tuzhuxi 20250113
2025年1月9日,馬斯克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X上與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領袖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進行了一次線上交流。當時即有20萬人撥入。此事引起德國及歐盟主流政黨、政客、官員的極大震驚、不滿與憤怒,因為馬斯克繼之前在X及德國《世界報》公開支援AfD後,更進一步加碼,直接為這個極右翼政黨及其領袖提供了聲音。不排除歐盟對馬斯克及其平臺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本文是對這次訪談的分析,並另附帶註釋的20,000萬字訪談全文。

德國現在政府已經垮臺,將在2025年2月23日舉行聯邦議會選舉,由此確定下一任聯合政府及總理人選。目前,最有機會上臺的是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的總理候選人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其所在的政黨正是默克爾所在的政黨,政治標籤“中右”,代表德國的建制派精英政黨。
而從特朗普在美國大選獲勝不久,去年的12月份以來,馬斯克高調介入歐洲政治,首先由公開支援德國極右翼政黨拉開序幕。“只有AfD才能救德國”已經成了馬斯克的口號。他不僅在X上親自發聲支援,疑似推送有利於AfD及民粹立場、價值、議程的資訊,更在德國主流大報《世界報》發表文章評論,呼籲德國選民在選舉中投票支援AfD。(文章全文參考《好文推薦#36|馬斯克發文支援德國選擇黨:一石激起千層浪黨》
AfD最核心(同時也最為突出的議程)是反移民,本質是處理德國白人原住民(與這片土地有數百年“血緣聯絡”的德意志人)與外來異質族裔的關係。不妨這麼理解:1930年代的納粹解決的是“猶太人問題”(Judenfrage),2020年代的AfD要解決的則是“穆斯林問題”——主要指自2015年以來湧入德國的700萬以阿拉伯穆斯林為主體的難民和其他非法移民。與1930年代的德國不同,AfD的議程不再是種族清洗,更不可能是種族滅絕,而是一系列的政策手段——從加強邊境管控,到取消移民享有的經濟社會福利待遇,到嚴打犯罪,到改變輿論對移民及少數族裔的態度,到大規模驅逐移民,到對少數族裔的強力文化同化。
與1930年代的猶太人問題不同:當時的猶太人是德國的上層精英,不成比例的影響和控制著德國的經濟、社會及文化。猶太人高度同化,成為德國社會的一部分(並且德國猶太人是全歐洲同化程度及經濟社會地位最高的)。德國中低層民眾對德國猶太人的態度更多的來自仇富、仇精英,帶有明顯的階級維度。種族主義則將反猶“科學化”“合理化”。至於宗教反猶,則只為20世紀的“科學反猶”“經濟反猶”“文化反猶”提供了歷史語境。
2020年代的德國穆斯林難民(這裡不包括更早的穆斯林移民群體,即土耳其穆斯林)則是德國社會的邊緣群體,他們帶來的更多的是治安、經濟社會資源擠佔,以及德國主體文化的可持續性問題。文化層面,德國人一直認為過去十年入境的阿拉伯穆斯林移民數量太大、速度太急,文化差異太大,又廣泛聚居,幾乎不可能同化,無法融入德國主流社會,且一旦移民的數量達到絕對的臨界點後,變得不可逆,將對德國社會產生長遠影響。
1930年代納粹上臺的背景大家都很清楚:一戰後,德國在《凡爾賽條約》裡的大量賠款(喪權辱國的經歷);經濟不振,高通脹、高失業。激進政治迅速崛起,當時代表“極右”的是納粹黨,代表“極左”的是共產黨,兩個意識形態陣營在爭奪民眾支援。德國共產黨講的是階級矛盾,把問題歸咎為資本主義及其生產關係與制度,嚮往的是蘇聯模式;希特勒提供的則是“血與土”的浪漫主義,德意志民眾、日耳曼人、雅利安人,其如何受到外來種族猶太人的汙染和傷害。希特勒很好地利用了歐洲大陸歷史悠久的反猶偏見,將德國的現實問題(以及一切社會問題)歸咎於猶太人,為中低層民眾提供了一個以種族、民族生存發展為基礎的宏偉藍圖。最終,納粹贏得了民心,收割了中低層民眾的支援,並自下而上,逐漸籠絡了精英支援(2020年代的美國特朗普主義/MAGA與此如出一轍,似是歷史重演)。相比德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和理論,納粹的理論有諸多好處:
