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原創釋出於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帳號 “ 知危 ”

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經常在網上談論怎麼讓大家生孩子。
雖然在催生,但他的觀念並不陳舊,他在攜程努力想推行的 4 天工作制,是年輕人們追捧叫好的前衛觀念。
1 月 17 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 2024 年人口資料,出生人口 954 萬,死亡人口 1093 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梁建章很焦慮,當天就發文做解讀,結論是:2025 年的出生人口將更少。
可惜他的公眾號沒有留言功能,不然我們能看到精彩的評論。
從 2011 年起,梁建章就開始研究人口。他講究資料、效率和效果,有人批評他的生育觀念似乎更聚焦宏觀層面,很少關注個體的真實想法,少了些人情味,但他又在《 人口戰略 》一書裡詳細的講了教育減負,生育減負,女性平權等具體措施。
康奈爾大學金融學教授黃明曾經說,梁建章可能成為中國最純粹的經濟學家之一。第一個原因是,“ 他有錢,所以不會被利益集團收買。”
梁建章很直白地說,“ 我的這些建議主要還是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夠聽到聲音。”
知危編輯部對人口問題也十分關注,我們發現學界、政策和社會輿論存在著某種割裂,中國似乎正經歷著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 “ 極端 ” 的轉變。
剛剛過去的 1 月,知危編輯部對在美國出差的梁建章進行了一次專訪,我們想搞清楚:
年輕人不想生孩子是個體的自主選擇,但這道選擇題是否應該有更多的選項?
以下,是知危編輯部與梁建章的對話:





中國經濟現在不是說生產能力不足,而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就需要找花錢的地方,我們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可以花錢的空間了。
比如基建,比如房地產,房地產下行很厲害,每年原來是可能十幾萬億,現在可能只有幾萬億,基建每年是十萬億的,可能幾萬億的支出,現在沒有那麼多路可造,沒有那麼多高鐵可造,能花錢的地方變少了。
那中國現在什麼地方還缺呢?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已經過剩了,現在唯一缺的就是孩子,所以在孩子身上花錢,用錢來刺激,那正好是解決了中國現在經濟下行的問題。(現在)就是沒有花錢的地方的問題,而不是缺錢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認知誤區。
我一直在說這個事,尤其是過去半年以來,中國確實是非常需要找一些新的可以花錢的地方。你花錢給人家說是優惠券去刺激,多買一個空調或者是怎麼樣?或者你這個車沒有完全報廢,你要給他錢去換一個新車,那我們為什麼不多給點錢,讓人家多生一個孩子?


首先宏觀的來看,年輕人想法我覺得非常對的,就是缺錢、缺時間,教育上個體可能要繼續深造,或者他職業生涯發展初期的幾年,都有太多的事情要花錢、太多的事要花時間。
生育,尤其對女性來講,又只有那一段視窗期,(但又是個人發展的黃金期)所以是衝突的。但是從整個社會來講,我們剛說到現在是需要找花錢的地方,需要找花時間的地方,那錢其實跟時間是可以等價的問題,我們產能過剩,整個社會的時間跟錢是過剩的,但年輕人在這一階段的時間跟錢是不夠的。
那我們整個社會就要做的是,一定要透過財政的政策、或者是政府資源的傾斜,把這部分年輕人需要花時間的這個問題解決了,給他們更多的時間,比如給他們足夠的產假也好,或者更多的假期也好,或者給他們更多的錢。
錢跟時間是等價的,給更多的錢以後,他們就是可以稍微少工作一些,整個社會整體是相對富裕的,給這些年輕人這筆錢完全足夠。我一直在說我們是不是每個孩子可以給 10 萬?
我們2024年 900 多萬出生人口,如果提升到 1,000 萬,那也是一個很大的提升,如果每個孩子都發 10 萬塊的話,那也就1萬億,1萬億也就是 GDP 不到 1% ,但這個刺激力度其實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錢給到位,年輕人才有這樣的選擇,選擇可以稍微少工作一會、可以多休一些假期、選擇僱個保姆,至少家裡的一部分財務支出可以用政府發的這些錢來承擔。
這部分錢下去的話,可能也就影響 20-30% 的年輕人願意多生一個孩子,那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好處。對於整個經濟短期拉動,對長期經濟,人口維持在這樣的規模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量化問題的話,從經驗資料來看,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生育國家,而且幾乎沒有生育福利,人口在一千萬以上的國家裡,韓國是唯一一個比中國生育率更低的國家。
但去年韓國開始大幅度提高鼓勵生育的力度,有每月補貼或者一次性補貼,過去一年生育率出現了九年來第一次反彈了,所以其實是有效果的。( 注:韓國保健福祉部2024年1月11日宣佈,將大幅提高對兩歲以下嬰幼兒父母的補貼,希望能借此進一步鼓勵生育。按照新政策,家中有1歲以下嬰兒的父母每月可以獲得100萬韓元補貼(約合人民幣4990元);撫育1至2歲幼兒的父母,每月可得到50萬韓元補貼。)
從中國來看,去年有個別地方政府出臺了比較慷慨的激勵政策,比如天門市,湖北的一個四線城市,政府接盤了一些樓盤,給生二胎、三胎的家庭發6萬到12萬元的購房補貼。發的錢也不是特別多,但這就使得天門過去一年的出生人口提高了17%。( 注:天門市對於生育二孩、三孩家庭分別給予6萬元、12萬元購房補貼,並且可以和職業獎補疊加享受,天門一月份新房均價在5000元左右。)
當然去年出生人口回升不完全是這個激勵的作用,有一部分是龍年的因素,但這些房子對政府來說本來也是閒置的資源,就能夠把出生人口提高17%。這也是可以量化的,就是多少錢,會有產生多大效果。
他如果現金再給很多的話,那(生育率)肯定提高的更高,當然地方政府非常缺現金,可能只有中央政府才能有足夠的財力補貼生育。( 注:根據天門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天門市戶籍夫婦,分別可以獲得2300元和3300元一次性生育獎勵和分娩補助,每月可領取800元和1000元的育兒補貼,直至孩子滿3週歲。)
現在看整體的生育率下降的趨勢還是非常明顯的,今年出生人口可能會跌破 900 萬,去年有一個微小的反彈,是因為是龍年,再加上疫情有一部分家庭滯後結婚和生育,所以有可能是至少 10% 左右的一次性效應的反彈,但如果把這個一次性效應刨掉的話,去年已經跌破900萬了,去年的結婚人數也跌了很多,所以長期下跌的趨勢還是非常嚴峻。






