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雜誌總第266期
Studying Abroad


文末點選“閱讀原文”或掃描二維碼
均可購買雜誌
卷首語

目錄

速覽

封面話題
高校“出海”,
揚帆向何處?

節選: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及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出海”成為各層次、各領域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就當下而言,高等教育“出海”尤其受到關注。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榮就提出,“應加快推動我國高校海外辦學,在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佈局中佔據主動”。
“出海”,是高校實施全球化戰略、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方式。我國高校探索海外辦學已有多年,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啟動了海外分校(校區)建設計劃,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蘇州大學等諸多“雙一流”普通高校以及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等一些“雙高”職業院校。目前,高校在境外辦學已形成完全獨立機構辦學、半聯合機構辦學、完全聯合機構辦學、半聯合專案辦學、完全聯合專案辦學等多種模式。
……
高校“出海”的價值何在?我國高校在“出海”的過程中面臨哪些問題?未來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在本期專題中,我們將圍繞以上問題展開討論,並呈現我國高校“出海”的相關經驗和全球高校“出海”的成功模式,希望能為更多高校穩步“出海”提供參考。
教育強國背景下
中國高校“出海”的內涵和價值

節選:
高校“出海”近年來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一個新風尚,“走出去”辦學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越來越多。以建設教育強國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為背景,討論我國高校“出海”的內涵和價值,是一項兼具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的工作。
高校境外辦學的
挑戰與方向

節選:
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是建設教育強國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在黨和國家教育對外開放的政策體系中,推動高校有序開展境外辦學是重要議題之一。高校“走出去”開展境外辦學,有利於助推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構建全球教育治理新格局、推動建設世界教育中心。
海外辦學如何走穩走好?
——來自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辦學經驗

節選: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以下簡稱“廈大馬校”)是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由中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全資設立的、具有獨立校園的海外分校,也是中國大學在馬來西亞建設的第一所分校,被譽為“一帶一路”上一顆璀璨的教育明珠。學校於2016年2月正式開始招生辦學,目前有在校生9100餘人,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哈薩克等48個國家和地區。
大連海事大學:
以國際教育合作服務國家高水平開放

節選:
斯里蘭卡是印度洋上的明珠,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自古以來,中國與斯里蘭卡一直保持著傳統友好關係。近年來,兩國以海洋為媒,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提質升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拓展。高質量的海事基礎設施與服務是兩國珍貴友誼和互利共贏持續鞏固的基本保障。為此,中國與斯里蘭卡在有關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而建設高質量的海事服務體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透過高等航海教育國際合作來補齊短板,對於發展中的斯里蘭卡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
長風破浪,跨越山海。對海事服務高階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動中斯兩國高等教育機構越洋協作,被譽為“航海家的搖籃”的大連海事大學熱情地伸出了手。2006年,大連海事大學與斯里蘭卡科倫坡國際航海工程學院簽署本科層次合作協議,次年獲教育部批准後開始招生,填補了斯里蘭卡高等航海教育的空白。2007年,大連海事大學在斯里蘭卡的首都科倫坡建立海外校區,幫助當地培養本科以上學歷海事人才,實現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輸出。18年來,大連海事大學與科倫坡國際航海工程學院在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文化交流等方面密切合作,至今已經培養本碩博各層次畢業生共計446名,成為中國高等航海教育國際合作的標杆專案。
中國高校“出海”發達國家
——河北工業大學芬蘭校區的辦學實踐

節選:
為充分發揮教育國際合作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和橋樑作用,擴大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河北工業大學依託學校“電氣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於2019年12月與芬蘭拉彭蘭塔—拉赫蒂工業大學(以下簡稱“LUT大學”)正式簽訂合作協議,成立了河北工業大學芬蘭校區,為我國高校在發達國家建設本科層次的海外校區提供了示範經驗。
全球高校“出海”:
成功模式與關鍵特徵

節選:
近年來,全球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程序加速,許多高校在海外設立分校,以拓展國際影響力、吸引更多生源,並推動跨文化學術合作。本文結合多個案例,對成功的高校海外分校辦學模式及其關鍵特徵進行分析。
視界
西方國家的博物館教育:
獨具特色的教育景象

節選:
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肇始於啟蒙精神感召下對“人類精神發展”“心靈進步”和“平等學習機會”的追求。自文藝復興以來,博物館就被作為“自我教育的高階學校”。而今,在終身學習浪潮的推動下,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日漸凸顯。對博物館教育價值的較早覺知,讓西方國家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最終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教育景象。
新視野
裁撤教育部,
對美國教育有何影響?

節選:
自從特朗普2.0時代開啟以來,各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接連不斷,教育也是其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比如擬取消教育部、削減高校經費等。這些雖然都是美國的教育“內政”,但是,鑑於美國在當前整個國際教育生態中所處的重要地位,這些政策勢必會對當前的國際教育局勢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在特朗普所有的教育改革計劃中,最令中國的學者、官員、公眾不解的便是擬取消教育部。一個現代國家如何可以沒有教育部?美國的教育部為何有存廢之議?
在留學
留學紐西蘭:
多樣體驗與多維成長

節選:
留學生活不僅是一場跨文化適應的旅程,也是對個人自主性的深度挑戰與全面塑造。在紐西蘭的英式教育體系中,留學生被賦予了高度的自由。無論是在學術研究中掌控方向,還是在社會文化中融入與探索,自主性貫穿留學生活的每一個側面。從同伴互助團體中的協作,到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再到靈活規則體系下的自我管理,這些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合作與支援的價值,理解了非正式社會學習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對多元文化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
圓桌論壇
論壇議題:
“職教出海”如何行穩致遠?