第一,德國共產黨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相對更復雜,有太多的理論和哲學層面的東西,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不易理解,納粹的則很簡單,就是血緣、種族,與生俱來的東西
第二,共產主義訴諸的是理性、提供的是理論,要求有歷史視角,納粹訴諸的是感性、浪漫、情感、直覺、衝動。後者更加樸素、本原,指向很多人的內心
第三,共產主義對“我們”和“他們”的界定不太清晰,很多中間人群不知道自己應該處在什麼位置——譬如所謂的“小資產階級”(專業人士、知識分子、管理者)、城市小工商業主、“自由職業者”、農村的富農等。納粹則很簡單,你是德意志/日耳曼人/雅利安人還是猶太人,由血緣確定,有相對明確的標準。而只要你是雅利安人,就自動成為納粹事業的一部分,享受最高待遇。這個明確劃界是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無法匹配的
第四,納粹的反猶主義在歐洲大陸有廣泛的歷史社會文化宗教根基,而且越往基層走(“下沉”),這種基礎越強。共產主義在德國則缺乏同等的歷史基礎(中國自古即有“大同”社會的理想)
第五,納粹是負面的,有很多的負能量,建立在仇恨的基礎上,共產主義則偏正面、正能量,其遠大抱負需要很多的理想和情懷,要克服各種偏見
第六,納粹比較容易國際化——作為一個普通人,和鄰國(波蘭、捷克、匈牙利、烏克蘭……)說德語的德意志人產生情感聯絡非常容易,都是“同胞”,但“全世界工人階級聯合起來”更難——因為這要求人們克服種族/族裔的屏障,把階級(經濟屬性)視為自己的第一身份,並將理性感性化。這是有很大難度的
第七,納粹“自帶”經濟分析、階級分析——納粹將德國的所有問題診斷為“猶太人問題”,而猶太人基本等於經濟精英,因此納粹自動地就所有中低層民眾的仇精英、仇富情緒都調動起來,相當於“內嵌”了一套階級矛盾論,這也是德國共產黨無法匹配的
第八,納粹的意識形態和世界觀,“自帶”對“共產主義”的否定——因為共產主義的提出者馬克思就是猶太人,其“國際主義”、弱化乃至否定國家和民族的理論被認為是猶太人顛覆德國/雅利安人“血與土”歷史、血緣、傳統、文化及種族的陰謀。
我們知道,剩餘的都是歷史了,在兩個陣營的歷史對決裡,納粹最後勝出,並改變了歷史。
德國是發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地方,給歐洲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徹底改寫了歐洲的歷史。猶太人大屠殺也是許多現代問題的源泉,迄今還在影響著中東地區。而作為歐洲經濟第一大國,德國政治的走向更是非常引人注目——在這個八千萬人口的歐洲大國裡上演的任何政治博弈,彷彿都是某種具有更大歷史意義的事件,能夠決定這個大陸的走向。
而德國人驚恐地發現,在一百年前納粹最早崛起的地方——德國圖林根州,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擯棄主流政黨,轉向極右翼政黨AfD。在去年9月的州選舉中,選民用腳投票,把勝利交給了AfD(AfD贏得了32.84%的選票,領先第二位CDU近10個百分點)。
而只要對反移民的AfD稍稍考察,就會發現,其從上層意識形態(價值、立場、歷史觀),到草根/基本盤,都帶有明顯的德國民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種族主義色彩。實際上,這和西方世界所有的極右翼政黨一樣,至少部分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納粹。這也是AfD被所有主流政黨描述為新納粹、納粹、法西斯的原因。
