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差異化矽碳負極製備路線,「星科源」連續完成兩輪超五千萬元融資|36氪首發

星科源目前已實現了納米矽的小規模量產、高效矽碳複合材料的實驗製備,並與多家頭部客戶達成了初步合作。
王方玉
編輯蘇建勳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36氪獲悉,近日杭州星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科源”)已連續完成種子輪、天使輪超五千萬融資。
本輪融資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險峰長青、麟閣創投、水木清華校友基金、雲道資本以及產業端天使投資人聯合投資,由雲道資本擔任長期獨家財務顧問,融得資金主要用於研發投入、產線投入和市場拓展等。
星科源成立2022年1月,是一家高效能鋰電矽碳負極材料研發供應商,目前已實現奈米矽的小規模量產、高效矽碳複合材料的實驗製備。公司已與多家頭部客戶達成了初步合作,並具備了向同業小批次供應奈米矽的能力。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鋰離子和電子的載體,起著能量的儲存與釋放的用途,也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相比當前主流的石墨類負極材料,矽基負極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快充效能好、低溫性好等優勢,是面向下一代電池應用的極具潛力的負極材料。
矽基負極面對的市場包括動力電池、消費電子,其中動力電池用依然以矽氧為主。隨著動力電池、消費電池及海外市場驅動,全球矽基負極需求量2027年或達113.5萬噸,市場規模達579億,CAGR達62.95%。當下,矽碳負極正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
憑藉在鋰電應用中高能量密度、高倍率等優勢,矽基負極自2014年來已經在電動工具、消費電子等市場實現批次應用,華為、榮耀、小米等頭部手機廠商在旗艦機型上紛紛跟進使用。
在動力電池端,特斯拉力推的4680電池體系中,矽基負極更是效能提升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早期由於矽氧負極的迴圈效能和倍率效能更佳,適合應用於動力電池領域,2017年開始陸續應用在特斯拉model 3車型,國內蔚來、智己亦陸續上車;在2022年,Sila、G14兩家美國企業相繼迎來革命性技術突破,並且面對動力電池客戶開始批次供貨,據公開資訊顯示,賓士電動大G(EQG)已採用Sila生產的矽基負極電池,保時捷也已與Group14 Technologies達成矽基負極供貨協議。國內產業鏈上下游開始重點關注以矽烷為原料的矽碳負極製備路徑。
目前矽碳負極材料的製備存在著砂磨法、CVD法、PVD法等多條技術路線,星科源基於團隊過去二十多年在奈米材料技術上的深厚沉澱,開創了與目前流行的流化床CVD法差異化的全新一代CVD奈米矽技術,並在該路線上取得了突破。據悉,其自主設計的全新一代CVD裝置,可實現粒徑數十奈米以內奈米矽顆粒的生產以及矽碳負極材料的原位包覆。
星科源創始人李學耕告訴36氪,星科源是國內外少有的可做到奈米矽粒徑10nm以內,具有良好的分散效能,同時實現規模化量產的廠商,且掌握了核心裝備與工藝。基於超細奈米矽的矽碳複合材料,可顯著提升鋰電負極的比容量、首效、迴圈壽命,並有效解決材料膨脹及快充效能不理想等一系列制約商業化的致命問題。與目前流行的流化床技術相比,星科源技術不需要使用多孔碳作為載體,具有工藝簡單、安全,可連續化生產、產品穩定性好等優點,並具有成本優勢。
此外,該奈米材料生產技術和裝置亦可用於量子點發光材料、靶向藥、催化劑、塗料表面改性塗層、及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的製備。
星科源產品 圖片來源:企業授權
能夠實現這一突破,得益於創始團隊在奈米材料及矽碳負極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星科源創始團隊曾成功完成國家關於矽碳負極的863課題及中試測試,有著豐富的科研、管理和市場經驗。
星科源的核心團隊在矽奈米材料及電池領域擁有超20年的研究創業經歷,創始人李學耕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在布法羅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師從著名的奈米材料科學家Mark Swihart教授,曾擔任矽谷一家奈米技術初創公司的創始科學家,領導該技術在新能源領域的商業化應用。
同時,CTO等其他核心成員來自於北京大學、MIT、浙江大學等國內外頂尖高校,早年長期任職於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NREL)、Exxon Mobil、CABOT等著名國際研發機構及龍頭企業,並具有成功的創業經歷。
業務進展方面,星科源已具備向同業小批次供應奈米矽的能力。去年公司圍繞TOP客戶進行送樣測試,與多家客戶達成了初步合作。李學耕預計,公司將於2025年底前建成100噸奈米矽、250噸矽碳負極複合材料產線。
下一步,李學耕表示,星科源將會繼續最佳化裝備效能,在此基礎上實現百噸級別的工業化量產準備,並推出下一代高效能產品。“之後我們將會根據矽材料放量的程序,靈活與下游電芯廠合作搭建產線,或者切入矽基複合材料成品的生產銷售。”

投資人觀點:

紅杉中國合夥人張涵表示:星科源由電池領域資深科學家及連續創業者創辦,是下一代負極材料——矽碳負極領域的稀缺團隊。我們期待企業未來持續創新,為行業持續提供優秀的產品。
險峰長青管理合夥人趙陽:險峰長青長期關注新能源材料的迭代更新,矽基電池負極材料是我們非常認可的一個發展方向。星科源團隊兼備優秀科學家的創新能力和連續創業者的實戰經驗,我們期待在李博和王博的帶領下,公司能給產業界持續帶來突破性的產品。
麟閣創投表示:麟閣創投對新型材料與工藝在百億級市場中的持續迭代升級持樂觀態度,並期待公司能夠開發出效能卓越的產品。麟閣創投亦將一如既往地支援和賦能優秀企業家,是科學家的共同創業者,也是創業者的長期陪伴者。
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管理合夥人王學輝: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動力電池持續放量,傳統石墨負極已達瓶頸,亟需新一代負極材料技術匹配高容量產品,而矽碳負極材料是重要的技術路線;公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CVD裝置,是國內唯一量產奈米矽技術,長期降本空間大, 小試產線已執行,已有下游客戶初步驗證,同時創始人李學耕師兄是連續創業者,學術和企業界經驗都較為豐富,且創業決心很強,從“事”和“人”兩方面都非常符合水木清華校友基金的投資條件。
雲道資本創始合夥人曹稷山:雲道資本長期關注新能源汽車和3C產業鏈中材料和技術的發展變革,李總和王博是我們見過該領域中兼具全球化視野和頂尖技術積累的團隊。我們堅信星科源差異化的技術路徑和團隊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帶領公司走向行業前列。

獨家、深度、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