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毀了重磅節目,全網卻都在為他們叫好!

作者 | 霈然

來源 | 果殼親子Guokr

ID | guokr_kid
“這小姑娘怎麼跑出去了?”
“她要幹嘛呀?”
“哎呀,蹲下撿綵帶去了!”
“她怎麼還不回去啊?”
“她好像懵圈了!”
……
今年的跨年夜,我們全家人都蹲在電視前看小破站的元旦跨年晚會。
但萬萬沒想到,討論度超級高的,竟然是一個半路神遊、跑出隊伍的小孩姐。
這小孩姐當時參演是一個跟櫻桃小丸子有關的歌舞節目,造型也是小丸子裝扮,戴著黃色帽子,穿著白色襯衫和紅色小裙子,非常可愛。
按照正常流程,小丸子們要一起先唱完《稍息立正站好》這首歌,再配合前面兩位歌手完成表演。
但意外的是,剛唱完歌,小孩姐就一個人走下臺階,開始神遊舞臺。
圖源:b站截圖
“神遊”這個詞用來形容小孩姐的狀態,真的非常精準。
她走下舞臺後漫無目的地來回走。禮花響起的那一刻,明顯被嚇了一跳。
眼睛裡透露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迷茫感,兩隻手也無措地握在胸前。
圖源b站截圖
但她依舊沒選擇返回隊伍,反倒蹲在地上撿起了綵帶。
圖源b站截圖
正是這一幕,讓我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大家都一致覺得這小孩兒也太可愛了吧。
可是很快,我心裡又有點隱隱地擔憂:
“在這麼大的舞臺上出岔子,這孩子會不會被批評啊?”
第二天,我就在網上搜索訊息,沒想到還真看到不少關於小孩姐的內幕訊息。
被集體守護的童真
是大人忘不掉的受傷記憶
這第一個內幕訊息就是,小孩姐的“神遊”不是節目組提前安排的,真是意外發生的。
當時節目組錄製了兩遍。第一遍時,小孩姐都很配合。
但因為中間的等待時間太長了,錄製第二遍時,孩子們都有些疲憊,小孩姐才有了“神遊”行為。
這第二個內幕訊息就是,小孩姐的親姐姐也在隊伍裡,全程表現穩定,認真又聰明的樣子。兩個人的反差,還真的挺像動漫裡的姐妹倆。
這第三個內幕訊息就是,小孩姐之所以出圈,完全是節目組故意的。
攝像是故意的,小孩姐一走出隊伍就被來了個大大的特寫,讓所有觀眾都注意到了她;
剪輯也是故意的,沒有把表現優秀的那一版剪出來,反倒保留神遊版本。
當我回看這個節目時,發現不僅是小孩姐各種出岔子,整個節目都可以說是“漏洞百出”:
報幕的小孩,面無表情,語氣平淡,總感覺他下一秒就要撂挑子不幹了。
圖源b站截圖
表演剛開始,有小孩兒已經開始東瞧瞧西望望,走神啦!
圖源b站截圖
唱著唱著,有個小男孩張大嘴巴打哈欠,旁邊的小女孩低頭看著地上沉思中……
圖源b站截圖
小孩姐突然離開隊伍後,她身邊的幾個小朋友身體還在配合表演;
但眼睛和心思已經追隨小孩姐而去了,估計那時候滿腦子都是問號。
圖源b站截圖
除了這些很明顯的“紕漏”,還有很多不符合常規舞臺的行為:
沒有畫大紅臉蛋、黑眼線的大濃妝;
沒有全程微笑;
腦袋、身體動作沒做到整齊劃一;
表演開始前,孩子們還在嘰嘰喳喳地說話,現場觀眾都聽到了;
……
但就是這樣的表演,卻成了很多網友在新年收到的第一份治癒。
有網友說:“那個攝像沒有長成無聊又遵守規矩的大人。
有網友說:“比春晚排練N次的整齊劃一好看。”
有網友說:“小丸子就是這樣的呀,這才是真正的小丸子!”