由於德國眾所周知的歷史,人們談右翼即色變,瞬間聯想到納粹、戰爭、猶太人大屠殺。在這個問題上,不同民眾之間又有結構性差異,簡單依地理來看,西德人更加反納粹;東德人更加支援納粹。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是經濟層面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東德經濟狀況更差,東德人也覺得自己一直被忽略,有更大的怨氣和不滿。二是歷史和文化層面的。二戰後,西德成了納粹德國/第三帝國的繼承國,去納粹化做得比較充分。民眾自小就有對納粹歷史的負疚感。東德則奔向社會主義新生,認為已經自動洗脫了法西斯的罪責。歷史清理不夠,其實就是整個東歐(包括烏克蘭和俄羅斯)極右翼/新納粹特別猖獗的原因。
當年納粹發家、今天AfD再次崛起的地方——德國圖林根州——正處在歷史上的東德。
由於德國的歷史,主流人群還是非常恐懼極右翼的,害怕歷史以某種形式重演。正如1920年代的德國精英鄙視搞街頭政治的納粹一樣,AfD也為德國的主流/精英社會所不齒(即使暗地支援,也得如此表現)。AfD猶如過街老鼠,不登大雅之堂。敢於公開支援AfD,會瞬間遭到社死。可以看出來,這和2016年的政治邊緣人特朗普及MAGA運動非常相似。他雖然有低層民眾的支援,但不受精英待見。這個情況直到2024年才開始扭轉,把許多精英帶了進來,而馬斯克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整個MAGA陣營政治重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聖誕節以來對特朗普/MAGA遞投名狀的扎克伯格只是最新的一個“政治出櫃”個案。)
馬斯克
自成立以來,AfD一直不入雅之堂,是第一個邊緣政黨。但德國經濟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由於各種原因(從能源價格到產品和技術競爭力),德國長久依賴的出口製造模式似乎難以維繫,失業率上升,福利預期下降,前景迷茫;同時,各種社會問題積壓並得不到解決,從基礎設施的破敗,到的教育體系脫節及落後。而其中最嚴重的是移民問題——從原來簡單的身份認同問題,一路發展成為危及老百姓安全的犯罪治安問題。俄烏戰爭實際上是壓斷德國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能源價格的上漲是這個製造業國家無法承擔的——而歷史好像在玩弄德國,前有“盟友”烏克蘭人炸掉北溪管道,後有德國人閹割掉自己的核電廠。德國對此似乎沒有辦法,而主流精英仍然刻舟求劍,把希望寄託在美國、跨大西洋聯盟、單極世界的舊秩序裡。越來越多民眾對默克爾以來德國的主流精英政黨及政客感到不滿,認為他們已經把德國帶到了溝裡,不可能再解決德國盤根錯節的政治經濟和發展問題。
歷史總以特別的方式重演。很自然的,人們開始把目光轉向提供激進解決方案的政黨。德國有極左翼代表——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Sahra Wagenknecht Alliance);極右翼當然是“德國選擇黨”(AfD)——德國選擇黨的反移民議程、對援烏的牴觸,對美國/歐盟單極秩序的懷疑,以及對德國“血與土”民族主義的願景,開始贏得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援。在這個已經完成自我閹割、極度懼怕民族主義,喊“讓德國重新偉大”基本可以被標籤為納粹的國家裡,越來越多的人在偷偷轉向極右翼解決方案。
而與此同時,美國已經變天,代表民粹右翼、孤立主義、多極秩序的特朗普/MAGA黨已經上臺,並且一舉取得了美國的三權,掌握了空前的授權。