節選:
“職教出海”的生命力在於“教隨產出,校企同行”。摸清中資企業的人才與技術需求,以此為出發點推進校企合作,是確保“職教出海”成功的關鍵。煙臺職業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職業教育對外開放的政策,主動融入煙臺對外開放大格局,加快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探索“職教出海”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思想庫
改進小學教學管理,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節選:
當前,小學教學管理理念滯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管理模式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考試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種以應試為導向的教學管理理念,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此同時,由於基礎設施和資金的制約,很多學校依然無法實現資訊化教學的全面覆蓋,傳統教學方式仍占主導地位。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樣存在提升空間,許多地區的教師隊伍依然面臨教育理念更新緩慢、教學方法單一、專業發展空間受限等挑戰。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教師的學歷和專業背景往往不能滿足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除了學科知識的侷限性,教師的教育技能和職業素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不僅要求學科知識的更新,更指向教育理念的深刻轉變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轉變。
實踐
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
讓思政教育活起來

節選:
開展思政教育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課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的思政教育工作指明瞭方向。在此背景下,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從統籌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學科與思政課深度融合、搭建思政課程資源平臺、拓展思政教學課堂、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著手,全面推動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逐步形成了“大思政課”全員育人的新格局。
最佳化管理機制,
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節選: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中小學科學教育受到各國普遍重視。在此背景下,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實驗學校濱湖分校堅持將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作為未來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注重透過科學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辨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學校認為,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與好奇心,使其從原來只會機械做題逐步轉變為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且對科技方面的新事物、新動向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其次,科學教育要點燃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熱情,讓學生對未知充滿好奇,嚮往科學、敢於創想、積極探索。
“春日植物之美”
跨學科主題實踐課程探索

節選:
在春風拂面、萬物復甦的美好季節裡,校園湧現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了將這份生機更好地融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我們將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詩歌單元”與勞動、資訊、音樂等學科相結合,基於“春日植物之美”主題設計了一系列跨學科的學習任務,旨在透過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圖說

風向標
基於AI畫像的
“可見式”成長評價創新

節選:
基於AI畫像的“可見式”成長評價,是指以AI技術為依託,家校社多客體對學生主體的成長曆程進行記錄和探測,促進學生成長的評價新樣式。以健康成長、學力成長、特長成長為評價維度,一方面,採集日常健康、學力、特長資料,智慧形成AI活力圖、學力圖、熱力圖等組圖;採集圖文類作品、評語、影片等資料,智慧形成關鍵詞雲、智慧評語、發展預期等形象描繪;在此基礎上,組圖和形象描繪智慧組合,形成學生AI健康、學力、特長畫像。
學前
自然教育:
發展兒童的“內在生命力”

節選:
自然教育是指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的一系列關於自然的體驗和學習的過程,注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係。其源頭可追溯至18世紀法國啟蒙主義哲學家、教育家盧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理論。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天性得到充分發展的“自然人”。20世紀享譽世界的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也提出了自然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在大自然中發展兒童的智力和情感,認為兒童生來就有一種不可被剝奪的“內在生命力”,教育應以兒童的自然本性為出發點來實現兒童潛能,鼓勵他們在大自然中自主探索、自主創造。其內涵主要包括文中所述的三個方面。
踐行生命教育,
為幼兒幸福成長奠基



節選:
生命教育是一種以生命為核心,關注個體生命價值、意義和尊嚴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幼兒時期是幼兒認識生命、感受生命的重要階段,實施生命教育能夠為幼兒的人生播下幸福的種子,引導幼兒學會自愛、愛他,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同時,生命教育也是激勵教師不斷精進教育智慧、追求教育卓越的重要源動力。
北京市大興區第九幼兒園將生命教育深植於教育理念之中,透過幼兒的一日生活、美育課程、戶外探索、種植體驗等活動,滲透生命教育、實踐美雅教育、推行全人教育,為幼兒的幸福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引領他們走向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光明日報》直屬期刊《留學》雜誌社,是隸屬中國38家中央新聞單位之一的媒體機構。雜誌於2013年創刊,是關注出國留學與環球教育的專業媒體。
2025年5月第1期
總第266期
敬請關注《留學》雜誌,
獲取更多環球教育與留學資訊。
留學君有話說
你對本期《留學》雜誌有哪些提問?還想了解哪些方面?
歡迎在評論區積極互動呀~
我們將在評論區選取五條優質留言
留言者將獲得由《留學》雜誌贈送的
最新刊雜誌一本
如果你對本期或往期雜誌很感興趣
可以點選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

來源:《留學》雜誌總第266期
編輯:李嘉祺
終審:旭艾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聯絡我們
後臺私信聯絡留學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707154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