還有網友說:“這才是該有的童真啊!”
為什麼大家會對一個充滿了“事故”和“疏漏”的節目如此熱愛?
一生都是關鍵期的孩子
長成了疲憊的大人
我在一些網友回覆裡,隱隱地找到了答案。
“小時候真的對六一兒童節又愛又恨,因為兒童節要演節目,一遍一遍地練習,有時候到放學後還要練,真的特別累。而且動作節奏必須整齊劃一,一個不合格,大家全都得跟著陪練。”
——@都低和他他說
“希望這個撿綵帶的小朋友回去以後不會被指導老師罵。想起來我幼兒園的時候,因為走錯了一下位置,被老師指著鼻子罵,被同學孤立,太無助了。我都26了,還記得。”
——@momo
“我記得小時候上臺表演,我也是這樣神遊了。然後我那個親愛的媽媽跟我說,我有多丟臉。這個事情對我的傷害持續了十幾年。”
——@啊啊啊啊啊啊
幼兒園時我也曾參與演出,但卻站錯了位置。老師們在表演結束後一遍遍糾察,是誰出錯。最後所有人居高臨下指著我說:就是她。並且圍著我批鬥,並威脅我不帶我回幼兒園(寄宿),造成了很大的陰影。
——@香山和葉
類似的回覆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不過從以上這些分享中,我們已經提取出一些關鍵詞:
整齊劃一、完美、守規矩、犯錯捱罵。
在這些關鍵詞裡,我看到了兩個問題的答案。
問題一:到底是什麼治癒了那麼多網友?
答案是:讓眾多網友治癒的不是小丸子們的“神遊”和“散漫”;
而是——
他們被允許“神遊”和“散漫”,
被允許“不完美有瑕疵”,
被允許“鬆弛地犯錯”,
被允許“不整齊劃一”,
被允許成為獨特的自己……
問題二:網友們念念不忘的鬆弛感、自在感,是怎麼消失的?
答案是:在學校老師的規訓中,在一次次集體羞辱中,在無數次被大人的批評裡,鬆弛感變成了警惕和緊張,自在感變成了自卑和膽怯。
但老師、大人的規訓和批評,是惡意的嗎?
從我的觀察來看,絕大部分老師和大人在規訓孩子的時候,並沒有特別的惡意,而是一種集體無意識。
因為他們都中了“優績主義”的毒。
優績主義,這個詞是由英國社會學家邁克爾・楊(Michael Young)提出的;
是一種社會理念和價值體系,強調以個人的能力、努力和成就作為衡量其社會地位和資源分配的主要標準。
“能者多得,多勞多得”是優績主義的核心內容,由此演化出教育領域中的考試選拔、職場中的績效評估等。
優績主義確實能夠激發人們的上進心和競爭心,為了獲得更好的社會資源,人們會更願意付出努力,也更願意遵守規則。
所以,老師和家長都更相信,努力就可以成為贏家,努力就能在競爭中更有優勢。
而努力的終點,就是完美。
老師和家長都儘可能讓孩子達到規則內的完美——
舞臺表演中,要完美地表現孩子的“開心”和“可愛”,所以要化濃妝突出紅臉蛋和大眼睛,要從頭到尾假笑;
學校學習中,要完美靠近滿分才能最大程度證明孩子的能力,所以要上課外補習、要不斷拉長學習時間。
孩子成長中,要不斷地設定各種“關鍵期”,一邊恐嚇錯過關鍵期就可能毀了一生,一邊畫餅說抓住關鍵期就能擁有幸福人生。
中國人的一生都是關鍵期
可是,假笑就能代表真開心嗎?
滿分,就能證明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嗎?
抓住關鍵期,就能過上人上人的生活嗎?