AfD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把自己一步一步變成為主流可以接受的政黨。當年是黑社會起家,如今也要做正經合法生意。這正是瑪麗娜·勒龐幫助法國國民聯盟逐步實現的(她的極右翼父親讓-馬裡·勒龐已於1月7日去世,再也沒有包袱了)。
看看法國的國民聯盟,再看看美國MAGA,再照照鏡子,AfD發現:自己看起來和美國特朗普黨很相似嘛,不如一把貼上去,實現華麗轉身。
AfD現任領袖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一直被認為是做這件事最合適的人。她本來的政見立場比較溫和(不如早期及基層黨眾那麼激進),身份比較“多元”(女同,和一個斯里蘭卡女朋友同居,領養兩個孩子);年齡恰到好處(1979年生人),不會太年輕,也不會太老;精英而非草根,畢業後乾的是金融;比較國際化(在中國銀行上過班,據說在中國待了六年,學過普通話),另外出身“世家”,政治可靠——她的祖父漢斯·魏德爾是一名納粹法官,由阿道夫·希特勒直接任命。漢斯於1932年底加入納粹黨,並在1933年1月加入黨衛軍。

還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麼?恐怕沒有。
天時地利人和。德國這邊已經有了愛麗絲·魏德爾了,美國那邊似乎還得有個人策應。
這個人已經自己跳出來了——科技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
馬斯克一直有著一種拯救西方文明的願景和情懷——包括西方白人的血統、文化、制度、傳承。愛麗絲·魏德爾領導下的AfD靜心研究了特朗普主義/MAGA,將自己塑造為一個與特朗普主義高度契合的政黨,大概就差宣佈自己是全球特朗普黨的德國支部了。
包裝好的AfD和馬斯克是一拍即合。基本可以斷定,AfD在利用馬斯克,希望透過馬斯克“主流化”,為公眾所接受。馬斯克當然不是傻子,他認為AfD也在轉型;他樂得被AfD利用,同時大概相信自己可以影響和塑造AfD。
但德國和歐洲主流政黨依然認為AfD的初心、願景、使命不可能改變。所謂“狗改不了吃屎”,AfD所做的一切都是偽裝。上臺後立即就會變成新納粹。
而特朗普的身邊人,掌握著巨大的科技產業——包括影響力無邊的社交媒體X的馬斯克,其高調扶持AfD的舉動讓德國及歐盟主流政黨政客極度的不適。極度的不適。他們認為馬斯克在明目張膽的干預歐洲大選,而矛盾的是,德國及歐盟主流政黨政客是主張美國主導的單極秩序的,一言蔽之,就是美國的“走狗”、臣屬國。他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一個變化的美國,一個不再相信跨大西洋聯盟、只考慮自己利益、孤立主義、民粹右翼的美國。
與此同時,舞臺交給了馬斯克和魏德爾。
1月9日馬斯克在X上的對話,就是這樣一個事件。

下面是對訪談的一些觀感和要點分析。全文請見本文後附連線。
1.整個時長1小時14分鐘,不算太長。網上給出的是音訊,沒有影片
2.內容不算“訪談”,而屬於“對話”,雙方都在提問和輸出,平等交流。甚至馬斯克輸出的內容還要多於魏德爾
3.馬斯克在推動這個節目裡有很大的主動性——德國和歐盟政客攻擊他,是讓他很不滿的。他一直很關注德國媒體對他的報道(包括負面評價)。他也很高興地看到X作為新聞/資訊類在德國蘋果應用商店裡排名第一,並屢次在自己的賬號上宣傳。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媒體,加碼對AfD的支援,挑戰德國主流媒體(“legacy media”)和精英政客
4.可以看出來,他和魏德爾是有私下交流的,雙方肯定聊過很多。他搞這個節目的意圖,就是要向世人說明,你看魏德爾是個正常人,沒什麼極端觀點,可以正常對話
5.馬斯克的對話從來都是對話。他是意見領袖,喜歡輸出。我們觀察他大選期間在X上和特朗普的對話,他也做了很多輸出,特朗普也不斷附和他。這是馬斯克影響政治和輿論的一種手段。因此,在這個訪談裡,馬斯克對魏德爾做了很多輸出
