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管孩子哪些事情,你知道嗎?看完漲知識了

狀元營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01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
藝術家弗蘭克·克拉克認為:
家長可以傳授給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如何離開父母獨立生存。
所以,孩子學會自己穿衣、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整理房間等可以獨立自主完成的時候,家長們就請儘量不要再插手了。
因為這可以幫助他們培養自主性,同時提升情商、意志力等品質。
不要總是問孩子,需不需要幫助,尤其是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味地詢問,會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甚至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如果孩子做的不好,家長也請不要上前替他做,而是指導他改正的方法,讓他獨立完成。
教育的終極境界,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這樣才能真正成長。
02
孩子自己能做的選擇,不要管
生活其實是由一個個的選擇造就的,孩子的生活也一樣。
今天衣服穿哪件,選擇報哪個興趣班,晚上先做哪一科的作業,這些都是孩子自己能夠做出的選擇,家長請儘量不要干預。
孩子擁有了“選擇力”,說明他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漸漸懂得了孰重孰輕,甚至還隱約懂得了自我管理。
嘮叨一千遍,不如讓孩子來做選擇題,這代替了家長的命令,孩子少了壓迫感,無形之中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孩子的表現,可能就會給你驚喜!
03
孩子能夠獨立面對的挫折,不要管
沒有任何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必定會面臨各種挫折和困難。
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當孩子保有一顆戰勝困難的心,說明他已經漸漸學著長大,是時候放手讓他獨立面對,不要再從旁協助了。
文學家泰戈爾曾說過: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我們的意志,才在我們的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
挫折教育很重要,尤其是當孩子願意獨立面對挫折時,家長就更該做好引路人,而不是包辦人,這樣他才能成長為堅強且有責任的人。
04
孩子的秘密,不要管
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秘密和隱私,是所有家長都必須心知肚明的。
想要了解孩子的途徑有很多,用窺探隱私的方式來了解,是最為不恥的。
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最好的方式是和他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和他建立平等的友好關係,他才會樂於將自己的秘密和我們分享。
從教育角度來說,擁有個人秘密並能恰當處置,是孩子走向獨立的要素。
因此,請留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允許他擁有自己的小秘密,千萬不要亂翻孩子的日記本。
05
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管

孩子愛畫畫,你非得讓他學鋼琴;


孩子愛足球,你非得讓他學跆拳道……
這樣的畫面,你家有嗎?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在興趣愛好中收穫一份快樂, 也收穫一技之長,可你真的有照顧到孩子的想法嗎?
不要頻頻抱怨,為什麼我的孩子鋼琴拿不到證書,你的孩子真的喜歡鋼琴嗎?還是你認為他喜歡鋼琴?
不要因為孩子跆拳道一直停留在白帶,就認為孩子運動沒天賦,他對足球的熱愛,或許勝於一切。
孩子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家長儘量不要從中干預,否則興趣就是壓抑,比學習還痛苦!
當然,如果孩子的興趣愛好“偏”了,比如愛好是玩手機、看電視,就該管教了,這不是愛好,而是沉迷。
06
孩子專心做事時,不要管
當孩子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請不要叨擾孩子。
通常情況下,5~6歲的孩子,專注力為15分鐘;6歲以上的孩子,專注力可以達到15分鐘或30分鐘。
也就是說,頂多也就半小時的事,家長又有什麼非打擾不可的理由呢?
科學研究表明,大部分人智商都相差不多,但有些人會取得成功,就在於他們的專注力更加集中。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最基本適應環境的能力。
所以,請保護好孩子難得擁有的專注力吧,這對於他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是大有益處。
有句家庭教育格言,無比認同:教育孩子需要一種綿力,要順應孩子的感覺與節奏,錯誤的教育方向與方式,孩子會把你撞飛。
如果你愛孩子,要做的是幫助他成為更好的人,做好這“6不管”,而不是任由他自由發展。
有遠見的父母,都清楚地知道,教育孩子,何時該嚴格,何時該放手!
百戰歸來再學習
標杆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北京大學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每一次讚賞,我都當成是喜歡”

—————已讚賞99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