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315時間”又臨近了。此前,“轉型Media人”刊發過《8年315新聞主編,談哪些315新聞易成爆款》(點選標題,閱讀文章),也組織過關於315輿情防控的專題法律公關沙龍《沙龍:8年315主編談315、“法律公關”手段解決輿情》(點選標題,閱讀文章)。
今天,從315新聞輿情處置的實務角度,做一期分享交流。
一類是新聞媒體的報道,不存在失實內容的情況。
雖然如今傳統媒體衰落,但還是有一些新聞媒體保持了較高的媒體素質。如果經過核實,發現新聞報道確實不存在失實,那麼,就是兩個選擇——
要麼就認。
比如2017年8月法制晚報做出的海底撈暗訪報道,記者應聘入職到海底撈,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進行暗訪調查,之後做出紮實報道,稿件刊發後,據說在法制晚報的原創新聞中,總流量歷史第二。
這篇新聞發出三個小時後,海底撈就做出積極回應,直面問題,真誠認錯,稱此次事件將由高層承擔責任,不由基層員工背鍋,並感謝媒體的暗訪報道,沒有任何推托之詞,最終不僅成功為品牌挽回聲譽,還因為積極端正的處理態度而受到消費者讚譽。
要麼,做個好的危機公關策劃。
一方面,危機公關策劃,不等於企業自說自話,自娛自樂,說一些沒人願意相信、只有老闆看了滿意的東西,或者一些裝可憐博同情、完全不從消費者利益角度出發的東西。
另一方面,如果確實錯了,承認企業有問題,有錯誤,不等於只能被動挨打,還是有傳播空間可做的。
比如甲醛超標類輿情,雖然被曝甲醛超標屬實,但消費者往往不知道,從甲醛到患病,司法鑑定機構是無法鑑定的。因為目前從醫學角度,還無法科學論證出兩者的因果關係。因為不能做鑑定,如果起訴,消費者最終都會以敗訴告終。
也就是說,客觀上,雖然消費者很倒黴很令人同情,但和解其實是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否則花錢花精力一審二審折騰半天,最後也是敗訴的結果,一分錢拿不到。
遇到此類輿情,如果能夠圍繞這些法律點進行傳播策劃,客觀理性又動之以情地輸出內容,相信那些企業沒有死仇的消費者,最終都會“無奈”地接受和解的。
最二逼的做法,就是對新聞報道“沒毛病找毛病”。我在法制晚報負責315報道期間,遇到的最多的,就是託各種人找報社領導投訴我,說“炒作舊聞”,說這個糾紛是去年前年的,為什麼還要報道。是的,糾紛是去年前年的,但消費者起訴之後,案子是昨天前天剛開庭的啊!新聞時效性一點問題沒有啊!為這樣的破事,每次還得去解釋,很生氣。我覺得這樣的人,好傻哦。這不是找不痛快,渴望新聞追蹤麼。
另一類是確實存在嚴重失實的新聞報道。
對於這類,如果面對的是對新聞有理想有追求的一線新聞媒體,是可以溝通解決的。
如果是主觀上確有意圖的知名度很低的媒體,當下,其實是可以透過向自媒體平臺投訴解決的,他們在自媒體平臺的眼中的地位,是比照自媒體對待的。
至於自媒體發文、消費者網上爆料引起的315輿情,此前已經做過多次法律公關線下活動宣講,再次不做贅述。
———————-
本週六下午上海,本週日下午杭州,以海量突發輿情的高效處置為核心主題的法律公關沙龍活動將舉行,歡迎關注!
議題包括——
法律公關視角下的輿情處置 1小時
海量突發輿情的集中處置策略(包括短期內突然出現的有組織黑公關輿情、因單一消費維權事件等突發事件引發的輿情的處置策略,和難度大的集中輿情的輿情處置與危機公關策略) 1小時
黑公關調查挖掘及維權手段的案例分享 40分鐘
分享人:寶際公關總經理兼寶際法律諮詢公司總經理付中,原北京某檢察院公訴檢察官(主要承辦經濟案件)、原法制晚報法制新聞部主編兼315新聞部主編。
近年來,付中結合法律和媒體公關複合型專業經驗,打造了法律公關概念並有效地為企業成功化解輿情危機,形成了從理論到實踐方法論、從策略到有效執行的法律公關傳播完整體系。
兩年間,“轉型Media人”法律公關線下沙龍活動已經在北上廣深杭五個城市累計組織了20多場,主題包括輿情綜合處置、黑公關調查挖掘等,廣受企業市場品牌公關人群好評。
有意參加活動者,請掃碼加微信諮詢(僅限甲方企業市場品牌公關人員和法務、政務人員)——

往期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