6.在節目裡,馬斯克非常著急地表態,兩個人幾乎還沒怎麼聊起來,馬斯克就斷言,說大家可以看出來:魏德爾和AfD沒有極端觀點,被汙名化了,還上來幫忙總結AfD的理念。他衝得非常靠前,已經親自在代魏德爾發言。他再次公開地、明確地呼籲德國民眾投票支援AfD——你們不是說我干預大選麼?那我就干預給你看看,給你干預到底,把我所有的話用更加赤裸、更加直接的方式說出來。
7.兩個人在相互附和,yes yes yes, absolutely, exactly,不時吹彩虹屁。但可以看出來,他們沒有多少“化學反應”,就是唱一臺戲,相互利用
8.馬斯克管魏德爾(Weidel)叫Weedle,把人家的名字唸錯了,說明他對德語完全沒有概念。這也透露出他不可能對德國社會和歷史有很深的瞭解。馬斯克提及的德國曆史,基本在本科生甚至高中生水平。德國人、歐洲人一定認為他完全不瞭解歷史經緯。另外,不知道為什麼下面的人沒有把這個資訊傳遞給他。按理說你不應該把人家的名字唸錯
9.對話中,魏德爾多次請教馬斯克問題。她很聰明,利用馬斯克愛輸出的特性,自己少說,馬斯克多說。而馬斯克很享受提供回答的過程。就這個細節,魏德爾也是在利用他
10.對話組織得很差,時有冷場,兩人不知道該聊什麼。因為該聊的東西他們私下可能聊過了,出來就是擺個臺子。假裝對話
11.1小時14分鐘的訪談,聊到55分鐘,兩人就沒話題了。魏德爾居然開始反問馬斯克為什麼要上火星,何時可以登火星,以及是否相信上帝。這好像突然變成了一個Lex Fridman對馬斯克的訪談。魏德爾非常聰明,她還是讓馬斯克多輸出,這樣自己可以少說一點。上了平臺就算贏,不要戀戰。另外,聊這些常人關心的科技話題,也會淡化自己的政治色彩,提供一些親和力。馬斯克在輸出時則表現了geek的一面:你既然問我,我就回答,耐心進行大段解答,把魏德爾說到了雲裡霧裡(但卻是魏德爾/AfD極舒適的空間)
12.魏德爾不知道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關係,她基本假定馬斯克就是特朗普政府的一部分,好像自己在和特朗普對話一樣。她多次提到“your administration”(你的政府),並就俄烏等重大問題方面問馬斯克的意見。這讓馬斯克有些尷尬,跟她澄清這些事情得特朗普定,他不能代言
13.議題方面,魏德爾是精心準備:
1)議題上,她迴避了最敏感的政治話題——移民、犯罪、文化問題,而從“無害”的政策議題開始,先是能源,然後是教育,之後是經濟(稅收、監管等);
2)議程上,她依照美國民粹右翼/特朗普主義/MAGA地打造了AfD,給自己定了最大程度地將自己的政黨的理念和議程讓美國聽眾(MAGA/科技右翼/主流右翼)能夠聽懂並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
3)政治定位上,她用美國主流右翼/保守派的標籤去定義AfD,即AfD是一個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及保守主義(conservative)政黨。這既有忽悠美國人的成分,也有希望按照主流右翼重塑本黨的真實意願
4)歷史淵源上,為了撇清和納粹的關係,她進行了重大修正主義,稱希特勒為“共產主義”——我們後面再說這個問題
14.於是,在我們面前,魏德爾呈現出來這樣一個AfD:
1)經濟上主張低稅收、小政府、放鬆監管
2)反社會主義、反共產主義——包括投機地把一切自己反對的東西都標籤為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
3)反建制派,反精英政黨
4)反主流媒體
5)反“政治正確”,號稱支援言論自由,反對左翼/自由派對(右翼)言論的限制
6)文化保守主義,反對白左/“覺醒”文化、跨性別議題,要求改造教育體系
7)疫情問題上,反疫苗,反口罩,反封控,完全追隨共和黨
8)懷疑全球變暖和綠色經濟
9)支援以色列,支援猶太人
10)反對升級俄烏戰爭,本質反對援烏,呼籲儘快停戰,強調與俄羅斯的核戰爭風險
11)稱美國在北約中承擔了太多責任、歐洲/德國什麼都不管,單純依賴美國
