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9
本文字數:2538,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導讀:未來需要加大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學研究經費投入力度,鼓勵企業開展基於產業共性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科技研發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
目前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情況如何?研發經費由誰投入、去向何處?
大連理工大學團隊最新公佈的《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4》(下稱“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到約3.08萬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0.11%,自“十三五”時期以來已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3年研發經費增長至約3.3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36%;2024年超3.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3%,實現“十四五”規劃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的目標。
報告撰寫人、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孫玉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的研發經費的規模和強度都穩住且增長非常不容易,這體現了國家科技創新決心。而從區域投入來看,中部地區的崛起比較顯著。

研發投入強度持續提升
根據報告,從研發經費規模來看,2020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規模相當於美國的49.04%,位居全球第二,是德國的2.91倍、日本的2.14倍,相當於加拿大、義大利和法國研發經費總和的2.93倍。2022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提高至美國的49.57%,仍位居世界第二,是德國的3.58倍、日本的3.16倍,相當於英國、法國、加拿大和義大利研發經費總和的2.15倍。總體而言,中國在研發經費總量上對日本、德國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但與美國仍存在較大差距。
從研發投入強度來看,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在G7國家中處於中等水平。2020年,我國研發投入強度為2.40%;2022年,提高至2.54%。總體而言,儘管我國研發投入強度持續提升,但仍與部分發達經濟體存在一定差距。

中部崛起態勢顯著
隨著我國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區域創新呈現出哪些特點和趨勢?
根據報告,從四大板塊的研發經費投入情況來看,2020-2023年四大板塊在全國研發經費總投入中的佔比雖有小幅波動,但整體格局保持穩定。具體而言,中部地區的研發經費比重略有上升,由17.75%提高至18.20%;東北地區比重略有下降,從3.61%降至3.35%。東部和西部地區的研發經費佔比相對穩定,分別維持在約65.4%和13.1%。總體而言,研發經費投入“東部2/3”格局穩定,中部地區崛起態勢顯著。
2020年,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前三位的省份依次為廣東、江蘇和北京,分別為3479.88億元、3005.93億元、2326.58億元,三地合計佔全國研發經費總額的36.13%。2023年,廣東、江蘇和北京依然位列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前三強。其中,廣東和江蘇研發經費總額均突破4000億元,分別為4802.6億元和4212.3億元,北京則以2947.1億元位居第三,三地合計佔全國研發經費總額的35.86%。總體而言,省級區域研發經費的“Top3-1/3”分佈格局依然穩固。
綜合近年研發經費投入前10位省份的資料,所有區域研發經費投入均持續增長。2020-2023年,研發經費突破千億元的省份由8個增至12個,河南、湖南、安徽和福建研發經費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中部崛起態勢顯著。

企業主體地位持續強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從制度上保障企業參與國家科技創新決策、承擔重大科技專案。
在研發經費方面,企業作為主體之一在研發經費投入方面有哪些變化?

1995-2022年各部門執行研發經費比重
報告稱,1995-2022年,企業提供的研發經費比例從31.71%上升至2020年的77.46%,並在2022年進一步增至79.02%,凸顯了企業在研發投入中的主體地位及其對全國研發經費增長的拉動作用。政府作為研發經費第二大來源部門,其研發經費投入比例從25.84%下降至2020年的19.78%,並在2022年進一步降至17.77%,反映出政府在研發經費供給中的比重逐步降低。
在研發經費的執行主體方面,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承擔了主要任務。1995-2022年,企業執行研發經費比例由40.64%增長至2020年的76.55%,2022年進一步提升至77.57%。科研機構執行經費比例從41.98%下降至2020年的13.97%,2022年進一步降至12.39%;高等學校執行經費比例由12.13%縮減至2020年的7.72%,2022年略有回升至7.84%。
總體而言,我國研發經費的執行結構已從“企業與科研機構雙主體”逐步演變為“企業主導”,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在研發創新體系中的位置相對下降。
不過,報告也認為,從各執行主體經費來源看,企業仍聚焦試驗發展,高校強化基礎研究。“現在企業基礎研究投入還是不夠,投入強度也有待加強。”孫玉濤告訴記者。
從各執行主體經費來源看,2008-2022年,企業用於內部研發活動的經費佔比由94.74%增長至2020年的95.48%,並在2022年提升至95.60%。
從執行主體的研發活動型別來看,企業研發逐步向市場端傾斜,以試驗發展為主,科學研究(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佔比相對弱化。1997-2022年,企業研發經費中試驗發展投入比例由86.13%增長至2020年的96.46%,但在2022年小幅回落至95.93%;應用研究投入比例由12.76%下降為2020年的3.03%,2022年略有回升至3.34%;基礎研究投入比例由1.12%降至2020年的0.51%,並在2022年小幅上升至0.73%。
“當前我國研發經費關鍵工作並非規模的提升,而是內部結構的最佳化。不同地區資源稟賦和市場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導致經費配置呈現較大的差異。”報告建議,迫切需要透過跨區域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研發的正向溢位效應,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近年來,中國科學研究經費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比例略有升高,政府持續發力科學研究。未來需要加大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學研究經費投入力度,鼓勵企業開展基於產業共性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微信編輯 | 雨林
推薦閱讀
個稅起徵點可適度提高,但不宜過高!