如果爸爸媽媽孩子都是生活在一個城市的話,那還是更多的就業機會在大城市,其實長期來說,大城市對於生育的一個補貼力度還是更加重要。
當然也會牽涉到另外一個話題,如果我們更多的有遠端辦公或者是混合辦公的模式,那可能不一定要住在市中心,可以是住在衛星城,比如說一兩個小時之內的這個車程,至少父母可以每週末回去。
那這樣的小城市,或者是在大城市不遠的城市群裡面,比如說天門,父母每週去一次武漢,或者每兩三天去工作一次。家庭又能在天門生孩子,又可以在大城市找到工作,這個倒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我認為孩子還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這麼多人都喜歡養寵物,寵物跟孩子還是沒有可替代性的,孩子是人生命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個人確實是可以有事業,有各種各樣的體驗,比如旅遊,但人類壽命越來越長,這些都是可以比過去的年代有更長的時間去實現的。但生孩子這件事情,錯過了生育期是不可逆的(指時機),只有在這個視窗,尤其對於女性來說。











錢跟時間可以互相換算,女性每週、每天需要額外付出的這個時間, 孩子 0 到 2 兩歲的時候,尤其是媽媽在哺乳期的時間成本。
那時間方面怎麼樣去給夠呢?比如教育,託兒所能夠幫助解決 0 到 2 歲的,然後後面的教育問題,是教育體制的問題了。比如我們這些在應試教育下的家長學生壓力都非常大的,應試教育是不是可以改一改?中國的教育體制是另外一個很大的話題。




所以中央是完全可以做的,不需要說中央給錢,地方政府再拿錢出去,中央直接做就可以,比發優惠券還容易。優惠券還要和商品掛起鉤來,也有被就盜刷的可能性。給每個孩子發錢的話,操作性上是非常容易的。


內部交流,中國內部交流是非常好的,無論通訊,還是交通,這是中國的一大優勢。然後人口質量,人口質量其實就是教育,教育有很多地方都已經過剩了,未來小學、中學、大學,隨著人口減少,教育資源已經是過剩。
中國現在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過剩的,所有的商品都是過剩的,除非是人造的這個稀缺,比如周杰倫的演唱會,或者是北大的學位,只要不是人為製造的需求,其他的所有的這個商品,服務,包括教育都是過剩的,那麼我們剛才這個公式裡面有的已經是飽和,有的已經是過剩,那唯一現在缺的就是孩子。