15.現在給人這麼一種感覺,民粹右翼運動的全球化,特朗普主義好像成了某種國際運動,各國都出現了自己的特朗普主義政黨。AfD就是特朗普黨在德國的“支部”。而AfD與其他國家特朗普黨最大區別是,即便AfD,也不敢喊“讓德國再次偉大”
16.但魏德爾迴避了最關鍵的問題,包括移民問題,她讓馬斯克搶答了,馬斯克著急介紹美國的非法移民問題;還有美德關係。比如說她沒有問美國對德國經濟是如何考慮的,會不會加徵關稅。這是迴避觸碰和特朗普政府的敏感議題。對話裡也沒有提到中國。事實上,兩個人對中國會有很有趣的對話,但馬斯克可能敢說,魏德爾會更加謹慎
17.下面再展開說說魏德爾在整個訪談裡最有爭議的部分,即關於AfD及納粹的政治標籤問題
1)她把希特勒描述為左翼,且不僅為左翼,還說希特勒是“共產主義者”。這是對歷史的重大歪曲,讓人瞠目結舌,而馬斯克卻不能做出反應
2)魏德爾的邏輯是,納粹即“民族社會主義”(National Socialism / Nationalsozialismus),“社會主義”部分代表的是左翼經濟學,所以,整個納粹都成了左翼/社會主義。這是刻意淡化了納粹裡面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部分。在西方座標裡,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屬於右翼。希特勒的科學種族主義及種族滅絕屬於極右翼,更加確切地說,希特勒在政治和文化上是極右翼,經濟上則是中間到中左。而由於納粹最大的特色是政治上的極右,所以,納粹在西方政治光譜裡也被定位為極右。把納粹概括為左翼/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是完全錯誤的。
3)如前所述,希特勒/納粹是最反共的,他們將共產主義稱為猶太-布林什維克主義,認為反共和反猶是一體的。而由於納粹如此反猶,使其不僅反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抗拒基督教(因其是猶太教的分支,種族和源流上無法和猶太人撇清關係)。經典的歐洲白人至上主義/民族主義主張的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教之前的異教(Paganism)
4)魏德爾使用“共產主義”這個標籤,主要是利用無腦反共、不懂歷史的美國人,一般美國人分不清社會主義(包括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和共產主義,認為是一回事,或者有意混淆。在政治話語上,這些概念經常混用。所以,Weidel乾脆一步到位,給希特勒貼了個“共產主義”的標籤,以此和自己的“自由意志主義”“保守主義”
政黨徹底拉開距離
5)魏德爾還提到了蘇聯,說斯大林是“反猶社會主義”。如此以來,在她的口裡,希特勒和斯大林的主義都是一樣了,都是“反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可能是當代世界政治上最嚴重的胡說八道。而馬斯克照單全收,沒有提出問題。他並非對魏德爾客氣,而可能缺乏這方面的背景知識
6)魏德爾三言兩語,把希特勒和斯大林界定為“反猶社會主義”“反猶共產主義”,言下之意,自己就是“不反猶的資本主義”,和特朗普/MAGA/美國右翼找到了聯絡
18.AfD最大的主題是反移民,而他們反的穆斯林移民,是阿拉伯移民。對話中可以看出,魏德爾/AfD是有策略的,他們很巧妙地:
1)把反對以色列政府的政策等同於反猶;
2)把穆斯林(從德國的穆斯林移民,到巴勒斯坦人)和左翼/進步派/社會主義聯絡在一起——他們在政治文化上是對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威脅,在經濟上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的威脅
