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別人假期在家做蛋糕,做甜品
自己也有一顆蠢蠢欲動的心
但是超市裡琳琅滿目的商品,搞得人暈頭轉向。
光面粉就有三四五六種,真的有點勸退

我狠下決心,
把這些複雜的種類都搞明白了,
一篇告訴你到底烘焙材料
有啥區別?該怎麼選?




這個筋,指麵粉的筋度,也可以理解為彈性。
筋度越低說明蛋白質含量越低。
一般用來製作蛋糕,曲奇,酥皮點心等等
這一類不需要什麼彈性的點心。



美國的超市裡叫“全能麵粉”,
基本什麼都能做,
你用來做蛋糕也是可以的。
亞超一般沒有特殊標註的都是中筋麵粉,
用來做包子、餃子、饅頭什麼的都可以。



彈性高,延展度高,能包裹住更多的氣泡,
適合做麵包,披薩,油條,泡芙,和起酥點心。



自發粉其實就是中筋麵粉加了泡打粉,
有些還加了鹽,
可以用來做披薩餅底,
但是做饅頭包子一類,經常容易翻車,
還是自己用中筋麵粉加酵母更穩妥。
新手不是太建議買自發粉。



用來做全麥麵包的,
或者你想做全麥的任何東西,就用這個粉。
全麥的東西更健康,但是口感粗,
一定要買的話,做好心理準備!



這是這四種起發劑裡,起發效果最差的,
而且加多了還容易鹼味很重,
如果有替代可以不用選小蘇打。



可以理解為小蘇打的進階版,
是用小蘇打加了酸性材料和其他一些材料構成的,
蓬髮效果好,不受溫度溼度限制。
但缺點是化學合成的,孕婦和小孩儘量少吃。



酵母是天然的微生物,十分健康,
起發效果也很好,
做麵包饅頭都是最合適的,
但是對溫度有要求,
如果室溫低可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屬於食品新增劑,
國外很普遍,國內相對比較少。
本身是酸性,
可以中和甜品中的鹼味
(大量蛋白的東西都容易有鹼味),
膨發效果也比較好。
但是對身體不是太好,自己在家做盡量不要用。



粗砂糖,細砂糖都屬於白糖範疇內。
烘焙建議大家選細砂糖就可以了,
基本適用於每種烘焙食物。
粗砂糖用在烘焙裡容易有顆粒感,

僅僅在一些外皮上會用到,比如蝴蝶酥外層的就是粗砂糖。



把白糖打成極細的粉末加入一些澱粉組成的。
甜度比白糖低點,用於霜糖餅乾,奶油霜等
雖然是白糖做成的,
但一般食譜中特別指明要糖粉的,
是不能用白糖代替的。



最常見的液體甜味劑,
用於製作果醬,
後者其他溼潤口感的甜品很合適,
甜味濃,卡路里卻不是很高。
但是很容易變質,預熱就會褐變。



這個其實不算甜味劑,
屬於香味劑,
在作用上屬於可有可無類。
但是味道上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屬於很多西式甜品裡的必備品,
尤其是冰激凌,布丁一類的。



平常最常見的芝士蛋糕,
巴斯克蛋糕都是用奶油乳酪做的。

質地鬆軟,
也可以直接抹在bagel上,麵包上吃。
個人覺得有點太膩了,但老美很愛這種吃法。



淡奶油可以理解為最平常的奶油,
蛋糕的抹面,裱花,用的都是淡奶油。
不同的打發程度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用法。



比但淡奶油更厚重,香味也更足,
打發之後也更容易保持固定的形狀。
但是脂肪含量更高,
除此之外和淡奶油本質是一樣的。



如果你看到是一個瓶子裝的,
多半是已經打發的奶油。
一擠就會發出“茲茲”的聲音。
一般去星巴克,咖啡頂上加的就是這個,

鬆餅,華夫餅之類的,也可以擠上這個。直接吃也行。



這兩個基本是一樣的,
脂肪含量比較低,
很難打發。

half&half指的是一半的全脂牛奶和一半的奶油。
一般用在咖啡裡,
或者奶油蘑菇湯之類的也可以。



這兩個的區別基本就是含鹽和不含鹽的區別,
甜品烘焙中選用無鹽黃油。
如果是做菜烹飪可以選用含鹽黃油。
甜品中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含鹽黃油,
因為少量的鹽會讓甜品嚐起來更甜,
但是掌握不好量的就老老實實用無鹽黃油吧。



黃油的本質就是脂肪,
低脂黃油是用一部分人工混合物代替了一部分脂肪,
達到相同的口感。
塗抹在麵包上或者煎牛排時可以使用。
但是烘焙過程中儘量不要用,
有時候脂肪含量達不到,是會翻車的。



起酥油是固體的,屬於烘焙的專用油。
顧名思義,用來起酥的,
像是羊角麵包,或是一些很酥脆的派皮,
都是用起酥油做的。


這兩個都是凝固劑,
一般用來做果凍,慕斯蛋糕,
這一類不需要烤的甜品。
這兩個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只是形態不同,一個是粉,一個是片。

兩種材料的使用轉化比例是:
1克的吉利丁片約等於0.75克的吉利丁粉。
吉利丁片試用之前需要先泡,
使用步驟相對複雜。推薦大家買吉利丁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