有個網友是這樣回答的:
“我從小就是乖乖站好努力表演的小孩兒,長大了也是循規蹈矩努力表演的大人,但世界並沒有因為我遵守規則努力表演而對我好一點。”
答案顯而易見:不能。
為什麼那麼多網友如此共情這個小孩姐,是因為他們已經用真實的人生經歷驗證了“優績主義”的毒——
他們知道,沒有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社會制度,單純的努力換不來競爭優勢;
他們也知道,過度投入成績內卷這件事,換來的可能是身心俱疲和高分低能;
他們更知道,人生是立體和漫長的,與優秀和成績相比,良好的人際關係、穩定的情緒、強大的心理韌性更有助於構建幸福的人生。
於是,他們歡呼、珍視並保護,小丸子們的鬆弛、散漫、自我、真性情。
在評論區,我看到很多人都這樣感慨:
“真的是時代變化了。”
“終於有一天也看到了我們的孩子也能這樣自由、沒有約束了!”
“我們終於不用那麼嚴謹了!我們終於可以有鬆弛感了!”
“這個時代太好了,大家喜愛的是孩子的天性和個性,而不是整齊,感覺未來又有希望了!”
……
但我更想說的是,這些孩子之所以能表現得如此自由和鬆弛;
恰恰是這些發表感慨、分享經歷和高聲歡呼的網友們共同守護的結果。
因為大家對成長覺醒,對“優績主義”的反省,讓節目組的導演、剪輯、攝像做出了這一選擇,讓萬千觀眾看到一個真實的、天然的孩童是多麼可愛。
他做錯事的下意識反應
讓我感覺好欣慰
而作為一個媽媽,我想要分享的是,父母的點滴改變,在孩子身上會有多大的轉變。
生了兩個女兒,是我媽一生最大的痛點。
家族裡的重男輕女,讓她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我倆身上。
每一次家長簽字,都是我的噩夢。
考得不錯的時候,平安無事;
考得不好,一定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最終,我長成了一個成績尚可、但平平無奇的成年人。
每每審視自己,我總覺得自己身上是灰色的。
《小捨得》劇照
做了媽媽後,我一直堅持給兒子鬆弛感:
他不小心打碎了杯子,我會第一時間關心他有沒有受傷,再一起收拾;
他尿床了,我會給他換上乾淨衣服,講講可能導致尿床的原因,再一起換床單;
他說謊了,我會問他“是不是有其他的想法”,再引導他說出真實想法,告訴他“不要對媽媽撒謊,要不然媽媽不知道怎麼幫助你”……
有一天,孩子畫畫時弄髒了床單,我還沒開口,他的第一句話是:
“媽媽,弄髒床單沒關係的,我們拿去洗洗吧!”
他說的那麼輕鬆、自然,讓我呆滯了好一會兒。
這不就是我想要的鬆弛感嗎!
這不就是我想要給孩子的成長環境嗎!
所以,請父母們多一點信心、多一些耐心、多做下面的事情:
允許孩子犯錯,只有真實的試錯經歷才能增長智慧,才能增強自信;
允許孩子做真實的表達,誠實的直面慾望和問題才有成長的動力;
允許孩子偶爾散漫,那可能是他們自我療愈的契機;
允許孩子有缺陷和瑕疵,那正是他們彰顯生命獨特的出口;
……
小丸子們演唱的《稍息立正站好》歌詞是:
摳牙齒 書沒背 晚回家
人人多少都有些壞習慣
今天這樣 明天一樣 怎麼辦
我總不能 永遠這樣 會完蛋
下定決心 把缺點打倒
不怕跌倒 信心最重要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
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有“不怕跌倒,再度開戰的信心”。
成人的時間很長,孩子不必著急長大。
父母們,我們一起給孩子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一個允許犯錯、允許不完美、允許自我的新時代!
“果殼親子Guokr”是果殼旗下的兒童教育公眾號,這裡有可信賴的育兒科學知識,隨時隨地的家庭STEAM教育。幫你成為具備未來視野的家長,幫助孩子探索世界、學會思考,培養屬於未來的優秀人才。

✅今晚8點武志紅直播✅
🌟如何識別關係中的愛與控制
學會破局讓家不再傷人
今晚武志紅將在直播間分享
從順從討好到自主人生
解綁委屈、內疚、壓抑心態❤️
無回放⬇馬上預約直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