3)把反穆斯林和保護猶太人進行了結合,以保護猶太人為名,反對穆斯林
19.AfD是一個白人至上、白人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政黨,是納粹在新時期裡的迭代化身。AfD掩蓋自己意識形態的做法即強調經濟議程和主張(保守派/自由意志派、反社會主義),政治上強調自己支援以色列,與西方主流右翼契合(從冷戰到現在,西方和全球的左翼運動都是同情巴勒斯坦的)。AfD顯然認為,只要能夠說明自己支援以色列、不歧視甚至同情和保護猶太人,自然也就不可能是新納粹或極右翼了,可以有效洗脫自己和希特勒的關係。馬斯克似乎也是這麼認為的,對話中,他特地問了魏德爾對以色列的看法,“以色列是否有作為一個國家存在的權力”,魏德爾幾乎震驚了,沒想到馬斯克問出這樣的問題。她明白過來後,馬上喜笑顏開,說“當然支援”!實際情況是,德國人已經在二戰時把德國猶太人清洗乾淨了(肉體消滅),所以現在並不存在“猶太人問題”,而只有穆斯林問題。當年的第三帝國也不存在穆斯林/阿拉伯人問題,希特勒和阿拉伯領袖也是合作關係(甚至還聽取了阿拉伯領袖關於消滅猶太人的建議,成為歷史公案)。
基於以上,如果馬斯克只是出於檢驗AfD意識形態的目的,問魏德爾對以色列的態度,認為只要魏德爾支援以色列就可以在政治上“過關”,是對歷史和現實的嚴重脫節。
AfD當然希望透過此舉吸引美國右翼,吸引美國猶太人(政黨背後的金主)的支援。但在美/西方猶太人主流是自由派/左派。他們很清楚,AfD骨子裡是白人至上、白人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一套,絕對不可能是猶太人的朋友。
20.最後一句點評:馬斯克和魏德爾/AfD存在相互利用。馬斯克個性很強,有加碼的性格,德國/歐洲主流政黨越是攻擊他,他越來勁,結果讓自己越陷越深。AfD明顯是個“大坑”。他在不深刻了解歐洲複雜的歷史經緯之前,和AfD走這麼近是很危險的。馬斯克和AfD的關係,顯然馬斯克在明處,AfD在暗處。即便說他們相互利用,也有誰從中受益更多的問題。結論當然是,AfD對馬斯克的利用,遠遠超過馬斯克對AfD的利用。
【如您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點贊打賞以資鼓勵(1元即可)!】
以下參考本次對話的全文,共20,000字,幷包含註釋。
【全文+註釋】馬斯克對談德國極右翼政黨AfD領導人魏德爾按語:1月9日,馬斯克在X平臺上與德國選擇黨(AfD)領袖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進行的一次對話。全長1小時14分鐘。以下為全文。【框內為註釋】。(全文約20,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因為涉及對話及註釋,且篇幅較長,本文不設音訊)

對話正文:
馬斯克:歡迎愛麗絲。感謝你參與Spaces(X平臺的即時語音交流功能】。
我很期待這次討論。也許我們可以先簡單說說,你能不能講講德國選擇黨(AfD)的綱領是什麼,你們主要的目標是什麼,德國在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改變,也好讓那些從來沒聽說過AfD的人瞭解一下——尤其是很多美國民眾以前沒有聽說過這個政黨,所以你能介紹一下的話會很有幫助。
魏德爾:好的。非常感謝你的邀請,埃隆。感謝你給我機會,讓我可以公開談論這些問題。首先讓我們說說我們是誰。AfD,也就是德國選擇黨(Alternative for Germany/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是一個歷史並不長的政黨。我們成立於11年前,當時正值歐洲出現很多問題之時。所以,很遺憾,我得從德國一些不太好的情況說起,以幫助大家瞭解我們這個政黨。
··· ···
(全文約20,000字)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