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怕看到這張紙啊……

正文開始前先提醒一句,今天二條有新年許願送禮活動,沒有參加門檻的,趕緊去試試哦~
前段時間收到這樣一條留言:
不禁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了四年前👉30歲後,女人最等不了的事兒,竟是醫生告訴我的
我是個心思特別細的人,能量起伏會很大,所以我特別懂這條留言。記得我剛剛檢查出甲狀腺結節4A的時候,也是覺得做什麼都沒氣力了,覺得啥都“沒勁”。
四年過去了,那個小傢伙還在和我共存,我也一年兩次做複查。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怕看體檢報告,怕萬一年底體檢出現“不好”的結果,我們可以怎麼調整。
一句話總結就是:調整心態+做出好的選擇,這句話聽上去像是無比正確的“廢話”,但要真正落地,其實還是挺有學問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幾年的實踐心得吧。
01
當“自己的媽媽”
面對突如其來的不好結果,首先第一步是允許自己抗拒逃避擺爛,任何不好的負面情緒都允許。
這一點真的太關鍵的,我這些年愈發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沒有想象的那麼堅強,所以愈發珍惜氣力。而普通人珍惜氣力的方式就是不對抗,不要想著“這是不對的,我不可以這樣,我要振作”。
越對抗越消沉。
但我也知道,如果你和我一樣從小就是好孩子,其實會很難接受自己的消沉的,身體裡總是時不時有個聲音冒出來:你再這樣下去要XXX。
我的實踐心得就是,嘗試“像好媽媽一樣”對待自己。
我現在每次消沉時,我都會用這樣的“換位”來幫助自己,我想象自己就是小D(而且還是3、4歲時候的她),她現在遇到麻煩了,她很無助,她非常害怕,我會對她做什麼,說什麼?
我會抱抱她,我會告訴她,我一直陪在你旁邊,我會想方設法做各種有趣的遊戲讓她分散注意力,開心起來,這些對我女兒好用,那麼我也這麼對自己。
之前捨不得給自己花的,沒時間去做的,一直想吃的好吃的,都去做做,多對自己說,你真的辛苦了,我想抱抱你,你值得留出時間給自己。
講真,大家和我都是認真甚至刻苦地學習當媽媽這麼多年了,但我們經常忘記了,很多育兒道理用在自己身上也很好用。
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都有個“孩子”,能量低的時候,脆弱的時候,那個“小孩”就會出現,所以請一定學會溫柔對自己啊。
如果不知道怎麼溫柔,那就試試看“當自己媽媽”的方法啊。
02
找到正確科普渠道
當我們被溫柔對待了,自己感覺能量恢復了,我就會進入“理性”模式。這個大家肯定知道,那就是找到真正靠譜的科普渠道,去了解自己體檢報告上的“不好”意味著什麼
當時體檢的時候,給我做B超醫生的反應讓我覺得自己大機率得了“不治之症”了,體檢報告出來後,面對甲狀腺結節4A,我每個字都讀得懂,但連起來就不知道是什麼。
那麼最好的途徑就是先去了解“這是什麼意思”,這和我們面對老師反饋“孩子不好,成績很差”其實一樣的。
我當時的體檢報告並沒有附送醫生解讀,所以我就先搜尋上海看甲狀腺最好的醫院是哪個(瑞金醫院),嘗試去掛號。瑞金醫院的掛號要排到一個月以後,為了讓自己安心,我就先就近掛了三甲醫院。
當然,醫生其實就說了幾句很簡單的話,接下來要注意什麼,似乎也無法給出“為什麼”會這樣(對,我是那種會很糾結“為什麼”的人)。
那次就診無法安撫我的心情,於是回家後,我又掛了線上問診(卓正和怡禾),分別問診了。
三位醫生的解讀了解後,我雖然還是模糊,但大概瞭解了,甲狀腺結節是個身體健康的訊號,並不是一個很可怕的問題,心裡就踏實了不少。
一個月後我又找了瑞金醫院的主任醫生檢查,被告知,接下來每半年複查隨訪就好了。
最恐懼的是想象出來的“恐懼”

,這是我當年帶著小D康復時最大的感悟。我這次就會主動去了解,去科普,去打破自己“想象”的可怕。

我的方式就是行動,覺得一個醫生說得不清楚,我就再找另外一個醫院另外一個醫生,從不同角度慢慢自己湊成一個“全面”資訊。

這點對我來說很關鍵,我們哪怕是醫學“門外漢”,對於新資訊都會有常識判斷,如果自己覺得不清楚,有疑問,那麼就不要放棄去尋找真相。
行動起來,在找的過程中,也是在慢慢平復自己焦慮的心情。
03

一切發生皆有利於我

走到第三個階段,就更加關鍵,那就是轉念。
雖然四年前我體檢出了甲狀腺結節,但講真我感謝它,因為它讓我之後的四年變得更好。
我不愛美化“苦難”,但每次“苦難”真的發生後,我都願意把它看成,老天爺發出給我的訊號(小D當年28周早產也是如此)。
我很相信那句話,everything comes for a reason。既然發生了,這裡面有一半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一半命運設定),但一定還有一半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一半我來決定)。
我現在可注意養生了,所以你們也會看到我分享了很多自己運動、保養、保健品服用的心得👇🏻
點選圖片檢視大圖
我基本上不熬夜了,除非有萬不得已的大事,大部分時間都是睡滿7-8小時👇🏻
不上班的時候,可以達到9個多小時
我性格脾氣慢下來了,內耗擰巴也越來越少了。對自己不苛刻了,對別人和這個世界都包容了,就真的發現沒啥“好著急上火的”。
以前總是內心百轉千回、戲很多,現在都嘗試表達出來,哪怕別人還是不理解,但我問心無愧,就此翻篇了。
我對自己人生目標也調整了,新書封面上那句就是我的目標(看過新書的朋友們記得嗎?),我對於“幸福感”的追求愈發確定,這種“幸福感”是自己的感受,和外界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有一段時間經常問自己,如果明天就是我餘生最後一天,我想怎麼度過?那麼我明天就儘量按照那樣的心理狀態去度過。
對,“心理狀態”,並不是說非要做一樣的事情,但那種“心理狀態”,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10年前,當小D在我懷抱裡慢慢失去呼吸的時候,我就說過“除了生死沒有大事”,但是這10年裡,當我重新趕路奔跑的時候,仍然忘記了。

4年前的體檢報告,就像一個暫停鍵,讓我又一次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要義。

我們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一兩句金句和雞湯,但我們是不是真的認同,能不能知行合一,這就是一輩子的修煉。

又到歲末,不知道你們今年過得怎麼樣,體檢報告情況如何,但我想說,你不是一個人,我們永遠在一起。
正在團
大J叨叨叨
昨天收到了微信後臺發來的2024創作者總結,開啟這些數字,還是很感慨。
從2015年開始,我堅持每天寫一點文字。也經歷了短影片和直播,但我仍在寫,且願意寫。流量起起伏伏,可我相信,保持書寫讓我找到平靜的力量和內在世界的確定性。
謝謝還會開啟公號推文的你們,又一年過去了,在這樣追求短平快的時代,我們又堅持閱讀一年,我們都挺棒的 。
歡迎閱讀我的新書
解鎖思維模式,做個有能量的“自己”👇🏻
👇 點選【閱讀原文
 搜尋歷史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