中國的網際網路平臺為什麼這麼強?就是我們有龐大的市場,我們有 10 億的這個消費者,用的越多,它的產品就越好。
在 AI 時代其實也是一樣,用的人越多,資料越多,研發投入越多,水平就越高。同理新能源車也是一樣,用的人越多,規模生產的效益越大。
現在看來,世界上能夠在AI、在網際網路、在智慧駕駛機器人領域能夠形成這樣一個巨量的規模效應,能夠領先的,只有中國跟美國。
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美國是發達國家裡面人最多的國家。而且中國比美國更大的一個優勢是,現在中國的年輕人還是美國的幾倍,但是這個幾倍的優勢正在以每代人減半的速度減少,衰竭的速度非常快,(不改變現狀的話)這個優勢可能長期來說就不存在了。


第二,中國強的這個原因大家還沒有完全理解,那還是中國的體量,這個規模效應在現在體現在了資訊服務行業,以前是製造業,最早當然是農業,當時製造業也有規模效應,但是體現沒有資訊服務業這麼強。
服務業我們知道比製造業要大很多,現在越來越多的服務業,現在藉助 IT技術變成資訊服務業,可以大規模的、低成本複製的服務業,這個體量就非常大,它這種規模效應是比以前製造業要大很多的,作為一個產品可以幾乎無成本的複製,不像製造業還要製造的成本。
另外使用者和資料給了規模效應更大的一個正迴圈,使用者用得越多它越強,資料越多它越強,所以使得中國跟美國一些公司,可以碾壓性的去打敗小國的網際網路公司或者 AI 公司,這個是規模效應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人口減半的話,別人人比我們多,憑什麼中國能夠在人少的情況贏呢?
站在創新角度,現代服務業的創新模式下, AI 的時代下,人口就是最大的資產。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這個資產,反而覺得說我們人口多是個負擔,人少反而是好事,那這是非常錯誤的一個觀點。
我們現在出生的人口已經不到印度的一半了,我們現在的總人口是美國的 4 倍,我們如果今年只出生 800 多萬新生兒,那就只有美國的新出生人口兩倍了。
按照現在的生育率發展下去,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和美國的出生人口就很接近了。
並且美國是個移民國家,200年前美國人口只有中國的幾十分之一,將來就能夠經過這麼短的時間接近能跟中國出生一樣多的人口。我們把老祖宗積累下來的這些文明,就在兩代人之間就喪失了,那我們真的是應該說是對不起我們的祖宗了。





其實不存在所謂的農村了,那麼這些農民可能也會生活在小城市裡,小城市跟大城市的區別就是,小城市房價相對便宜,生活成本相對低一些,所以鼓勵生育的力度跟大城市的力度會有一些不同。
現金髮肯定是都要發放的,但如果從稅收減免的角度,可能大城市的人所得稅、社保可能交的多一些,如果減免一部分所得稅跟社保,對於二孩、三孩家庭的話,那也是達到了一個平衡。


當然人們也會有朋友閨蜜這樣的角色,但是不會替代孩子跟親情,這種無條件的這種愛,我覺得不可替代,而且非常令人羨慕。




這裡包括社交能力、領導能力,還有就是很重要的價值觀,他追求什麼、是不是有很好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一個理念跟價值觀的培養。
作為一個家長,當然你要提供基礎的條件,但後面主要是一個價值觀的引導。




比如說他會問一個問題,我可以不厭其煩地去告訴,去教他,是不會覺得這個是浪費時間的,但如果在公司裡面,如果一個部門交出來的方案不對,那可能我第二次機會都不給了。
你說這個是溫柔嗎?感覺也談不上,但至少我對時間付出方面是不會吝嗇的。




但是可能近七八年前悟出來的是,人口的重要性在 AI 時代更加明顯,現在最具戰略性的、最價值高的這個產業,也就是說現代服務業或者說資訊服務業,人多的優勢越來越大。
現在看來,中國在各方面會逐漸能夠成為世界超強的一個創新國家,跟美國是並駕齊驅的。但可惜的就是,我們現在的持續力不強,如果不出臺大力度的生育支援政策,中國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可能只能持續一代人,因為我們的人口出了問題。
( 訪談全文完 )
與梁建章的訪談結束後,我們還和與梁建章持有相同觀點的黃文政進行了一次對話,他認為生育補貼激勵政策還遠遠不夠,並且應該延伸到一孩。
黃文政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獲得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後,曾在哈佛大學任助理教授一職,後成為對沖基金公司合夥人,現在,他的身份是育媧人口研究智庫執行長、全球化智庫高階研究員。
在對話中,我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比如:人越少就業壓力就會減輕嗎?未來科技極度發達後的 “ 無效人口 ” 該怎麼生存?社會是否對女性的價值認知缺乏?
黃文政對這些問題也坦誠地說出了自己的思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今天推送的二條進行閱讀。
撰文:Rick
編輯:大餅
美編:子曰
如果您覺得本文寫的還不錯
歡迎關注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賬號:知危( ID:BusinessAle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