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分享4個我多年修煉的“當媽急救包”

01
想當年,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最不喜歡9月1號了,因為這意味著我“無法無天”的暑假要結束了。
等我當了媽,9月1號簡直是“救命日”啊!
神獸歸籠的喜悅哪個老母親不懂啊!
這一天,老母親的幸福指數蹦得老高了。
想象一下,經歷了漫長的暑假,天天被孩子“蹂躪”的你,終於可以享受片刻的清靜了。
然而,這種“假象的幸福”可能只會持續到開學第一天的傍晚……
當孩子們抱著新作業回家時,那熟悉的戰鬥號角又一次吹響,媽媽們即將再度踏入那個“修羅場”。
我們家的娃作業是不多,可架不住孩子們常見的丟三落四、偷懶耍滑,還伶牙俐齒各種“歪理邪說”啊。
我當媽的這些年,尤其是娃剛上學那一兩年,真是無數次遊走在情緒崩潰的邊緣,光應對“吼娃”的文章都寫了好幾篇。(去文末找連結吧)
但是隨著年頭漸長,我失控吼娃的情況越來越少了,因為我透過不斷地總結、自省、磨合、學習,練就了4個“情緒管理急救包”
哎呀媽呀,想當初我北師大畢業沒當老師還以為逃過一“劫”,到頭來天天跟自己娃“作鬥爭”,一身所學全用上了。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想必你們也能用得到。
02
1
急救包一
崩潰的真相:為什麼我們會失控?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刻?
孩子只是無辜地說了一句“這題好難,我不會寫”,你內心的怒火卻開始一點點燃燒,最後在一瞬間爆發。
其實,這種崩潰的感覺大多數媽媽都經歷過,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根據一項針對家庭教育的調查,80%的家長承認自己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曾情緒失控,甚至大吼大叫。
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生氣不好,卻總是控制不住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失控的根源往往在於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和現實表現之間的巨大落差。
John Gottman博士的研究揭示,當家長期待孩子專注、高效地完成作業,而現實中孩子卻磨磨蹭蹭、三心二意時,這種落差就會讓家長感到挫敗和憤怒。
換句話說,你不是在生孩子的氣,而是在生“理想的孩子沒出現”的氣。
這時候,我們需要一點兒共情和理解。
孩子的注意力確實容易分散,他們的“專注力肌肉”還沒有完全鍛煉出來。
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的“系統一與系統二”理論可以解釋這一點。
孩子的大腦在面對枯燥的作業時,容易依賴快速、直覺反應的系統一,而沒有充分調動理性、邏輯的系統二。
這就像你期待他用顯微鏡細心觀察,他卻用放大鏡大而化之地看世界。
明白了這一點,也許你就會對他的“磨蹭”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怒火。
急救包二
調整期待:現實主義媽媽更快樂
要想在育兒過程中減少崩潰時刻,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你的期望值。
很多媽媽希望孩子是個小天才,作業手到擒來,學習輕鬆愉快。
但現實往往是,孩子可能剛學會寫數字,第二天就把“6”寫成“9”,還理直氣壯地說“反正是一樣的”。
育兒作家Sara R. Harris指出,家長們應當學會設定現實的期望,接受孩子偶爾的拖延和錯誤。
這並不是降低標準,而是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
有很多針對兒童教育的研究都顯示,過高的期望容易讓孩子感到壓力和焦慮,反而降低學習效率。
所以,不妨將目標設定得“夠得著”。
比如每天定量完成作業、給予適度的休息和獎勵,既能增強孩子的動力,也能減輕你的焦慮。
急救包三
緒隔離法:深呼吸放空三秒鐘
當你感覺情緒即將失控時,還有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情緒調節技巧:“深呼吸三秒鐘”。
這是心理學家James Gross提出的一種情緒調節法。
當你感覺到怒火中燒時,暫停幾秒鐘,深吸一口氣。
這短短的三秒鐘,可以讓你從情緒中抽離出來,避免做出可能讓自己後悔的舉動。
比如,當你看到孩子又把一道題算錯時,怒火直衝腦門的瞬間,不妨停下來,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然後告訴自己:“他還在學習中,錯誤是成長的一部分。”
這種自我調節的方法不僅可以讓你冷靜下來,還能讓你以更積極的方式回應孩子的問題。
急救包四
兒樂趣:在“修羅場”中找到“遊樂園”
誰說育兒一定要苦大仇深?
如果你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些樂趣,或許“修羅場”也能變成“遊樂園”。
這就要靠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心流”。
心流,簡單來說,就是當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並感受到樂趣時,時間會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研究顯示,人在體驗心流時,會感受到一種深度的滿足感。
你可以嘗試把輔導孩子作業當成一個互動的遊戲,而不是一場硬碰硬的戰鬥。
比如,每次孩子做對一道題,就給他一個小小的獎勵,或者把難題當成一起攻克的“敵人”,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他的“戰友”而不是“監工”。
那些能在育兒中找到心流體驗的家長,不僅情緒更穩定,孩子也更願意配合,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吼作業、吼練琴、吼吃飯、吼睡覺……
那麼多避無可避的瑣碎,反正都躲不過的,不如給自己和孩子都找點樂趣吧。
03
作為媽媽……
嗯,我沒說爸爸並不是這些任務都該媽媽做的意思,千萬別咬文嚼字,畢竟媽媽們的乳腺更經不起精神折磨。
我自己作為媽媽,太能體會到職場老母親又要顧工作又要顧家還要管娃的酸爽了。
所以我學著變被動為主動,給自己“洗腦”:
你不是孩子的“監工”,而是他的榜樣。
你教會孩子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如何在壓力中找到快樂,在挑戰中保持冷靜。
監督孩子完成學業只是一個表層任務,終極目標是引導他在學習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快樂。
偶爾的失控誰都避免不了,不要苛責自己,也允許孩子犯錯。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用。
我們學校校長的三句開學贈言也特別值得在開學季看一看哦。
相信透過調整期望、掌握情緒調節技巧、並在育兒過程中找到心流體驗,我們都可以從容應對開學後的各種挑戰。
共勉!❤️
1
END
1
1
正在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